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导报 > 理论

新时代青年自主参与社区治理的机制与路径

2024-06-03 作者: 庄会虎 李丹 来源: 经济导报
  摘要:新时代特别强调居民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主体地位,而青年作为居民中的重要组成群体,自主参与社区治理意义重大。对此,新时代青年自主参与社区治理,应基于需求驱动,致力于解决青年基本生活问题;应以情感维持,契合青年社区参与情感;以社群舆论为引导,拓展线上青年社群的社区参与内容,从而切实促使新时代青年在社区治理中发挥作用。
  关键词:新时代;青年;自主参与社区治理
  “十四五”规划对社会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强调要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突出了居民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主体地位。青年作为社会创新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社区治理中的主动参与不仅反映了个体和集体的发展需求,也为社区治理带来了新思维和创新方案,是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和现代化的关键环节。但当前,青年在参与社区治理的过程中面临多种挑战,如青年往往被动参与而非主动寻求机会,缺乏系统性、长期性和连续性的参与方式,这些问题极大地限制了社区治理的效率和创新能力[1]。本文旨在探讨新时代青年如何自主参与社区治理的机制与路径,以期形成一个更开放、透明的社区治理结构,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治理的效能和创新水平,还将构建一个更具包容性和创新性的治理体系。
  新时代青年自主参与社区治理的多重意蕴
  在新时代背景下,青年主动参与社区治理,有效地推动了决策过程的多元化。青年群体以其独到的视角和开放的思维方式,对新兴技术和观念的接纳度普遍超越其他年龄层。这种活跃的参与,为社区决策注入了创新思维和多样化的解决策略,使得社区治理更贴合实际情况,更好地满足居民多变且多样化的需求。同时,这也提高了社区政策的前瞻性和灵活性,增强了社区面对社会快速变化的应对能力。
  此外,青年的参与也极大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在积极投身社区事务的过程中,青年的责任感和归属感逐渐增强。在此过程中,青年与其他年龄层的交流和合作,不仅促进了相互理解和尊重,还深化了居民之间的互信与合作[2]。青年成为社区不同群体之间的纽带,积极组织和参与多种社区活动,增进居民互动,从而提升了社区的整体团结与和谐。这种凝聚力为社区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关键支撑,是维系社区长期和谐与繁荣的基石。
  青年积极参与社区治理,让他们在推动社会变革和传播新思想方面展现了显著的活力。由于他们对社会正义和平等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其在社区活动中推崇包容和多元的价值观。他们积极推广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例如在社区中实施垃圾分类和节能减排项目,这不仅令社区环境得到改善,还促进了文化观念的更新换代。青年通过这些行为,在社区内促进了对话和理解,有效地应对和缓解了歧视和偏见等社会问题,为创建一个开放和多元的社区环境贡献了力量。
  在个人发展方面,青年通过参与社区治理,不断塑造和提升自己的领导力、团队协作能力及公共交流技巧[3]。这些能力的增强,对他们职业生涯的长远发展极为有益。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参与让他们深入了解社区及社会运作的复杂性,积累了处理各种社会问题的实战经验。这就提升了他们的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也为未来担任更重要的社会角色提供了准备,使他们在未来的领导岗位上更为得心应手。
  新时代青年自主参与社区治理应基于需求驱动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青年主动参与社区治理对于推动社区的发展以及确保社区的可持续性尤为关键。激发青年的热情并维持他们的参与度,须以需求为驱动,即响应青年的真实需求,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进而提升其在社区事务中的活跃度与贡献。
  首先,要透彻理解青年的期望与需求。社区管理者需构建一个连续性强、动态调整的信息搜集及反馈系统,包括周期性的问卷调查、面对面访谈和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即时互动等。问卷调查应涵盖选择题、评分题及开放性问题,全面掌握青年对社区服务、设施改进以及活动安排的看法。面对面访谈可深入挖掘青年需求的深层次原因,而社交媒体的使用则可提高青年的参与便利性和时效性,使得信息采集更广泛、更迅速。这些措施能够及时掌握青年需求的变化,并为策略调整与资源分配提供数据支持,确保社区发展方向与青年期望保持一致。
  其次,社区在获取青年需求信息后,应着手设计符合其需求的具体项目与活动。这就要求社区管理者展现出对青年反馈高度敏感和具有创造性的能力,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设计具有吸引力的活动[4]。例如,若数据显示青年对艺术文化类活动兴趣浓厚,社区可策划艺术展览、戏剧演出或者音乐会等活动。为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应邀请社区青年参与活动的整个策划和执行过程,通过举办工作坊或策划会让青年发挥其创意与组织能力,以有效满足青年的需求,加深他们的参与感和归属感。
  再次,要建设与青年之间的沟通和反馈渠道。社区应构建多样化的沟通平台,如定期举办的社区大会、活跃的在线论坛及随处可见的意见箱,确保青年能随时表达自己的观点与反馈。对于青年所提供的反馈,社区需给予足够的关注与迅速地回应[5]。此外,社区也要通过社区通讯、网络平台或定期召开会议等方式,向青年明确展示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如何被实际采纳与执行,并公开其带来的具体成效,让青年明确看到自己行为的影响力,从而增强他们继续参与的意愿。
