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报记者 于婉凝 济南报道
新恒汇(301678.SZ)无疑是2025年A股市场最受瞩目的次新股之一。
截至8月8日,新恒汇报收于93.65元每股,总市值达到约224.3亿元。以12.8元每股的发行价为计算基准,该股在今年内累计上涨幅度已超631%。
A股市场向来有炒作次新股的传统,这通常得益于次新股流通盘较小的优势。不过,新恒汇的上涨情况与以往略有不同——其上涨并非由散户资金和纯粹的游资主导。相反,从近期该股的交易异动数据来看,买方营业部中多数是机构席位,“正规军”的参与特征十分明显。
股权穿透后,新恒汇的实际控制人是虞仁荣和任志军,二人是清华大学校友。其中,“芯片大佬”虞仁荣还掌控着另一家芯片领域的上市公司——豪威集团(即更名后的韦尔股份,603501.SH)。
从电子元器件贸易
做起的“芯片大佬”
虞仁荣1966年出生于浙江宁波,是清华大学无线电系EE85班的知名校友。
1990年从清华毕业后,他先是进入浪潮集团担任工程师,两年后跳槽至香港龙跃电子北京办事处,任销售经理一职。
1998年,虞仁荣自立门户,开启了创业之路。他创建的第一家公司是北京华清兴昌科贸有限公司,主做电子元器件贸易代理生意。
到了2007年,察觉到单纯的贸易倒卖模式缺乏可持续性,虞仁荣开始谋划转型。他与马剑秋共同出资400万元,在上海创办了韦尔股份,公司聚焦半导体产品的设计、销售及分销业务。
起初,公司以代销业务起步,不仅毛利率偏低,在核心竞争力上也稍显不足。
2019年,虞仁荣一举将北京豪威和思比科等收入囊中,业务重心转至芯片设计。其中,靠着对北京豪威“蛇吞象”式的收购,韦尔股份迅速起势,一跃成为全球图像传感器三巨头之一,收获华为、小米等一批大客户。
2023年初,韦尔股份斥资11.56亿元收购湖南芯力特,并在天津扩大车用模拟芯片研发团队,由此,从原先的消费及工业市场,拓展到汽车领域。
虞仁荣善用并购,投资出手快准狠,韦尔股份一飞冲天。2014年,其营收为14.08亿元,到2024年扩展到257.31亿元。10年时间,收入增长17倍。
截至8月8日,更名后的韦尔股份总市值已达1438亿元。企查查显示,虞仁荣在公司的最终受益股份约33.48%。按最新市值计算,其持股价值约481亿元。
随着新恒汇于今年6月顺利上市,虞仁荣的身家又在增厚。
虞仁荣的第二家上市公司
新恒汇成功上市,意味着继豪威集团之后,虞仁荣旗下再添一家上市公司。
公开资料显示,新恒汇成立于2017年,注册地位于淄博高新区,是一家集芯片封装材料的研发、生产、销售与封装测试服务于一体的集成电路企业,主要业务包括智能卡业务、蚀刻引线框架业务以及物联网eSIM芯片封测业务。
8月8日收盘,新恒汇报93.65元每股,总市值达到约224.3亿元。放眼年内,公司股价较12.8元每股的发行价已上涨超631%。
新恒汇自登陆A股市场以来,便频繁现身龙虎榜。进一步观察交易数据可以发现,其股价上涨背后,是不同类型资金的交替入场、接力推动。
具体来看,以“拉萨天团”为首的散户资金在新恒汇6月20日上市首日集中涌入后,便逐渐淡出买入前五营业部榜单。取而代之的是,少量游资与大批机构资金开始主导交易节奏。从7月2日到8月6日的这段时间里,机构专用席位在该股龙虎榜买入前五席位中占据了明显优势——多数时候能占据三到四个席位,成为推动股价的核心力量。
财务数据显示,2022年到2024年新恒汇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6.84亿元、7.67亿元和8.42亿元,最近三年复合增长率为10.97%,营业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亿元、1.52亿元和1.86亿元,经营业绩良好。
庞大的芯片投资版图
虞仁荣不仅懂技术,且商业嗅觉敏锐。他通过LP出资的方式,搭建起了庞大的半导体投资版图。天眼查信息显示,虞仁荣作为LP出资了10余只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其中,苏州工业园区智禹东微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作为一只专项基金,投了东微半导(688261.SH)。虞仁荣是该基金的最大出资人,出资比例17.86%。东微半导于2022年2月在科创板上市。
晋江冯源绘芯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绘芯基金”)成立于2020年末,虞仁荣为该基金的最大LP,出资比例达到47.89%。
绘芯基金已投资多家公司,包括新恒汇、合见工软、爱芯元智、芯河半导体等。
此外,作为个人投资者,虞仁荣同样成绩斐然。
据中科飞测(688361.SH)招股书,虞仁荣于2020年对中科飞测投入了近1000万元。IPO前,虞仁荣持有114.94万股,占比0.48%。中科飞测上市后,其斩获数倍的账面回报。
可以说,虞仁荣投资果断又善抓时势,这是他在芯片领域创业与投资成功的关键。再往后看,“芯片大佬”的顺风局背后,其战略纵深将向何处延伸、新赛场如何布局,或许更值得外界聚焦。
