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党建业务深度融合,青岛水务集团党委认真研判当前将党建工作统领各项水务业务工作、将党的领导有效融入公司治理的重要切入点,明确路数和打法,探索建立了具有水务特色、与中心工作高度契合、深度融合的“一三四五五”党建业务融合工作模式,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水务事业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发展检验党建成效。
牢固树立“一个原则”,充分发挥党建统领作用
党“领导一切”的根本宗旨是强调党的“统领”地位和作用,因此,将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形成两者的高度契合状态,既是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要抓的“牛鼻子”,也是在这个问题上的突破点、切入点和着力点。要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在集团发展全链条全过程中强化党的建设、融入党建元素、彰显党建力量,运用党建理念、党建思维、党建方法和党建标准来推动业务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实现企业发展与党的建设相融并进、同向发力。
充分发挥“三个作用”,明确党建与业务高度契合、深度融合的要素层级
一是抓实“三个聚焦”,充分发挥党委领导作用。聚焦“把方向”,从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管党治党、干部队伍建设、党风廉政建设、企业发展战略七个方向,保证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水务集团的贯彻执行;聚焦“管大局”,从构建“大水务”格局、管好“水民生”“水生态”“水安全”“水经济”“水体制”六个方面,坚定不移地管好水务事业改革发展稳定局面;聚焦“保落实”,领导群团组织并发挥作用,凝心聚力完成企业中心工作,把党中央精神和上级部署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二是做到“四个坚持”,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把战斗堡垒作用体现到四个坚持,即:坚持“服务生产经营”不偏离、坚持“推动改革发展”不停歇、坚持“加强自身建设”不放松、坚持“联系职工群众”不间断,努力创造一流业绩。
三是践行“四个争当”,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在四个“争当”上,即:引导党员争当生产经营的能手、争当创新创业的模范、争当提高效益的标兵、争当服务群众的先锋,立足岗位、敬业奉献。
理清“四个治理主体”权责边界,完善党建与业务高度契合、深度融合的决策运行机制
党委是企业的领导核心与政治核心,发挥着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通过对“三重一大”事项进行前置研究,解决“能不能干”的问题。董事会是企业的最高决策机构,发挥着定战略、做决策、防风险作用,解决“干还是不干”的问题。经理层是企业的执行机构,发挥着谋经营、抓落实、强管理作用,解决“怎么干”的问题。职工代表大会是职工当家作主、参与决策、实施监督的权力机构,发挥着行使民主权力、审议重大决策、监督领导、维护企业和职工合法权益的作用,解决“干的好不好”问题。
用活用好“五步工作法”,推动党建与业务实现“五个融合”
(一)完善载体建设,抓实“三个载体”实现“职责融合”
一是抓好党建入章,实现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通过落实党建入章要求,将党建工作嵌入企业治理体系中。在公司章程中写明党组织的职责权限、机构设置等重要事项,巩固党组织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二是建强党的组织,实现百分百全覆盖。按照“四同步”“四对接”要求,主动适应产权关系、经营模式、用工方式等变化,在集团总部、所属企业、参股企业等多个层面构建严密的党建网络。三是完善岗位设置,实现党建与业务“一岗双责”。把握“党政一人兼”原则,积极稳妥推进党委书记、董事长(党支部书记、总经理)一人兼任,各级党组织班子成员落实“双向进入,交叉任职”要求,分别进入董事会、经理层,确保抓好分管领域党建和生产经营工作。
(二)深化流程再造,抓好“三个环节”实现“管理融合”
一是抓实党组织前置研究作用,把党建融入生产经营事前决策环节。严格落实“三重一大”事项党委前置研究制度,科学制定党委前置研究“三张清单”,明确党组织在不同类型决策事项中的前置把关作用。二是抓实党支部和党员作用,把党建融入生产经营事中执行环节。聚焦集团重大项目、重点工程,设立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党员突击队、党员服务队,将党员作用发挥融入生产经营全过程。三是抓实党建保障落实作用,把党建融入生产经营事后提升环节。把“党建统领高质量发展情况”作为党建工作考核的重点,常态化开展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强化考核结果运用,以党建引领总结提升。
(三)强化机制创新,坚持“四个结合”实现“机制融合”
