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导报 > 头版

上半年营收增34%仍亏超3000万

小牛电动的增长是“虚火”?

2025-08-13 作者: 于婉凝 来源: 经济导报
  ◆导报记者 于婉凝 济南报道

  8月11日,全球高端智能电动车领导品牌小牛电动(NASDAQ:NIU)发布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2025财年中报,公司半年度总营收19.38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4.08%;股东应占亏损3296.42万人民币,上年同期亏损7971.61万人民币,亏损同比缩窄。
  实际上,从2022年初受电池原材料涨价后被迫提价开始,小牛电动的业绩便显露颓势。2022年至2024年,小牛电动连亏3年,总亏损约5.14亿元。资本市场上,小牛电动股价于2021年初创出53.38美元/股的高点后,至今未能重拾升势。
  连亏3年、资本市场失意、竞争愈发激烈之下,小牛电动近日又被曝出用户2G中控升4G需自费的问题。
从重研发向重营销倾斜
  具体来看,今年一季度,小牛电动实现营收6.8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5.1%;股东应占亏损3884.47万元,较去年同期收窄29.11%。今年二季度,公司营收12.56亿元,同比增长33.52%;股东应占利润588.05万元,上年同期亏损2491.85万元,同比扭亏为盈。
  小牛电动在成立初期,凭借智能化、互联技术以及出色的热管理系统,迅速在市场中崭露头角,成功树立起高端品牌形象。反映在销量上,其增长十分亮眼,从2016年的8万辆一路飙升至2018年的34万辆,短短两年间实现了跨越式增长。
  2018年,成立仅4年的小牛电动就“跑”进了纳斯达克。到2021年,小牛电动的销量突破100万辆关口,股价也在年初创下53.38美元/股的新高,总市值超过40亿美元。
  然而,伴随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叠加锂电池原材料价格持续走高带来的成本压力,多重挑战交织之下,小牛电动的发展势头逐步从巅峰滑落,显露颓势。
  2022年初,小牛电动宣布,因上游锂电池等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公司于2022年4月1日对全系锂电产品零售指导价进行一次上调,上调金额200元至1000元不等。但涨价很快冲击了小牛电动的销量,这一年小牛电动也首次交出亏损的财报。数据显示,小牛电动2022年实现营收31.69亿元,同比下滑14.5%,净利润为亏损4946.29万元。
  小牛电动的高端化自此开始“褪色”。之后的2023年和2024年,公司均交出了亏损的年报。小牛电动持续亏损之际,其经营战略亦从“重研发”转向“重营销”。
  2022年至2024年间,小牛电动研发费用分别为1.76亿元、1.51亿元和1.3亿元,3年累计投入4.57亿元。同期营销费用则分别为4.4亿元、4.96亿元和4.9亿元,3年累计投入14.26亿元。显然,小牛电动的重心已经放在了营销上。
>>下转2版
<<上接1版
  作为对照,长期以来与小牛电动在高端两轮车市场争夺份额的九号公司(689009.SH)在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2年至2024年间,九号公司研发投入分别为5.83亿元、6.16亿元和8.26亿元,3年累计投入20.25亿元。两相对比,一目了然。
  2025年上半年,九号公司研发投入已达5.22亿元,研发人员增至1786人,而小牛电动研发支出仅为7351.85万元。
  资本市场上,小牛电动在2021年创出53.38美元/股的高点后,便陷入持续调整,至今未能重拾升势,始终在低位区间徘徊。2024年初,小牛电动一度跌至1.57美元/股的低点。2025年以来,小牛电动股价长期在5美元/股以内,总市值不到3亿美元。而九号公司目前总市值已经达到446.8亿元。
  从销量数据看,小牛电动第二季度国内整车销量突破31.8719万台,同比增长53.6%,2025年上半年,小牛电动国内整车销量达50.1784万台,同比增长58%。在国际市场,小牛电动第二季度整车销量3.1371万台。
  展望未来,小牛电动对市场前景保持乐观。基于新品持续放量和传统销售旺季的到来,公司预计第三季度营收将达到14.33亿至16.38亿元,同比增长40%至60%。
越来越贵的智能化服务
  凭借互联网基因、突出的科技感及不错的外观,小牛电动吸引不少用户为其科技功能买单。但近年来,随着智能化功能增多,其订阅服务费也持续上涨。
  在小牛App上,定位、远程控制、投屏导航、电池监控等功能需付费订阅才能使用。新用户可享一年免费服务,到期后若不续费,便无法在App上查看定位、续航等信息。
  而老用户明显感受到服务费用的攀升:从早期38元/年,到2021年59元/年,如今已涨至69元/年;3年套餐也从129元涨至159元。此外,若90天未续费,部分功能将失效。
  除了订阅服务费持续上涨,不少用户还反馈,小牛中控系统的升级费用,也需由消费者自行承担。
  8月3日,小牛电动被央视财经点名,因2G基站逐步退网,大量小牛电动车用户因为车辆搭载2G中控模块,遭遇智能服务功能“瘫痪”,远程锁车、行程记录、防盗报警等核心功能无法使用,部分区域甚至出现车辆无法联网开机的情况。而恢复这些功能的唯一途径,是用户自费149元至299元进行硬件升级。
  而小牛官方客服回应称,此属“硬件更换升级”,非质量问题,故需用户自费。
  还有消费者投诉称,其2021年购买的车辆,所购VIP服务期限至2026年,但因2G网络问题,今年6月智能服务已无法使用。
  工信部已明确要求引导新增物联网终端停用2G、3G网络。小牛电动坦言2020年即收到运营商退网通知,但受制于规划和生产滞后,直至2022年6月才全面切换为4G中控。
  今年4月,小牛推出补贴方案:2G车型升级4G享约5折优惠(149元或299元),并赠送1年锐智VIP服务。但不少用户质疑,这实为将企业自身规划失误的成本转嫁给消费者。若不升级,锐智VIP部分功能同样受限。
  黑猫投诉平台上相关投诉已超500条,矛头直指小牛售后服务欠缺和“霸王条款”。有用户直言,“奔着智能功能才选的小牛,现在这些功能全成了摆设。”用户吐槽小牛“吃相难看”,实则是对其智能服务收费模式的质疑。
  有市场人士认为,智能化本是小牛最引以为傲的“护城河”,它重构了用户对两轮车的价值认知。但如今,当这份本应承载信任的智能化,沦为“收割”用户的工具,这不仅会透支用户对品牌的情感联结,也可能瓦解自身最核心的竞争力,最终成为困住公司的枷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