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导报 > 头版

限塑令带来产业链变局瑞丰高材等鲁企加速量产

可降解塑料的新机会来了

2021-02-03 作者: 王伟 来源: 经济导报
  近日,许多超市已使用可降解塑料袋,遏制“白色污染”
  可降解塑料行业前景被生产企业看好。不容忽视的是,目前来看,可降解产品的市场覆盖面尚未达到政策要求 
  ◆导报记者 王伟 济南报道

  根据2020年1月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到2020年底,全国范围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景区景点的餐饮堂食服务,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
  新版限塑令实施以来效果如何?
  近日,经济导报记者走访调查了解到,在市场需求刺激下,企业加紧生产步伐,争分夺秒抢占市场先机,但由于受高成本掣肘,限塑令推行的市场覆盖面还没达到政策要求,可降解塑料产品亟须出台行业标准加以规范。
生产企业抢先机
  在新版限塑令助推下,生产企业加速推进可降解塑料生产建设。
  “这个项目目前在积极建设中,再有10个月就能投产。可降解塑料行业前景可观,抢占先机要争分夺秒,越早越好。”2日,瑞丰高材(300243)办公室杨姓相关负责人对经济导报记者透露。
  2020年3月,瑞丰高材公告称,拟投资不超过3.2亿元,在现有厂区建设年产6万吨PBAT生物降解塑料项目。待新增6万吨/年PBAT产能达产,公司有望享受到可降解塑料行业早期红利。
  新版限塑令也加速了传统塑料生产企业替代产品的研发生产。
  “我们年产塑料餐具10亿套,已经在逐步往可降解方面研发。”日前,山东嘉洁塑业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刘伟对经济导报记者透露,生物可降解产品有望很快实现量产。
  经济导报记者还了解到,山东森纳塑业有限公司目前也在加速往可降解塑料餐具生产领域转型,目前已达到年产能200万件。
  塑料生产大市日照向可降解塑料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也在加快。据悉,日照市共有800余家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生产企业,日均产量3000余吨。打造产学研平台、谋划产业转型升级正成为当地塑料生产企业的重要任务。“我们重点打造总占地6.77平方公里的莒县刘官庄镇新材料产业园区,发展以高端塑料、纤维板材、纳米铝材等为主的新材料产业。”日照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覆盖面尚未达要求
  可降解塑料行业前景被生产企业看好。不容忽视的是,目前来看,可降解产品的市场覆盖面尚未达到政策要求——大型商家在可降解塑料产品的替代方面表现良好,但多数小商家还未能按照政策要求实现产品替代。
  近日,在位于济南槐荫广场地下一层的华联超市,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购物袋已换成了可降解塑料袋。由于成本高,价格也是明显上调。“最大号的可降解塑料袋每个1.2元,以前非降解的仅卖0.3元。”收银员介绍说。
  “公司在可降解塑料袋的生产安排、企业的招投标方面都提前做了大量工作,在限塑令实施前两个月就开始做准备了。”济南华联集团超市便利店总监张东征对经济导报记者透露。
 >>下转4版

  走访了济南市多个农贸市场以及社区超市后,经济导报记者发现,不可降解塑料袋仍在普遍使用。即使一些入住大型城市综合体的小商家也未能完成可降解塑料产品的替代。
  日前,在位于济南市和谐广场3楼的一家饮料专卖店,店员提供给经济导报记的吸管仍为非降解塑料产品。

成本掣肘推行

  经济导报记者从权威渠道获悉,去年山东省发改委对塑料制品生产企业的生产销售情况进行了一次调研,从调研情况看,替代品产能不足,成本高,掣肘了塑料污染治理的推进。
  寿光金远东变性淀粉有限公司年产2万吨乳酸、丙交酯、聚乳酸项目,这是可降解塑料的主要原料。目前该公司正在优化工艺参数及配方,力图降低产品成本。“因为从此前的销售情况看,产品成本偏高,推广有困难。”该公司一位负责人对经济导报记者称。
  “以聚乳酸可降解塑料袋为例,成本大约是传统聚乙烯塑料袋的2至3倍,此外其对温度、湿度要求较高。”菏泽市一家塑料生产企业人士也比较认同成本高的观点。
  他表示,一次性塑料吸管替代产品成本高,更换成纸吸管,因不能覆膜,防水性还需提高;更换成海藻吸管,方便而且实用,但是成本会更高。
  市场调查也印证了上述生产企业的观点。“一个发泡塑料餐盒的批发价9分钱就能买到,纸浆餐盒的价格在0.35元-1元左右。”山东天和绿色包装科技有限公司卢姓销售经理给经济导报记者举例称。
  “中号塑料袋,不可降解的0.3元就能买到,可降解的价格在0.9元-1.2元之间,大号塑料袋得1.5元。”山东天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经纶透露。

需完善行业标准

  除了成本因素,限塑令下,使替代产品完全实现原来的消费体验也是有难度的。最近,济南白领小陈去一家餐厅消费时就遇到了问题。“纸吸管没等一杯饮料喝完就软了,不好用。”对打了折扣的使用体验,小陈吐槽说。
  这也给替代产品的研发和创新预留了很大的空间。对此,有企业反应,加速替代产品的更换亟需行业标准规范。
  周经纶表示,目前市场上仍有为数不少的超薄地膜、超薄塑料袋等不合格产品,这影响了替代产品的正常经营;替代品企业生产、经销渠道都属于起步阶段,仅靠企业自身力量难以实现快速替代、普遍替代;替代产品的标准体系不健全,难以快速分辨真伪。
  “建议进一步加大对不合格、不合规产品的查处执法力度;加大对替代产品生产企业的直接补贴力度;加大对替代产品渠道建设的支持与补贴力度;加大对替代产品标准制订的支持力度。”周经纶说。
  “目前,面临的困难是需要逐渐打开国内市场,行业的发展是需要时间的。降解塑料主要在一次性塑料制品上应用较多,传统的塑料价格低于可降解塑料,更有优势。因此需要国家大力推进,并给予企业一些初期扶持政策,使行业可以较快发展起来。”金联创高级分析师李莉对经济导报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