一是坚持理论学习与业务培训相结合。推动理论学习进企业、进车间、进班组、进头脑,重点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和水务行业知识,切实找到高质量做好工作的逻辑原点、理论原点、思想原点。二是坚持思想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做优“水润丹心”党建品牌,充分发挥党建对企业文化的引领作用,实现党建品牌内涵与企业文化深度融合,增强员工的企业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感。三是坚持组织建设与人才培育相结合。把党务工作岗位作为培养企业复合型人才的重要平台,推动党务工作人员与其他经营管理人员双向交流,着力把生产经营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生产经营骨干。四是坚持纪律作风建设与风险内控相结合。完善“大监督”工作体系和风控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纪检监察和风控管理合作协同机制,实现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与企业风险、内控和合规管理深度融合。
(四)持续固化制度,突出“三个加强”实现“制度融合”
一是加强制度梳理工作,充分掌握相关制度内容与要求,把握好党建制度与业务制度间的联系结点。二是加强制度体系建设,把机制创新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转化为制度,逐步形成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坚持把党组织运行机制融入生产经营制度规范。三是加强制度动态完善,建立党建工作制度与业务制度同步规划、同步修订机制,确保党委对公司重大政治责任、战略发展方向、生产运营重点以及重大风险问题把控到位。
(五)聚焦考核激励,把握“三个统一”实现“目标融合”
一是实现党组织初心使命与企业使命相统一。青岛水务集团“十四五规划”明确,企业使命是“服务品质民生、守护美丽生态”,这是在党的初心使命指引下提出的,是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任务的具象表现,实现了党组织初心使命和企业使命的相互融合、有机统一。二是实现党组织工作目标和企业发展战略相统一。围绕企业改革发展任务同步推进党建工作,做到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确保企业发展到哪里、党的建设就跟进到哪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就体现在哪里,推动党组织工作目标与企业发展战略互促共融,从底层逻辑上实现目标融合。三是实现党建考核体系和企业绩效考核体系相统一。实施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目标互为系数的考核方式,实现党建工作考核与业绩考核在过程和结果应用上互融互通,实现优秀经营业绩企业与先进基层党组织在评先树优上的考核匹配、同题共答,并同领导干部考核、任免、薪酬、奖惩挂钩,以考核的统一来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从具体实践上实现目标融合。
牢固树立“一个原则”,充分发挥党建统领作用
党“领导一切”的根本宗旨是强调党的“统领”地位和作用,因此,将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形成两者的高度契合状态,既是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要抓的“牛鼻子”,也是在这个问题上的突破点、切入点和着力点。要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在集团发展全链条全过程中强化党的建设、融入党建元素、彰显党建力量,运用党建理念、党建思维、党建方法和党建标准来推动业务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实现企业发展与党的建设相融并进、同向发力。
充分发挥“三个作用”,明确党建与业务高度契合、深度融合的要素层级
一是抓实“三个聚焦”,充分发挥党委领导作用。聚焦“把方向”,从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管党治党、干部队伍建设、党风廉政建设、企业发展战略七个方向,保证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水务集团的贯彻执行;聚焦“管大局”,从构建“大水务”格局、管好“水民生”“水生态”“水安全”“水经济”“水体制”六个方面,坚定不移地管好水务事业改革发展稳定局面;聚焦“保落实”,领导群团组织并发挥作用,凝心聚力完成企业中心工作,把党中央精神和上级部署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二是做到“四个坚持”,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把战斗堡垒作用体现到四个坚持,即:坚持“服务生产经营”不偏离、坚持“推动改革发展”不停歇、坚持“加强自身建设”不放松、坚持“联系职工群众”不间断,努力创造一流业绩。
三是践行“四个争当”,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在四个“争当”上,即:引导党员争当生产经营的能手、争当创新创业的模范、争当提高效益的标兵、争当服务群众的先锋,立足岗位、敬业奉献。
理清“四个治理主体”权责边界,完善党建与业务高度契合、深度融合的决策运行机制
