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导报 > 产经透视

国有企业后勤服务与文化建设的融合创新路径研究

——以山东省能源企业为例

2025-09-24 作者: 来源: 经济导报
山东能源集团易佳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发展保障分公司) 王大伟

  摘要: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文化软实力的有力支撑。在能源行业,由于工作环境艰苦、地理位置偏远等因素,卓越的后勤保障与文化浸润对稳定员工队伍、增强企业凝聚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山东省能源企业实践为例,探讨后勤服务与文化建设的融合机制与路径,分析其在思想引领、数字赋能、人文关怀等方面的创新举措,为同类企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国有企业;后勤保障;文化建设;数字化转型
  引言
  国有企业是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其高质量发展需要硬实力与软实力共同给予支撑,企业后勤保障被认为是提供基础服务的辅助机构。跟着能源行业的转型步伐,怎样通过后勤服务提升员工的归属感、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成为核心课题。服务与文化的融合创新,正重新赋予保障部门战略价值新定义。
  一、思想引领与文化融合:后勤服务带有的政治属性
  思想政治工作是国有企业的“支撑线”,面对改革逐步加深、技术频繁迭代以及思想多元的新态势,政工队伍是党组织在企业里的核心力量,其建设水平关乎党的理论落实以及企业的发展平稳。山东能源集团在联合重组后,搭建起以“创造绿色动能、引领能源变革”为使命的文化体系,把政治优势转变为治理成效,为凝聚共识、团结进取提供保障。该集团通过形成完善的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制,将后勤服务与文化建设相融合的情况纳入各级党组织考核体系,保证思想政治工作与后勤服务工作同步安排、同步实施。
  二、多元实践与创新路径:特色探索
  (一)后勤服务深化升级:从基础保障迈向情感纽带构建
  后勤服务是物质层当中的核心组成,其设计与管理直接左右着员工对组织文化的认同度。依靠文化浸润与互动体验来满足员工的精神诉求,有益于构建员工与组织之间的情感纽带。山东重工集团打造起“匠心后勤”服务品牌,利用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举办传承工匠精神相关活动,将后勤服务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融合在一起。集团按照固定周期组织“后勤开放日”活动,邀请员工家属参观企业的后勤设施,提升员工对企业的认可感与归属感。
  (二)智慧服务与品牌建设:数字化与文创融合
  后勤保障借助智能化手段升级服务,将地方文化元素和企业品牌基因融入产品里面,实现服务效能与文化传播的双重价值,夯实企业的软实力。山东高速集团打造起“智慧后勤”平台,实现餐饮、物业、医疗等服务的线上预约和智能统筹,集团凭借创新推出“齐鲁文化主题服务区”,把山东当地文化元素掺和进服务区设计里,采用数字化手段彰显齐鲁文化特色,打造蕴含文化内涵的高速服务招牌。
  (三)红色教育与文化传承:精神牵引与认同建设
  国有企业依托自身既有优势整合红色教育资源与优秀传统文化,可有效发挥政治社会化功能,增强员工的集体记忆、组织归属感与文化自信,为企业发展赋予深层的精神动力。山东黄金集团开办了“红色矿山”教育基地,全面挖掘矿山开发历程中的红色文化宝藏,依靠实物展览、数字影像等多种途径,呈现矿山工人艰苦奋斗精神的传承。集团把红色文化教育嵌入后勤服务体系,在职工食堂、宿舍区等场地设置文化展示区域,使红色文化融入员工日常岁月。
  (四)人文关怀与幸福企业构建:以人本位的价值探索
  国有企业作为社会范畴的主体,其实施的人文关怀举措关乎员工个体的切身利益,更是创建“幸福企业”、增进组织凝聚力及文化软实力的战略手段。山东钢铁集团构建“幸福山钢”人文关怀模式,兴办员工服务中心,给予心理慰藉咨询、法律援助、生活帮扶等一站式服务。集团采用创新手段实施“员工帮助计划”,为员工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尤其针对驻外项目和艰苦岗位的员工群体实施心理健康促进活动,构造完整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三、驻外企业的文化构建策略与数字化转型
  能源行业因为其资源分布和开发特性,众多国企长时间实施“走出去”战略,在海外设立分支办事机构与项目点,这些驻外企业碰到文化差异、员工归属感缺失之类的挑战,文化建设就成了凝聚人心、稳固队伍的关键保障,要依据更复杂的环境采取差异化的手段。
  山东港口集团在国际化运营工作里创新构建了“智慧港口+文化融合”双轮驱动模式,依靠“智慧港口大脑”平台,集成远程协作、多样化语言服务、文化共享等数字化功能,打造一套“云端家园”管理系统。在阿联酋阿布扎比港这类海外项目里,集团创制了凸显齐鲁文化特色的“山东港”APP,供给线上文化交流、远程医疗答疑、多语种培训服务,显著缓解驻外员工的思乡之苦。采用数字孪生技术设立虚拟港口社区,做到海外员工与国内家庭的“云端相聚”,增强员工个体的归属感与幸福感。集团另外创新性地推出了“文化积分”制度,对员工参与文化活动、学习当地语言、促成中外文化交流等行为实行量化积分,与绩效考核、晋升机制挂钩,激发员工投身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结论与展望
  未来国企后勤文化建设可聚焦三个主要方向:智慧服务,依靠物联网与大数据提升服务速率;绿色后勤,采用新能源技术达成持续发展;全球化服务,设置跨文化适应机制保障海外布局实施。
  能源企业实施后勤服务与文化建设的融合创新,不仅强化了员工的幸福感与归属感,更构建起有凝聚力的组织状态。由山东省能源企业的实践可知,后勤服务与文化建设的深度融合,需在思想引领、数字赋能与人文关怀等方面多维度协同推进,采用系统化推进、数字化更迭和人性化服务方式,为企业高质量发展铺就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郭艳鹰.国有企业文化建设中思政工作与中华传统文化的融合策略[J].中外企业文化.2025(07)
  高小岚.国有企业后勤保障体系的优化与创新研究[J].市场瞭望,2025(14).
  金梦瑶.国有企业行政管理数字化转型的路径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