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导报 > 头版

物流数字化国标发布成行业转型“指南针”

2025-09-26 作者: 初磊 来源: 经济导报
  ◆导报记者 初磊                  

  “汗水”物流变身为“智慧”物流。9月26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联合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在第17届物流与供应链数字化发展大会上正式发布《物流企业数字化 第1部分:通用要求》国家标准。这是我国首个物流企业数字化国家标准,填补了行业空白,标志着物流行业进入了“精耕细作”的新周期。
  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当下,这一标准既是行业转型的“指南针”,更是构建现代流通体系的“战略支点”,标志着物流数字化转型实现“关键一跃”。
  过去10年,我国物流企业数字化呈现“多点开花”态势——头部企业自建智能仓配系统、电商平台延伸物流数据中台、第三方服务商开发垂直应用……但碎片化探索也导致行业陷入“重复建设”与“数据孤岛”的双重困境。
  此次发布的国家标准,为物流企业数字化发展提供了通用框架和操作指南,涵盖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流程优化等核心环节,可帮助企业规避“重复建设”“信息孤岛”等问题,实现提质、增效、降本。且标准首次以“通用要求”形式确立数字化转型的底层框架,这一系统性思维,还会推动物流数字化从“工具应用”升级为“组织重构”。
  正如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杨国栋所言,标准实施后,物流企业将不再是孤立的“效率节点”,而是成为产业链数字化的“神经中枢”。
  对微观物流企业而言,标准带来的直接收益将很快显现。标准化改造后,仓储作业效率提升、人力成本下降、跨境物流单据处理时间将压缩。此外,客户投诉率会下降,客户留存率将大幅提升。
  值得提醒的是,标准发布,会给中小物流企业带来挑战。比如,要达到“物流机器人作业流程规范”等细分标准,这类企业要承担改造成本。
  新标准将从2026年3月1日起开始实施,带动全行业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而标准的战略价值比经济价值更为关键。比如,统一的数据接口标准可降低供应链“断链”风险,一旦贸易摩擦,数据标准不兼容导致的跨境物流延误问题将会得到妥善解决。由于标准与国际ISO/IEC 18000系列物流标准兼容,可为中国物流方案“走出去”铺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