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传播格局深刻变革的融媒体时代,工会宣传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传统宣传模式在传播效率、覆盖广度与互动深度上遭遇瓶颈,亟须探索与融媒体深度融合的新路径。本文深入剖析融媒体发展的新特点,系统提出工会宣传工作在融媒体环境下的创新策略,旨在为提升工会宣传工作的时代感、针对性与实效性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进而增强工会组织在职工群体中的凝聚力、引导力与影响力。
一、融媒体发展新特点
融媒体并非简单叠加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而是依托数字技术实现内容、渠道、平台、管理、运营等层面的深度交融与协同共生,其核心特征深刻重塑了信息传播生态,它有以下特点:
(一)传播主体多元泛化与话语权重构
“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职工不仅是信息接收者,更是内容生产者与传播者。专业媒体、工会组织、职工个体、意见领袖等共同构成复杂多元的传播主体网络。工会组织长期享有的“权威发布者”地位面临挑战,必须在多元主体博弈中重新确立其公信力与引导力。
(二)传播渠道高度融合与场景无缝切换
微信、微博、抖音、快手、新闻客户端、工会自有App、网站、线下电子屏等共同构成全渠道、立体化传播矩阵。职工在不同生活场景(工作、通勤、居家、社交)间无缝切换信息获取方式,要求工会宣传必须实现“全时在线、全域覆盖、全程响应”。
(三)内容形态丰富多样与用户需求精准化
短视频、直播、H5、图文、音频等形态极大丰富了表达手段。职工信息需求呈现高度个性化、碎片化、视觉化、情感化与实用化倾向。单一、刻板、说教式的内容难以引发共鸣。
(四)交互性深度增强与关系链接价值凸显
点赞、评论、转发、弹幕、社群互动等机制使传播过程高度互动化。传播效果不仅取决于内容质量,更依赖于能否激发用户参与、建立情感连接、形成价值认同。工会宣传需从单向“灌输”转向双向“对话”与深度“互动”。
二、融媒体在工会宣传工作中的新举措
(一)构建“大宣传、融传播”工会宣传工作格局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融合化,将融媒体建设纳入工会整体发展战略,成立由主要领导牵头的融媒体宣传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宣传、组织、权益、生产、文体等各部门资源,打破信息孤岛与部门壁垒,形成“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全媒传播”的协同机制。二是理念转型用户化,牢固树立“以职工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将职工满意度、参与度、获得感作为评价宣传效果的核心标准。从“我想宣传什么”转向“职工需要什么、关注什么、乐于接受什么”,实现宣传话语体系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是资源整合集约化,集中力量打造功能强大、技术先进的工会融媒体中心(中央厨房),整合采编力量、技术平台、内容资源、传播渠道,实现统一策划、统一调度、高效生产、融合分发,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整体效能。
(二)打造“立体覆盖、功能聚合”的工会融媒矩阵
一是做强自有平台,升级改造工会官网、App,强化其作为信息发布主阵地、服务职工主窗口、互动交流主渠道的核心地位。重点提升用户体验(UI/UX设计)、功能集成(入会转会、法律援助、困难帮扶、技能培训、普惠服务、诉求表达等)、内容时效性与互动性。二是深耕主流社交平台,依据不同平台特性与职工聚集度,差异化运营微信公众号(深度资讯、政策解读、服务指南)、微博(热点响应、快速互动)、抖音/快手(短视频、直播、才艺展示、劳模风采)、B站(年轻职工、技能知识分享)等。例如,利用抖音直播开展“工会主席面对面”“劳模工匠秀绝活”“线上招聘会”;在B站开设“青工课堂”分享职业技能与职业规划。三是拓展新兴技术平台,探索利用企业微信/钉钉(精准触达在职职工)、小程序(轻量化服务入口)、数字孪生/VR技术(沉浸式厂史馆、安全培训、云游劳模创新工作室)等,拓展宣传服务新场景。
(三)锻造“思想精深、形式清新、情感真切”的工会融媒产品
一是强化思想引领核心,围绕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等,精心策划主题宣传。运用生动故事、典型案例、可视化数据、专家访谈等形式,将宏大叙事转化为职工可知可感、可亲可近的身边事理,增强理论阐释的亲和力与穿透力。二是聚焦职工关切热点,将宣传视角下沉,聚焦职工最关心的权益维护的薪酬福利、劳动安全、职业发展、生活服务和文化生活等议题。及时回应职工疑虑,提供实用信息与解决方案,使宣传内容更具“烟火气”与“实用性”。三是创新内容表达形态,通过制作精良的微纪录片、情景短剧、快闪MV、知识科普等喜闻乐见的新形态,发布工会所需要宣传的内容。
融媒体时代为工会宣传工作开辟了崭新天地,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唯有深刻把握融媒体发展规律,以创新的思维、融合的路径、务实的举措,全面推进工会宣传工作的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体制、机制创新,才能真正打通宣传职工、教育职工、引领职工、服务职工的“最后一公里”,有效提升工会组织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团结动员职工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磅礴力量。基于融媒体的探索,不仅是技术赋能的革新,更是新时代工会组织密切联系职工群众、有效履行基本职责的新方向与新动力。
