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纵深推进和国企改革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国有企业现有监督体系已经无法满足全面落实“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的要求,需要构建各类监督贯通融合、同向发力的综合监督体系,将监督融入公司治理和日常经营管理之中,推进企业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
建立国有企业综合监督工作机制的意义
当前,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入,企业的发展规模也在逐渐扩大,业务类型逐渐多样化,产生的各类经营风险也在不断增加。这就要求企业整合各部门的资源,加强监督管理,进而降低经营风险,获得更高经济收益。
(一)建立国有企业综合监督工作机制是国企改革的重要保障。国有企业是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的重要体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建立国有企业综合监督机制,优化国企监督体系结构,理顺监督体制机制,提高监督效能,是顺利实现国企改革的重要保障。
(二)建立国有企业综合监督工作机制是国有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随着国有企业面临的监管难题越来越多,监管压力也越来越大。过去那种各自为政、分口分责的旧模式,在监督效果、监督质量上有较大不足,企业需要建立起一套与自身发展相适应的新的监督体系,以此保障高质量发展。
综合监督工作的重点
企业机关部门按照管理权限和“谁管理、谁负责、谁监督”的原则,着力开展好三类重点监督工作。一是党内监督,主要围绕政治建设、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等事项实施监督。二是职能监督,主要围绕财务管理、人力资源、战略投资等事项实施监督。三是专项监督,主要围绕工程建设、项目投资、经济责任、财务管理等事项实施监督。
强化综合监督工作的方向
(一)建立综合监督体系,凝聚监督合力。由企业党委统一领导、纪检组(纪委)组织协调,成立综合监督工作委员会,整合现有监督资源,打造监督工作的领导决策协调处置平台,推动党内监督与各类监督深度融合,建立全覆盖无死角的监督体系。
(二)明确国有企业各综合监督主体职责。企业中涉及监督职能的包括纪检监察部门、监事会、内控审计部门、财务管理部门、工会等,在综合监督的大体系下,各主体之间的职责分工要明确,各司其职。
(三)建立统一的监督制度体系。制度体系是综合监督实际运行的基础条件,要进一步分析建立监督工作的制度以及办法,形成相互促进和共享的监督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综合监督体系的优势。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应将各类监督资源进行有效结合,整合企业各个监督部门的监督力量,构建综合监督体系,完善监督流程,进而促进国有企业健康有序稳步发展。
建立国有企业综合监督工作机制的意义
当前,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入,企业的发展规模也在逐渐扩大,业务类型逐渐多样化,产生的各类经营风险也在不断增加。这就要求企业整合各部门的资源,加强监督管理,进而降低经营风险,获得更高经济收益。
(一)建立国有企业综合监督工作机制是国企改革的重要保障。国有企业是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的重要体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建立国有企业综合监督机制,优化国企监督体系结构,理顺监督体制机制,提高监督效能,是顺利实现国企改革的重要保障。
(二)建立国有企业综合监督工作机制是国有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随着国有企业面临的监管难题越来越多,监管压力也越来越大。过去那种各自为政、分口分责的旧模式,在监督效果、监督质量上有较大不足,企业需要建立起一套与自身发展相适应的新的监督体系,以此保障高质量发展。
综合监督工作的重点
企业机关部门按照管理权限和“谁管理、谁负责、谁监督”的原则,着力开展好三类重点监督工作。一是党内监督,主要围绕政治建设、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等事项实施监督。二是职能监督,主要围绕财务管理、人力资源、战略投资等事项实施监督。三是专项监督,主要围绕工程建设、项目投资、经济责任、财务管理等事项实施监督。
强化综合监督工作的方向
(一)建立综合监督体系,凝聚监督合力。由企业党委统一领导、纪检组(纪委)组织协调,成立综合监督工作委员会,整合现有监督资源,打造监督工作的领导决策协调处置平台,推动党内监督与各类监督深度融合,建立全覆盖无死角的监督体系。
(二)明确国有企业各综合监督主体职责。企业中涉及监督职能的包括纪检监察部门、监事会、内控审计部门、财务管理部门、工会等,在综合监督的大体系下,各主体之间的职责分工要明确,各司其职。
(三)建立统一的监督制度体系。制度体系是综合监督实际运行的基础条件,要进一步分析建立监督工作的制度以及办法,形成相互促进和共享的监督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综合监督体系的优势。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应将各类监督资源进行有效结合,整合企业各个监督部门的监督力量,构建综合监督体系,完善监督流程,进而促进国有企业健康有序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