党委是企业的领导核心与政治核心,发挥着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通过对“三重一大”事项进行前置研究,解决“能不能干”的问题。董事会是企业的最高决策机构,发挥着定战略、做决策、防风险作用,解决“干还是不干”的问题。经理层是企业的执行机构,发挥着谋经营、抓落实、强管理作用,解决“怎么干”的问题。职工代表大会是职工当家作主、参与决策、实施监督的权力机构,发挥着行使民主权力、审议重大决策、监督领导、维护企业和职工合法权益的作用,解决“干的好不好”问题。
用活用好“五步工作法”,推动党建与业务实现“五个融合”
(一)完善载体建设,抓实“三个载体”实现“职责融合”
一是抓好党建入章,实现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通过落实党建入章要求,将党建工作嵌入企业治理体系中。在公司章程中写明党组织的职责权限、机构设置等重要事项,巩固党组织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二是建强党的组织,实现百分百全覆盖。按照“四同步”“四对接”要求,主动适应产权关系、经营模式、用工方式等变化,在集团总部、所属企业、参股企业等多个层面构建严密的党建网络。三是完善岗位设置,实现党建与业务“一岗双责”。把握“党政一人兼”原则,积极稳妥推进党委书记、董事长(党支部书记、总经理)一人兼任,各级党组织班子成员落实“双向进入,交叉任职”要求,分别进入董事会、经理层,确保抓好分管领域党建和生产经营工作。
(二)深化流程再造,抓好“三个环节”实现“管理融合”
一是抓实党组织前置研究作用,把党建融入生产经营事前决策环节。严格落实“三重一大”事项党委前置研究制度,科学制定党委前置研究“三张清单”,明确党组织在不同类型决策事项中的前置把关作用。二是抓实党支部和党员作用,把党建融入生产经营事中执行环节。聚焦集团重大项目、重点工程,设立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党员突击队、党员服务队,将党员作用发挥融入生产经营全过程。三是抓实党建保障落实作用,把党建融入生产经营事后提升环节。把“党建统领高质量发展情况”作为党建工作考核的重点,常态化开展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强化考核结果运用,以党建引领总结提升。
(三)强化机制创新,坚持“四个结合”实现“机制融合”
一是坚持理论学习与业务培训相结合。推动理论学习进企业、进车间、进班组、进头脑,重点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和水务行业知识,切实找到高质量做好工作的逻辑原点、理论原点、思想原点。二是坚持思想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做优“水润丹心”党建品牌,充分发挥党建对企业文化的引领作用,实现党建品牌内涵与企业文化深度融合,增强员工的企业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感。三是坚持组织建设与人才培育相结合。把党务工作岗位作为培养企业复合型人才的重要平台,推动党务工作人员与其他经营管理人员双向交流,着力把生产经营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生产经营骨干。四是坚持纪律作风建设与风险内控相结合。完善“大监督”工作体系和风控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纪检监察和风控管理合作协同机制,实现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与企业风险、内控和合规管理深度融合。
(四)持续固化制度,突出“三个加强”实现“制度融合”
一是加强制度梳理工作,充分掌握相关制度内容与要求,把握好党建制度与业务制度间的联系结点。二是加强制度体系建设,把机制创新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转化为制度,逐步形成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坚持把党组织运行机制融入生产经营制度规范。三是加强制度动态完善,建立党建工作制度与业务制度同步规划、同步修订机制,确保党委对公司重大政治责任、战略发展方向、生产运营重点以及重大风险问题把控到位。
(五)聚焦考核激励,把握“三个统一”实现“目标融合”
一是实现党组织初心使命与企业使命相统一。青岛水务集团“十四五规划”明确,企业使命是“服务品质民生、守护美丽生态”,这是在党的初心使命指引下提出的,是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任务的具象表现,实现了党组织初心使命和企业使命的相互融合、有机统一。二是实现党组织工作目标和企业发展战略相统一。围绕企业改革发展任务同步推进党建工作,做到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确保企业发展到哪里、党的建设就跟进到哪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就体现在哪里,推动党组织工作目标与企业发展战略互促共融,从底层逻辑上实现目标融合。三是实现党建考核体系和企业绩效考核体系相统一。实施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目标互为系数的考核方式,实现党建工作考核与业绩考核在过程和结果应用上互融互通,实现优秀经营业绩企业与先进基层党组织在评先树优上的考核匹配、同题共答,并同领导干部考核、任免、薪酬、奖惩挂钩,以考核的统一来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从具体实践上实现目标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