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通过建立和实施督查、通报和激励制度加快闲置和批而未供土地处置进度,对全面完成处置任务的市进行奖励
◆导报记者 杜杨 济南报道
近日,自然资源部认定258个县(市)为第一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示范期为2023至2025年;其中,山东有济南市商河县、青岛市黄岛区等21县区入选。
据介绍,自然资源部是从土地、矿产、海洋三个分项,分别设立了一套体现这三个方面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标准;而在2021年底到2022年,山东先后出台了关于这三个维度的规划政策,提高了全省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山东三地获表扬
上述认定的258个县(市、区)中,土地资源类183个,矿产资源类57个,海洋资源类18个。
首批自然资源示范县创建活动是由自然资源部组织开展的一项国家级创建示范活动。创建活动以县市人民政府为创建主体,以提高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为核心,以完善政策协同为抓手,从土地、矿产、海洋三个维度进行分项创建。
具体来看,土地类主要从推动节约用地、减量用地,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加大存量土地盘活力度,提升用地强度和效率等方面考察。矿产类主要从推动降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损失,减少矿产资源消耗,降低单位GDP矿产资源消耗等角度考察。海洋类主要从降低海域海岛资源消耗、提升单位面积用海用岛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益,挖掘低效海域海岛资源再利用潜力,优化海域海岛利用结构和布局等角度考察。
据介绍,对示范县(市、区),自然资源部已明确一系列政策措施予以支持,对各个地方更好地开展节约集约工作提供更大的空间。此外,还将围绕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进一步鼓励和指导各地开展创新实践。
另据了解,在2月9日的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创建活动新闻通气会上,齐河县通过有序退出、高效盘活,实现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微山县建立矿产资源节约集约利用长效管理机制;蓬莱区采用海域使用权立体分层设权方式进行审批,上述先进示范典型被点名表扬。
盘活挖潜存量
山东入选的这21地分别为:济南市商河县、青岛市黄岛区、淄博市临淄区、东营市东营区、烟台市莱山区、烟台市蓬莱区、烟台市莱州市、潍坊市寿光市、济宁市兖州区、济宁市微山县、泰安市新泰市、威海市乳山市、日照市岚山区、日照市莒县、临沂市沂南县、临沂市兰陵县、德州市齐河县、聊城市冠县、滨州市博兴县、菏泽市单县、菏泽市巨野县。
据了解,2021年底,有关高效利用海洋资源的《山东省“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便已出台。该《规划》明确提出,“陆海统筹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与陆域、流域相协调的海洋资源利用、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体系更加健全,海洋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明显提升……”在涉及维护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时,《规划》则明确,通过建设海洋资源基础信息平台、加强行业用海精细化管理、严格围填海管控、完善海域海岛有偿使用制度、推动海域立体综合利用等方式,集约节约利用海洋资源。
2022年5月,山东又出台了《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节约集约用地保障重大项目建设的意见》。该《意见》指出,国家下达的新增用地计划指标将重点用于保障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和新旧动能转换等重点建设项目;省级统筹的补充耕地指标,优先支持国家和省级确定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意见》还明确,对新增用地计划指标进行精准化、项目化配置,要建立项目储备库,对拟用地项目进行联合审查,确保新建项目的质量;要建立确保拟用地项目按时开工建设的工作机制,提高项目供地率。
据介绍,盘活挖潜存量,减少闲置低效用地也是山东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又一重要举措。《意见》明确,将通过建立和实施督查、通报和激励制度加快闲置和批而未供土地处置进度,对全面完成处置任务的市进行奖励。
矿产资源方面,2022年10月,山东省自然资源厅等印发了《山东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该《规划》的2025年目标提到,加强矿产资源节约集约与综合利用,强化“三率”(开采回收率、采矿贫化率、选矿回收率)指标评估,落实企业节约与综合高效利用矿产资源的主体责任;固体持证矿山新产生废石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新产生尾矿综合利用率达到60%以上。
◆导报记者 杜杨 济南报道
近日,自然资源部认定258个县(市)为第一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示范期为2023至2025年;其中,山东有济南市商河县、青岛市黄岛区等21县区入选。
据介绍,自然资源部是从土地、矿产、海洋三个分项,分别设立了一套体现这三个方面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标准;而在2021年底到2022年,山东先后出台了关于这三个维度的规划政策,提高了全省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山东三地获表扬
上述认定的258个县(市、区)中,土地资源类183个,矿产资源类57个,海洋资源类18个。
首批自然资源示范县创建活动是由自然资源部组织开展的一项国家级创建示范活动。创建活动以县市人民政府为创建主体,以提高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为核心,以完善政策协同为抓手,从土地、矿产、海洋三个维度进行分项创建。
具体来看,土地类主要从推动节约用地、减量用地,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加大存量土地盘活力度,提升用地强度和效率等方面考察。矿产类主要从推动降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损失,减少矿产资源消耗,降低单位GDP矿产资源消耗等角度考察。海洋类主要从降低海域海岛资源消耗、提升单位面积用海用岛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益,挖掘低效海域海岛资源再利用潜力,优化海域海岛利用结构和布局等角度考察。
据介绍,对示范县(市、区),自然资源部已明确一系列政策措施予以支持,对各个地方更好地开展节约集约工作提供更大的空间。此外,还将围绕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进一步鼓励和指导各地开展创新实践。
另据了解,在2月9日的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创建活动新闻通气会上,齐河县通过有序退出、高效盘活,实现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微山县建立矿产资源节约集约利用长效管理机制;蓬莱区采用海域使用权立体分层设权方式进行审批,上述先进示范典型被点名表扬。
盘活挖潜存量
山东入选的这21地分别为:济南市商河县、青岛市黄岛区、淄博市临淄区、东营市东营区、烟台市莱山区、烟台市蓬莱区、烟台市莱州市、潍坊市寿光市、济宁市兖州区、济宁市微山县、泰安市新泰市、威海市乳山市、日照市岚山区、日照市莒县、临沂市沂南县、临沂市兰陵县、德州市齐河县、聊城市冠县、滨州市博兴县、菏泽市单县、菏泽市巨野县。
据了解,2021年底,有关高效利用海洋资源的《山东省“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便已出台。该《规划》明确提出,“陆海统筹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与陆域、流域相协调的海洋资源利用、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体系更加健全,海洋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明显提升……”在涉及维护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时,《规划》则明确,通过建设海洋资源基础信息平台、加强行业用海精细化管理、严格围填海管控、完善海域海岛有偿使用制度、推动海域立体综合利用等方式,集约节约利用海洋资源。
2022年5月,山东又出台了《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节约集约用地保障重大项目建设的意见》。该《意见》指出,国家下达的新增用地计划指标将重点用于保障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和新旧动能转换等重点建设项目;省级统筹的补充耕地指标,优先支持国家和省级确定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意见》还明确,对新增用地计划指标进行精准化、项目化配置,要建立项目储备库,对拟用地项目进行联合审查,确保新建项目的质量;要建立确保拟用地项目按时开工建设的工作机制,提高项目供地率。
据介绍,盘活挖潜存量,减少闲置低效用地也是山东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又一重要举措。《意见》明确,将通过建立和实施督查、通报和激励制度加快闲置和批而未供土地处置进度,对全面完成处置任务的市进行奖励。
矿产资源方面,2022年10月,山东省自然资源厅等印发了《山东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该《规划》的2025年目标提到,加强矿产资源节约集约与综合利用,强化“三率”(开采回收率、采矿贫化率、选矿回收率)指标评估,落实企业节约与综合高效利用矿产资源的主体责任;固体持证矿山新产生废石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新产生尾矿综合利用率达到6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