一、融媒体发展新特点
融媒体并非简单叠加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而是依托数字技术实现内容、渠道、平台、管理、运营等层面的深度交融与协同共生,其核心特征深刻重塑了信息传播生态,它有以下特点:
(一)传播主体多元泛化与话语权重构
“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职工不仅是信息接收者,更是内容生产者与传播者。专业媒体、工会组织、职工个体、意见领袖等共同构成复杂多元的传播主体网络。工会组织长期享有的“权威发布者”地位面临挑战,必须在多元主体博弈中重新确立其公信力与引导力。
(二)传播渠道高度融合与场景无缝切换
微信、微博、抖音、快手、新闻客户端、工会自有App、网站、线下电子屏等共同构成全渠道、立体化传播矩阵。职工在不同生活场景(工作、通勤、居家、社交)间无缝切换信息获取方式,要求工会宣传必须实现“全时在线、全域覆盖、全程响应”。
(三)内容形态丰富多样与用户需求精准化
短视频、直播、H5、图文、音频等形态极大丰富了表达手段。职工信息需求呈现高度个性化、碎片化、视觉化、情感化与实用化倾向。单一、刻板、说教式的内容难以引发共鸣。
(四)交互性深度增强与关系链接价值凸显
点赞、评论、转发、弹幕、社群互动等机制使传播过程高度互动化。传播效果不仅取决于内容质量,更依赖于能否激发用户参与、建立情感连接、形成价值认同。工会宣传需从单向“灌输”转向双向“对话”与深度“互动”。
二、融媒体在工会宣传工作中的新举措
(一)构建“大宣传、融传播”工会宣传工作格局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融合化,将融媒体建设纳入工会整体发展战略,成立由主要领导牵头的融媒体宣传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宣传、组织、权益、生产、文体等各部门资源,打破信息孤岛与部门壁垒,形成“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全媒传播”的协同机制。二是理念转型用户化,牢固树立“以职工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将职工满意度、参与度、获得感作为评价宣传效果的核心标准。从“我想宣传什么”转向“职工需要什么、关注什么、乐于接受什么”,实现宣传话语体系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是资源整合集约化,集中力量打造功能强大、技术先进的工会融媒体中心(中央厨房),整合采编力量、技术平台、内容资源、传播渠道,实现统一策划、统一调度、高效生产、融合分发,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整体效能。
(二)打造“立体覆盖、功能聚合”的工会融媒矩阵
一是做强自有平台,升级改造工会官网、App,强化其作为信息发布主阵地、服务职工主窗口、互动交流主渠道的核心地位。重点提升用户体验(UI/UX设计)、功能集成(入会转会、法律援助、困难帮扶、技能培训、普惠服务、诉求表达等)、内容时效性与互动性。二是深耕主流社交平台,依据不同平台特性与职工聚集度,差异化运营微信公众号(深度资讯、政策解读、服务指南)、微博(热点响应、快速互动)、抖音/快手(短视频、直播、才艺展示、劳模风采)、B站(年轻职工、技能知识分享)等。例如,利用抖音直播开展“工会主席面对面”“劳模工匠秀绝活”“线上招聘会”;在B站开设“青工课堂”分享职业技能与职业规划。三是拓展新兴技术平台,探索利用企业微信/钉钉(精准触达在职职工)、小程序(轻量化服务入口)、数字孪生/VR技术(沉浸式厂史馆、安全培训、云游劳模创新工作室)等,拓展宣传服务新场景。
(三)锻造“思想精深、形式清新、情感真切”的工会融媒产品
一是强化思想引领核心,围绕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等,精心策划主题宣传。运用生动故事、典型案例、可视化数据、专家访谈等形式,将宏大叙事转化为职工可知可感、可亲可近的身边事理,增强理论阐释的亲和力与穿透力。二是聚焦职工关切热点,将宣传视角下沉,聚焦职工最关心的权益维护的薪酬福利、劳动安全、职业发展、生活服务和文化生活等议题。及时回应职工疑虑,提供实用信息与解决方案,使宣传内容更具“烟火气”与“实用性”。三是创新内容表达形态,通过制作精良的微纪录片、情景短剧、快闪MV、知识科普等喜闻乐见的新形态,发布工会所需要宣传的内容。
融媒体时代为工会宣传工作开辟了崭新天地,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唯有深刻把握融媒体发展规律,以创新的思维、融合的路径、务实的举措,全面推进工会宣传工作的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体制、机制创新,才能真正打通宣传职工、教育职工、引领职工、服务职工的“最后一公里”,有效提升工会组织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团结动员职工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磅礴力量。基于融媒体的探索,不仅是技术赋能的革新,更是新时代工会组织密切联系职工群众、有效履行基本职责的新方向与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