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导报 > 热点

教培机构“烧钱”抢生源背后

2019-11-13 作者: 来源: 经济导报
  <<上接A1版
  陈嘉明曾经在国内某知名培训机构任职过4年,他表示,多年以来这些机构的营销方式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变化,但不得不面临的现实问题是,过高的销售费用率和偏弱的盈利能力拖累企业整体发展,抢夺生源成为其“交火”的主因。
  据了解,目前中国教育培训机构数量已达20万家,到2020年,市场规模将突破1万亿。
  “购买教育培训产品和购买食品是不一样的,教育培训产品,是需要学习者花时间认真学习,才会有收获;而购买食品等产品后可以即买即享。况且教育课程是定制化的,不能单纯按照价格进行类比。”陈嘉明表示,营销成本过高成为线上、线下教育培训机构存在的共同问题。
国家出手整顿
“焦虑营销”

  “给孩子报班,对于我们来讲是刚需,尤其是英语、数学这样的主要学科,即使优惠力度不大,我也会给孩子报名。我更看重师资、课程体系。”13日,在一家课后托管机构门口,经济导报记者与一位家长在交流中了解到,目前不少学生和家长之间会互相“攀比”,在“报班”这个问题上,很多时候并非孩子的意愿,而是家长对成绩恐慌和焦虑后的选择。
  当前,我国正对校外教育培训机构进行规范,校外教育培训机构也将迎来转型期。今年7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要求按照课时收费的线上培训机构,每科一次性收费不能超过60课时;按照培训周期收费的,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与以往需要一次性收取一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培训费用相比,出台后的《意见》大大限制培训机构的促销力度。
  “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倒逼教育机构从以前重视规模扩张,转向重视质量与品牌,而非把更多精力用于营销。”王天翼表示,目前他们也在尝试跳出传统的教育培训模式,在形式和内容上积极探索交互式、探究式教学,在提高成绩和分数的同时,也让学生有获得感。
  陈嘉明肯定了校外培训机构存在的必然性,对于未来转型也是迫在眉睫。
  “教育培训机构在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素质教育等方面应当开创一片更好的天地,为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做出贡献。”陈嘉明认为,教育培训机构无论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或者获得资本青睐,本质上都要以质量吸引消费者,而不是先把消费者圈进来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