新恒汇(301678.SZ)无疑是2025年A股市场最受瞩目的次新股之一。
截至8月8日,新恒汇报收于93.65元每股,总市值达到约224.3亿元。以12.8元每股的发行价为计算基准,该股在今年内累计上涨幅度已超631%。
A股市场向来有炒作次新股的传统,这通常得益于次新股流通盘较小的优势。不过,新恒汇的上涨情况与以往略有不同——其上涨并非由散户资金和纯粹的游资主导。相反,从近期该股的交易异动数据来看,买方营业部中多数是机构席位,“正规军”的参与特征十分明显。
股权穿透后,新恒汇的实际控制人是虞仁荣和任志军,二人是清华大学校友。其中,“芯片大佬”虞仁荣还掌控着另一家芯片领域的上市公司——豪威集团(即更名后的韦尔股份,603501.SH)。
从电子元器件贸易
做起的“芯片大佬”
虞仁荣1966年出生于浙江宁波,是清华大学无线电系EE85班的知名校友。
1990年从清华毕业后,他先是进入浪潮集团担任工程师,两年后跳槽至香港龙跃电子北京办事处,任销售经理一职。
1998年,虞仁荣自立门户,开启了创业之路。他创建的第一家公司是北京华清兴昌科贸有限公司,主做电子元器件贸易代理生意。
到了2007年,察觉到单纯的贸易倒卖模式缺乏可持续性,虞仁荣开始谋划转型。他与马剑秋共同出资400万元,在上海创办了韦尔股份,公司聚焦半导体产品的设计、销售及分销业务。
起初,公司以代销业务起步,不仅毛利率偏低,在核心竞争力上也稍显不足。
2019年,虞仁荣一举将北京豪威和思比科等收入囊中,业务重心转至芯片设计。其中,靠着对北京豪威“蛇吞象”式的收购,韦尔股份迅速起势,一跃成为全球图像传感器三巨头之一,收获华为、小米等一批大客户。
2023年初,韦尔股份斥资11.56亿元收购湖南芯力特,并在天津扩大车用模拟芯片研发团队,由此,从原先的消费及工业市场,拓展到汽车领域。
虞仁荣善用并购,投资出手快准狠,韦尔股份一飞冲天。2014年,其营收为14.08亿元,到2024年扩展到257.31亿元。10年时间,收入增长17倍。
截至8月8日,更名后的韦尔股份总市值已达1438亿元。企查查显示,虞仁荣在公司的最终受益股份约33.48%。按最新市值计算,其持股价值约481亿元。
随着新恒汇于今年6月顺利上市,虞仁荣的身家又在增厚。
虞仁荣的第二家上市公司
新恒汇成功上市,意味着继豪威集团之后,虞仁荣旗下再添一家上市公司。
公开资料显示,新恒汇成立于2017年,注册地位于淄博高新区,是一家集芯片封装材料的研发、生产、销售与封装测试服务于一体的集成电路企业,主要业务包括智能卡业务、蚀刻引线框架业务以及物联网eSIM芯片封测业务。
8月8日收盘,新恒汇报93.65元每股,总市值达到约224.3亿元。放眼年内,公司股价较12.8元每股的发行价已上涨超631%。
新恒汇自登陆A股市场以来,便频繁现身龙虎榜。进一步观察交易数据可以发现,其股价上涨背后,是不同类型资金的交替入场、接力推动。
具体来看,以“拉萨天团”为首的散户资金在新恒汇6月20日上市首日集中涌入后,便逐渐淡出买入前五营业部榜单。取而代之的是,少量游资与大批机构资金开始主导交易节奏。从7月2日到8月6日的这段时间里,机构专用席位在该股龙虎榜买入前五席位中占据了明显优势——多数时候能占据三到四个席位,成为推动股价的核心力量。
财务数据显示,2022年到2024年新恒汇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6.84亿元、7.67亿元和8.42亿元,最近三年复合增长率为10.97%,营业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亿元、1.52亿元和1.86亿元,经营业绩良好。
庞大的芯片投资版图
虞仁荣不仅懂技术,且商业嗅觉敏锐。他通过LP出资的方式,搭建起了庞大的半导体投资版图。天眼查信息显示,虞仁荣作为LP出资了10余只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其中,苏州工业园区智禹东微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作为一只专项基金,投了东微半导(688261.SH)。虞仁荣是该基金的最大出资人,出资比例17.86%。东微半导于2022年2月在科创板上市。
晋江冯源绘芯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绘芯基金”)成立于2020年末,虞仁荣为该基金的最大LP,出资比例达到47.89%。
绘芯基金已投资多家公司,包括新恒汇、合见工软、爱芯元智、芯河半导体等。
此外,作为个人投资者,虞仁荣同样成绩斐然。
据中科飞测(688361.SH)招股书,虞仁荣于2020年对中科飞测投入了近1000万元。IPO前,虞仁荣持有114.94万股,占比0.48%。中科飞测上市后,其斩获数倍的账面回报。
可以说,虞仁荣投资果断又善抓时势,这是他在芯片领域创业与投资成功的关键。再往后看,“芯片大佬”的顺风局背后,其战略纵深将向何处延伸、新赛场如何布局,或许更值得外界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