  最后,塑造包容与支持的社区文化,对于促进青年的自主参与同样重要。社区应鼓励每一位居民,尤其是资深居民,对青年提出的新观点持开放的态度,并提供适当的支持与鼓励。这样的文化环境可让青年感受到自己的努力获得了认可与尊重,激发他们更积极地投入到社区治理中来。这种以需求为基础的参与模式,确保了青年的需求与期望得到响应,还使他们在推动社区发展的过程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新时代青年自主参与社区治理应以情感维持,契合青年社区参与情感
  在新时代背景下,青年积极参与社区治理,须维护他们的情感参与。为了与青年产生情感共鸣,社区需培养青年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可通过定期举办与青年兴趣和需求紧密相关的文化及社交活动来实现[5]。
  首先,社区要组织多元活动,涵盖从音乐会、电影之夜到体育赛事等休闲项目,为青年提供放松和建立社交网络的机会。此外,社区还应开展教育性活动,例如讲座、工作坊以及关于社区发展的互动讨论,使青年能深入了解社区文化和发展动态,增强他们与社区的情感联系,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
  其次,社区也应整合来自教育机构、非政府组织及其他团体的资源,共建支持青年发展的合作网络。该网络要提供志愿服务机会和举办青年领导力发展项目等,帮助青年提升其社区治理能力,并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从而增强他们持续参与的动力。
  最后,为确保青年情感参与的持久性,社区要建立长期的支持系统,设立青年事务顾问和心理辅导员岗位,为青年提供情感支持和职业指导。这些专业人员将帮助青年应对参与社区活动时可能遇到的挑战,并为其提供心理安慰和实际解决方案,确保青年的情感需求能够得到充分满足[6]。如此,社区不仅能维护和增强青年的情感参与,还能创造一个包容和支持性强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青年能感受到个人价值和社区的重视,进而积极、持续地投身于社区治理。
  新时代青年自主参与社区治理应以社群舆论为引导,拓展线上青年社群的社区参与内容
  在数字化时代的背景下,社群舆论对青年的影响日益显著,是塑造他们行为和观点的重要因素。因此,有效运用社群舆论,对于促进青年在社区治理中的自主参与尤为重要。
  首先,社区管理者应创建官方社交媒体账户,如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与青年直接沟通和互动。这些平台不仅用于发布社区新闻、事件通知和政策解读,还要发布直接关系青年利益的内容。
  其次,社交媒体的使用应构建一个互动平台,让青年能够方便地参与治理的各方面。为此,社区可定期在平台上组织在线问答、投票和讨论,增强青年对社区事务的兴趣和参与。通过这种参与,青年不仅可以表达自己的意见,也能深入理解社区政策和项目。
  最后,为提高平台的有效性和积极影响,必须对管理团队进行专业培训。培训要包括内容更新、积极回应青年问题、监控不健康信息以及维护积极的讨论氛围等。这就需要团队成员具备良好的网络沟通能力,适应不同反馈,以便及时作出恰当回应[7],以保护社区形象和网络安全。如此,社区不仅能通过社群舆论有效引导青年的参与,还能提高青年对社区事务的关注,增强他们的主动性和参与感,进而推动社区治理现代化和环境优化。总之,社群舆论的积极引导可以使社区能够更好地吸引和发挥青年的智慧和能量,共同推动社区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结语
  在探讨新时代青年自主参与社区治理的机制与路径的过程中,可以明显观察到,青年积极投身社区事务极大促进了治理模式的创新和效率,还推动了社会的整体发展。为此,可以通过需求驱动、情感维持及社群舆论引导等方式,促使青年积极参与社区活动。
  需求驱动将青年的实际需求与社区治理有效连接,确保他们的声音得到充分回应;情感维持通过丰富的文化及社交活动,增强了青年的社区归属感和责任感,为他们在社区治理中提供情感支持;社群舆论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提升了信息的传递效率,增强了青年对社区事务的关注和参与意愿。这一系列策略的实施,为青年在社区治理中的自主参与提供了坚实的框架。
  当然,为了有效执行这些策略,也需要社区管理者、政策制定者及青年自身的共同投入。社区管理者需真诚回应青年的建议和需求,并将其转化为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政策制定者应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扩大青年参与的舞台;青年则需主动运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深入参与社区治理,从而共同推进社区治理的全面进步。总之,通过新时代青年的自主参与,社区不仅能引入更多创新和活力,还将促进更开放、更公平、更共治社会治理结构的构建。因此,要持续优化青年参与社区治理的机制与路径,使其能够为实现社会治理的现代化发展贡献青年力量。
  参考文献
  [1]彭姝.论新时代社区治理参与机制的完善[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21(1):71-73.
  [2]刘晓静.青少年参与社区治理的路径与主体性再造[J].中国青年研究,2019(4):64-70.
  [3]张俊强,金小千.青年学生参与社区治理路径研究——以湖南省C市大学生志愿服务为例[J].改革与开放,2023(8):31-36.
  [4]杨冬玲.青年群体参与城市社区治理的实证分析与路径研究——基于郑州市的调研[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22(1):44-49,62.
  [5]宋利,王雯.青年参与社区治理的路径和机制探析——以北京市东城区B街道为例[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20(6):56-59.
  [6]童潇.青年社会组织参与城市社会治理:演进,特征与推进路径—以上海青年社会组织社会治理参与及共青团引领为中心[J].2024(5):54-56.
  [7]陶希东,郁奇民.动员青年:让年轻人参与社区治理[J].2024(5):43-46.
  (作者庄会虎系东北大学文法学院助教,作者李丹系东北大学文法学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