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导报 > 生态东营

根据产业需求聚力人才招引

东营创新转型“在路上”

2020-06-29 作者: 李志海 通讯员 刘冬辉 来源: 经济导报
  东营聚焦“5+2+2”产业发展,广泛延揽海内外人才,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在助力东营市企业突破行业“卡脖子”技术方面将发挥重要的领军作用
  ◆记者 李志海 通讯员 刘冬辉

  作为东营市一家围绕秸秆发展生物质能源而设立的专业化高新技术企业,山东宝力生物质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用现代工艺实现了对秸秆材料的“吃干榨净”。宝力生物公司院士工作站现有院士3名,在全市企业引才中成绩骄人,如今,得益于对科研创新与高层次人才引进的重视,企业发展又将迈向新的台阶。
  “我们与英国萨里大学逯高清院士一起突破生物燃气纯化应用技术,已经完成中试和放大生产。”今年让公司总裁张元成高兴的是,在企业建设院士工作站的第十个年头上,长期与公司进行产学研合作的逯高清院士在化学电池技术上取得重要进展。张元成介绍,与用生物沼气燃烧发电相比,将生物沼气通过化学的方式发电,发电度数能提高至少20%,年产3300万立方米生物质燃气的循环能源产业基地,也已纳入国家首批规模化生物天然气示范项目。
  根据区域产业需求,东营市广泛开展与国内外高校院所的技术对接。近年来,全市各级累计组织“中国好技术”、国家领军人才东营行等80余次对接活动,达成合作意向110多项,签约项目11项。东营市去年联合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国立大学科技园举办的“中俄创新合作周暨首届中俄创新创业大赛”东营分会场活动,纳入了国家“第三届中俄创新对话”框架内容,达成合作意向9个。
  记者从东营市委组织部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该市各级各部门聚焦“5+2+2”产业发展,广泛延揽海内外人才,成功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127人(个),其中院士10人。德仕集团、华盛橡胶、科兴化工、道一生物等公司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在助力东营市企业突破行业“卡脖子”技术方面将发挥重要的领军作用。
  曾几何时,高校院所匮乏是造成东营高端人才“短板”的重要原因,面对激烈的人才竞争形势,该市加快建立政策“洼地”,不断加大支持力度,举全市之力招引大院大所。“通过水盐调控技术、生物有机肥改良土壤等技术,盐碱地西红柿亩产12000斤,关键是品质好,地头价至少在4元/斤。”连日来,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欧阳竹来到位于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中科院黄三角现代农业工程实验室开展实验与学术研究。
  多年来,他致力于盐碱地农业“高效、高质、高值”的研究,在东营,欧阳竹的科研工作得到施展的巨大空间。“东营市非常重视现代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双方共同沟通规划设计,市政府在政策方面也为我们创设了很好的条件。现在一个好的势头是,中科院很多院所与东营市实现了全面而深度的合作,同时,也吸引了关联行业的大院大所落地东营,形成了集群化创新。”
  大院大所带来的基础性研究有助于东营市在原始创新上取得重大突破。东营将聚力招引大校大院大所纳入《创新型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采取“一事一议”方式支持引进国内外研发机构和高校院所。近年来,新建了中科院山东东营地理研究院、中科院东营分子设计育种研究中心、中国农科院东营耐盐作物研究中心、中国林科院黄河三角洲综合实验中心、北航东营研究院、青科大东营资源化研究院等一系列创新平台,弥补了该市高校院所短板。黄河三角洲国家农高区发挥农业创新高地作用,与中科院共建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目前已吸引19个专家团队入驻,首批6个创新子平台全面开工。
  根据创新型城市建设三年行动安排,今年以来,东营市重点开工建设了东营科教园区和悦来湖人才密集区两大区域创新中心。目前,两区内稀土催化研究院、北航东营研究院已完成工商注册,石油大学东营高等研究院、东营产业技术研究院、石油大学研究生院东营分院近期挂牌运营,“数创谷”、华凌大厦、海科未来大厦等一批孵化设施正式启用,正逐步成长为该市对外科技合作的高地。今年1月份,山东省高端石化创新创业共同体获省政府批准,纳入第二批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