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导报 > 经导房产

2024-05-17 作者: 来源: 经济导报
  <<上接1版
  山东系统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补齐战略领域核心技术短板,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引领构建具有山东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新兴产业、未来产业 等新动能加快成长

  与此同时,山东不断壮大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以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主体的新动能加快成长。
  全省集中优质要素支持32个省级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壮大、总规模达到3.2万亿元,15个省级未来产业集群加快建设,一季度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长11.2%,好于全部投资6个百分点;计算机整机、集成电路产量分别增长40.3%和28.8%。全省新产品增势良好,服务机器人、汽车用锂电子电池、集成电路等保持两位数增长。动车组、电子计算机整机、半导体分立器件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28.6%、40.3%、10.1%;“新三样”出口同比增长90.2%。
  未来产业是推动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方向。山东在区块链、虚拟现实等24个重点领域均有积极布局,聚焦人工智能、量子科技、深海空天等七大未来产业,加紧打造一批先导区和特色园区,加快塑造新型工业化新优势。
  在烟台东方航天港,正在加快形成商业航天新质生产力。作为我国第五处火箭发射基地、首个海上发射母港,东方航天港是中国唯一一个既有生产制造又具备发射条件的海上发射母港,生产完毕可直接执行海上发射任务,实现生产、制造、发射一体化。已先后完成了国内首次海上发射、首次近岸海上发射、首次海上热发射以及国内民营火箭的首次海上发射,目前累计发射卫星57颗,实现了“十发十捷”。   
  在山东天瑞重工有限公司,其突破一系列关键技术,研发生产的磁悬浮鼓风机、磁悬浮真空泵、磁悬浮空压机、磁悬浮低温余热发电机、磁悬浮压缩机等7类磁悬浮动力节能装备,平均节电30%,噪音由120分贝降至80分贝,使我国从“跟跑”“并跑”到部分“领跑”,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低空经济具有立体性、融合性、广泛性特点,是拉动有效投资、推动产业升级、创造消费需求、促进社会就业的新领域新赛道。山东也加快推动低空经济产业链成形成势,培育新质生产力,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和新优势。
  拟出台的《山东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提出,将低空经济产业作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将依托济南、青岛都市圈建设,打造智慧绿色集约的产城融合场景,航空应急救援、海洋监测监管、海岛物流配送、低空观光娱乐、现代农林植保实现规模化应用,城市空中交通实现商业化运行,形成10个以上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应用示范,开通50条以上市内无人机航线、20条以上区域无人机物流航线、20条以上景区旅游航线、10条以上短途运输航线,载货无人机实现常态化飞行,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实现商业化飞行。
以“数字变量”
撬动新型工业化发展

  作为制造业大省,山东还深化数字赋能,在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方面下了很大功夫。
  山东的产业数字化指数居全国前列,拥有47个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35家国家级智能工厂。山东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已达到87.3%,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工业互联网应用普及率达到50%,产业数字化、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等多个指数居全国前列。2023年全省数字经济总量达到4.3万亿元,占GDP比重提升2个百分点、超过47%。
  经过多年培育,山东大数据产业占到全国的1/8,集成电路产业基本形成了全产业链布局,浪潮的通用服务器出货量全国第一,歌尔的虚拟现实头显设备在全球中高端市场中占了80%。依托这些,山东谋划实施了集成电路“强芯”、先进计算“固链”等十大工程,每年推出100个引领性项目,配套制定财税、金融、用地等政策,“一对一”精准支持,推动信息技术产业营业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
  山东产业基础坚实,智能化转型需求大、场景多,实施了产业数字化“八大行动”,布局了32个“产业大脑”支撑制造业数字化改造。
  作为首批上线的重点产业大脑之一,梁山专用车整车“产业大脑”上线后帮助企业降低25%的生产运营成本。梁山县拥有专用汽车及零部件企业800多家,是全国最大的专用汽车产业集群之一。而日照精制茶加工“产业大脑”则解决了当地“好茶卖不上好价”的痛点。其率先开展了茶行业公共数据授权运营,8个茶园示范片区、4万亩茶园上线“产业大脑”,从“茶园”到“茶杯”实现全流程质量追溯,“海曲雨青”品牌力大幅提升,日照绿茶品牌价值突破60亿元,绿茶单品价格每斤提高近百元。
  2023年,山东高标准建成国家首个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其聚焦中小企业“不愿转、不会转、不敢转”共性问题,创新设置诊断体检等功能分区,构建一体化服务生态。已汇聚省内外服务商400余家、解决方案和产品超过1000套,累计为1400余家企业提供场景体验、供需对接、人才培训等数字化转型服务,逐步构建起了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推进体系,全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据了解,山东将一体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加快企业智改数转网联步伐,努力以“数字变量”撬动新型工业化发展“最大增量”。今年,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达到90%左右,较上年提升2至3个百分点。今明两年还将建设500个以上智慧农业应用基地、10个平台经济集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