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导报 > 理论 专刊

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实践路径探析

郑连盟刘心科

2025-08-20 作者: 来源: 经济导报
  在新时代大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学面临诸多挑战,例如内容更新滞后、资源分配不均以及互动效能不足等。而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思政教学改革带来了全新可能。借助智能算法、数据分析、虚拟仿真等技术手段实现教学资源整合、跨校协同、实时答疑、动态评估等创新实践,推动思政教育从传统模式向精准化、智能化转型,筑牢立德树人的思想根基。
  一、整合思政资源智联共享,提升教学资源利用率
  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资源分散化、碎片化等问题长期存在。红色文化数据库、优秀教案库、榜样事迹视频库等各类教学资源往往分布在不同平台,彼此间缺乏有效关联,教师查找和整合资源需耗费大量时间,学生也难以系统获取适配学习材料。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有力支撑。
  系统借助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能对海量文本类资源进行深度加工,通过智能分词、语义分析和主题标注精准提取马克思主义理论文献、党史资料、政策解读中的核心观点与关键信息;针对视频、图片等非文本资源图像识别技术可自动解析内容场景,标记红色教育基地风貌、榜样人物事迹片段等关键元素,以实现资源的规范化分类。在此基础上,关联分析算法可以构建资源间的逻辑网络,使理论知识和实践案例、历史资料与现实素材形成有机联结,打造覆盖多类型、多主题的一体化资源平台。
  当教师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时,平台能根据教学主题自动激活资源联动机制,在推送基础理论解读文章的同时,同步匹配对应的模范人物先进事迹视频、社会热点事件分析案例,甚至关联其他院校的优秀教案设计思路,帮助教师快速搭建丰富立体的教学内容体系。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而言,智能推荐算法会根据其历史浏览轨迹、学习时长和测试反馈等数据,精准推送适配的拓展资料和深化内容,让原本分散的思政资源形成相互支撑的知识网络,从而有效提升资源的检索效率和教学应用价值。
  二、跨校协同教学智联创新,促进优质资源共通
  长期以来,受地域和资源分配不均影响,高校的优质师资与特色课程等资源难以实现广泛流动,部分偏远地区高校面临名师资源匮乏、教学方法单一困境,而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跨校协同平台为打破资源壁垒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
  平台依靠智能调度算法构建起全国高校思政名师资源动态调配网络,让“云端联合授课”成为教学方面的常态。在组织“全国高校思政名师巡讲课堂”时,系统分析各院校课程计划和学生认知水平等教学需求数据,结合名师研究领域、授课风格和时间安排进行精准匹配。确保授课内容和听课群体高度适配,针对不同地区存在的语言差异,平台搭载的AI实时翻译技术可同步转换方言成标准普通话,甚至支持多语种字幕显示来打破语言沟通障碍。这种模式使偏远地区高校学生不用远行,就能同步参与名师精彩课堂直接共享优质教学内容,有效推动优质师资资源跨越地理限制实现流动,缓解区域间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
  平台构建的虚拟教研室系统支持不同高校教师开展在线集体备课、教学研讨以及资源共建工作。同时,借助智能分析算法,系统能精准识别各院校在思政教学中的独特优势,进而推动形成优势互补的协作机制;教师通过平台共享教案设计、教学视频、实践案例等各类资源,在交流碰撞中优化教学方案。这种协同模式促进了教学资源的高效互通,推动思政教学方法的创新融合,从整体上提升了高校思政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三、智能答疑实时响应引导,强化思想互动效能
  在传统的思政教学中,学生存在的理论疑问以及思想困惑,常常因课堂时间有限、教师精力不足等问题,难以获得及时有效的解答,造成思想互动的连续性和针对性不足。而人工智能驱动的思政专属智能答疑平台,为破解这一难题提供高效可行的解决方案。
  平台依靠先进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可构建覆盖马克思主义理论、党史国史和时政热点等领域权威知识库。当学生提出疑问时,系统通过语义识别,精准捕捉其提问意图,不管是对“共同富裕”内涵进行深度追问,还是对社会热点事件开展价值辨析,都可以瞬间完成知识匹配,进而提供规范、贴合学生认知水平的解答。这种24小时不间断的响应模式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学生随时获得思想引导。
  平台不仅能实时解答单个问题,还具备智能数据汇总分析功能。系统会自动记录学生的提问内容、频率和类型,梳理出学生高频关注主题,以帮助思政教师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认知难点,从而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性讲解重点、补充案例素材,让教学更贴近学生需求,有效提高思政教育中师生思想互动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四、动态更新教学内容智联,保持思政时效活力
