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导报 > 山东自然资源

打造“543”土地管理模式

阳谷探出土地确权“新路径”

2023-01-18 作者: 杜杨 吕华清 来源: 经济导报
  创新工作流程,规范工作架构,从“数据、调查、确权、发证”4个层面统筹推进,重构集体土地确权工作链条,有力提升确权工作水平
  ◆导报记者 杜杨 通讯员 吕华清

  近日,山东省自然资源厅以简报的形式,将阳谷县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成果更新汇交”的经验做法印发,向全省推广。阳谷县坚持问题导向,创新工作思路,规范工作流程,成功打造“543”土地管理模式,为山东乃至全国的土地确权工作,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
打造5个“规范”
  2022年9月20日,在自然资源部召开的“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成果更新汇交”和“提升不动产登记数据质量工作”视频交流调度会上,自然资源部不动产登记中心产权与调查处处长郑美珍大量引用介绍了阳谷的经验做法。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是党中央部署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维护好农村和谐稳定有重要意义。
  那么阳谷县在相关工作上,又有哪些成功经验?
  据阳谷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姬传伟介绍,自从被列为国家级“确权登记成果更新汇交”试点县后,阳谷县自然资源系统健全工作体系,精心打造工作流程规范、问题解决规范、技术标准规范、调查审核规范、数据运作规范,形成严密工作闭环。
  阳谷县将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与乡村振兴战略一体部署、一体推进,成立县、乡两级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成果更新工作小组,创新工作流程,规范工作架构,从“数据、调查、确权、发证”4个层面统筹推进,重构集体土地确权工作链条,有力提升确权工作水平。技术上按照“内业为主、外业为辅”“先空间后属性”的工作思路,对集体土地确权进行全流程管理、全要素规范,创新组织编制了资料收集运用、数据整合处理、成果更新汇交等7项技术标准规范,全过程指导成果更新工作有序开展。
突出4个“解决”
  “由于历史原因,阳谷县出现了很多‘插花问题’。”在上述自然资源部的视频交流会上,郑美珍如是介绍阳谷的相关情况,“如建国初期莲花池按照人员分为7个大队,并未按照位置进行划分,所以产生了当前各村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插花的情况,给确权登记带来一定难度。”
  而阳谷县的解决方式是,“参照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登记发证数据,经双方或多方指认,确定认可的界线,进行签字盖章、公示;并由双方或多方共同申请进行界线调整。”郑美珍介绍。
  据介绍,阳谷县建立部门联动的权属争议调处工作机制,成立问题化解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乡镇(街道)和农村基层组织作用。组织镇、村对争议地块进行协商指认,共同指认仍无法确定权属界线的宗地,设立特殊缓冲区域,协商化解后确认权属界线。健全调解机制,解决“地域边界”纠纷。共调处土地权属争议239宗。建立对接平台,解决“跨区飞地”问题。保留集体权力,解决“撤村建居”问题。实行留权备案,解决“边界夹缝”问题。确保县域所有土地做到监管全覆盖,彻底解决土地治理“空白”。
争取3个成效
  大布乡武堤口村党支部书记武良国告诉经济导报记者:“我们村有块‘飞地’,位于莘县东鲁街道朱庄村,共计35.81亩,之前10多年时间,集体土地所有权未确权登记,这次终于确了权。”
  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的有序推进,确保了农村社会稳定成效、农民权益保障成效和农村土地管理成效。通过成立土地权属争议调处专门机构,制定土地权属争议相关调处制度,建立土地权属争议数据库,农村土地等历史遗留问题得到有效化解,有力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将集体土地确权登记与农村土地流转、土地征收等工作一体推进,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将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数据录入信息系统,建立相关数据台账,为农村集体土地信息化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通过全方位、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全面摸清县域集体土地面积、界址、用途,纵深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阳谷县将以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成果更新汇交试点工作为契机,健全工作体系,总结积累经验,加快城乡统筹发展。”阳谷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王济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