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山周边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观,一村一景致,一山一风光,大量游客慕名而来,带动周边百姓就业、持续增收
导报讯 济宁市大力发展林业,助力乡村振兴,推动生态富民有机统一。将项目实施与农民增收、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结合,把尼山项目打造成生态工程、富民工程和民心工程,进一步释放了荒山绿化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创新群众增收模式。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全面推行“工程造林+乡村绿化队+村护林队+村民公益岗”模式,紧紧围绕“绿化队承包+劳务雇工+技能培训+公益岗设置”四位一体以工代赈形式,组建173支村级绿化队,每天4000余名群众在家门口劳动。新设立农村护林公益岗2171个,多途径、多方式、全链条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就业。尼山项目累计带动就业30.2万人次,实现群众增收近3200余万元。
拉长林业产业链条。坚持因山制宜、因村制宜,结合当地种树传统和群众意愿,在适宜的地区种植了板栗、杏、元宝枫、金银花等特色经济林和木本粮油植物,项目区累计栽植经济林4000亩以上,放大了林业综合效益。
开展林业碳汇开发。紧紧围绕国家双碳战略,济宁市与中国林学会签订战略框架合作协议,注册成立绿碳科技公司,将尼山项目纳入碳汇造林项目开发,挖潜荒山绿化的长远效益。该市指挥部牵头中国人寿财险公司在邹城市签发了全省首单新造林碳汇保险,为全省绿色低碳发展趟出了新路子。
开发森林生态旅游。通过尼山项目的高质量实施,尼山周边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观,一村一景致,一山一风光,在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等高规格节会活动和尼山圣境、龙湾湖等旅游景区的带动下,大量游客慕名而来,带动周边百姓就业、持续增收。尼山区域已成为向全世界展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让群众切身感受绿水青山的“含金量”。 (郭朝阳)
导报讯 济宁市大力发展林业,助力乡村振兴,推动生态富民有机统一。将项目实施与农民增收、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结合,把尼山项目打造成生态工程、富民工程和民心工程,进一步释放了荒山绿化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创新群众增收模式。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全面推行“工程造林+乡村绿化队+村护林队+村民公益岗”模式,紧紧围绕“绿化队承包+劳务雇工+技能培训+公益岗设置”四位一体以工代赈形式,组建173支村级绿化队,每天4000余名群众在家门口劳动。新设立农村护林公益岗2171个,多途径、多方式、全链条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就业。尼山项目累计带动就业30.2万人次,实现群众增收近3200余万元。
拉长林业产业链条。坚持因山制宜、因村制宜,结合当地种树传统和群众意愿,在适宜的地区种植了板栗、杏、元宝枫、金银花等特色经济林和木本粮油植物,项目区累计栽植经济林4000亩以上,放大了林业综合效益。
开展林业碳汇开发。紧紧围绕国家双碳战略,济宁市与中国林学会签订战略框架合作协议,注册成立绿碳科技公司,将尼山项目纳入碳汇造林项目开发,挖潜荒山绿化的长远效益。该市指挥部牵头中国人寿财险公司在邹城市签发了全省首单新造林碳汇保险,为全省绿色低碳发展趟出了新路子。
开发森林生态旅游。通过尼山项目的高质量实施,尼山周边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观,一村一景致,一山一风光,在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等高规格节会活动和尼山圣境、龙湾湖等旅游景区的带动下,大量游客慕名而来,带动周边百姓就业、持续增收。尼山区域已成为向全世界展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让群众切身感受绿水青山的“含金量”。 (郭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