  思政教学的生命力需与时代发展同频,但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内容更新常常受限于教材修订周期长、教师信息搜集精力有限等因素,难以快速响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容易出现教学内容与现实热点相脱节的问题。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为构建动态化教学内容体系提供有力支撑,让思政教育保持鲜活的时代气息。
  依靠全网信息智能抓取技术,人工智能实时监测党的最新政策文件、重要会议精神、社会热点事件、理论研究成果等;借助自然语言处理和智能筛选算法,系统自动识别信息的权威性、相关性和教育价值,从海量网络信息中精准提取适合思政教学的核心内容。例如在党的重要会议召开后,AI能在短时间内完成会议报告原文的结构化梳理、权威媒体解读文章的汇总分类、相关历史背景资料的关联整合,并快速形成专题学习模块,确保教师及时获取系统的教学素材。
  针对“科技自立自强”“生态文明建设”这类重大时代议题,系统会通过关键词追踪以及语义分析的方式,自动匹配最新典型案例、数据图表和实践成果。如在“生态文明建设”教学过程中,AI能够实时抓取各地生态治理成功实践、环境监测最新数据、绿色发展典型企业案例等内容,形成动态更新的案例库,教师借助这些鲜活素材,可以将抽象的理论观点转化为具体的现实案例,让学生直观感受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紧密联系。
  这种动态更新机制可打破传统思政教学内容的固化局限,让教案设计紧跟政策导向与社会发展步伐,教师不用耗费大量时间搜集整理资料,就能轻松将最新政策解读、热点事件分析、实践成果展示融入教学过程,使思政课堂始终充满时代感和现实针对性,有效保持思政教育的活力。
  五、多维度评估学习成效智联,精准把握教学方向
  传统思政教学评估大多依赖期末纸质试卷,这种单一评估模式通常仅能衡量学生对理论知识点的记忆程度,很难全面反映学生在“理想信念”“家国情怀”等价值维度的认知深度,更无法捕捉学生思想动态的具体形成过程,容易造成教学评价和育人目标的脱节。而依托人工智能技术的多维度评估体系,可打破这一局限。
  人工智能整合课堂、线上、实践等多场景数据采集渠道,构建全方位学习成效监测网络。课堂教学中,智能终端实时记录学生互动表现,涵盖弹幕留言观点倾向等,并将这些质性行为转化为可分析量化的指标;线上学习平台系统追踪作业完成的完整轨迹,从答题时长到拓展资料查阅范围,细致勾勒自主学习状态;虚拟实践环节,记录学生模拟情境决策选择、价值判断依据等数据,评估其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程度
  这些多源数据经过智能算法深度分析后,可形成可视化的学习报告,不但能清晰呈现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党史国史”等理论内容的掌握水平,而且能精准标注学生在“责任担当”“文化自信”等价值维度方面的认知短板,为教师提供个性化教学指导、为学生提供针对性学习提升方案提供科学依据,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准化、智能化和高效化。
  根据数据化报告,教师可跳出经验判断局限,清晰洞察学生真实思想动态和学习需求,进而科学调整教学重点,优化案例选择及讲授的具体方式,并为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设计差异化辅导方案,使思政教学更贴合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思想发展特点。
  六、动态监测价值引领智联,筑牢思想育人防线
  在信息爆炸不断加剧的时代,高校学生价值观塑造面临多元思潮冲击,但传统思政教育中教师对学生思想动态把握滞后的问题日益凸显,难以在学生出现认知偏差的早期阶段及时介入引导。而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构建的动态监测与引领体系,为筑牢高校思想育人坚固防线提供精准化解决方案。
  人工智能通过整合多平台数据,可构建全方位的思想动态感知网络。系统通过深度分析学生在社交媒体的言论倾向,捕捉价值观层面的细微变化;监测学习平台的互动行为,包括课程留言中的思想困惑、作业论述中的观点表达、在线讨论中的认知倾向等,可形成立体化的行为数据图谱,精准识别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思想动态,例如,当发现学生价值观层面有潜在问题,无论是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模糊态度、对国家政策的片面解读,还是对主流价值观的认知困惑,系统都能快速定位并分类标注,从而构建起实时更新的思想动态监测模型。
  对于识别出来的认知偏差情况,系统会自动推送定制化引导资源,其中涵盖权威理论解读文章、鲜活榜样事迹视频以及贴近生活的政策实践案例等内容,并通过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传递正确价值观。同时,系统会向思政教师发出精准预警,并且附上详细的思想动态分析报告,报告中包含偏差表现、形成背景及建议引导方向等信息,教师依据这些数据支撑内容,更有针对性地开展一对一思想交流,结合学生具体的认知特点进行深度引导,让价值引领更精准地触达学生思想深处。
  七、结语
  人工智能助力高校思政教学改革,为解决传统教育面临的困境提供了系统性方案。上述提及的六条路径构建起智能化育人体系,不但提升了教学资源的利用率跟互动效能,还强化了价值引领方面的精准性。未来需要持续优化技术方面的应用,平衡好智能与人文关怀间的关系,让思政教育在科技赋能之下更具时代感与实效性,筑牢高校思政育人工作的坚实根基。
  【作者郑连盟系山东航空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刘心科系滨州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本文系滨州市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数智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研究”(25-SZZX-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