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浪潮集团执行总裁 肖雪 |
![]() |
中移齐鲁创新院院长 郑晓莉 |
![]() |
政和科技董事长 朱涛 |
![]() |
国实科技高级总裁 谭华 |
◆导报记者 杜杨 济南报道
8月6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在浪潮人工智能工厂,召开“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系列现场记者见面会,邀请浪潮集团、中移齐鲁创新院、政和科技、青岛国实4家链上重点企业,分享山东人工智能产品的硬核实力。此次见面会“硬核”展示了一整条山东的AI产业链。
见面会上,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数据产业推进处处长、一级调研员孙志强表示,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山东人工智能发展呈现出产业增长快、产业链条全、产业生态好三大特点。“目前,发展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山东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
基础设施:智能工厂的流水线作业
本次见面会的主题是“链出新引擎”,召开地点就在浪潮集团的人工智能工厂。
“我们今天所在的浪潮人工智能工厂,是国内首个面向行业场景,具备工业化、标准化、规模化能力的生产流水线。”浪潮集团执行总裁、总工程师肖雪如是介绍。
浪潮集团是山东人工智能产业链的链主企业。浪潮集团立足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不断深化产业落地实践,积极助力行业用户打通智能化落地“最后一公里”。“现在,我们适应客户对算力服务小型化、专业化、分散化的需求,建设了人工智能工厂。同时,人工智能工厂将数据、设备和实验研究紧密连接,加速实现技术平权及模型普惠,支撑‘人工智能+’行动,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肖雪表示。
据肖雪介绍,未来,浪潮集团的布局聚焦三大方向:一是构建智能基础设施,推动算力普惠化。依托全球领先的AI服务器技术,浪潮集团正加速液冷、高密度计算等节能技术创新,实现PUE低至1.15的超高效数据中心。通过分布式智能云节点的规模化落地,将为边缘计算、私有化部署等场景提供“开箱即用”的算力服务,解决行业客户算力分散化、专业化需求。二是深耕行业智能体,赋能千行百业转型。以海若大模型为核心引擎,浪潮集团已打造覆盖制造、政务、水利等领域的专用模型库。三是打造开放生态,实现技术平权。通过国内首个人工智能工厂,浪潮集团提供从模型生产、调优到持续迭代的工业化流水线,支持客户实现私有化模型的“回炉再造”。
“浪潮集团的目标是建立‘有云处皆智能’的数字化世界。”肖雪表示,“通过算力基建普惠化、行业智能体深度渗透、生态开放共生,我们致力于让每一家企业都能以更低门槛、更高效率释放AI生产力,助力中国在全球人工智能竞争中构建自主可控的竞争力护城河。”
“数算智”:打通端到端的全场景服务
所谓“数算智”,指的是数据要素、算力网络和人工智能,而这,正是中移齐鲁创新院的发展方向:该院一直在开展“数算智”全要素新质生产力核心布局,打通端到端的全场景服务链路,推动大模型、大数据成果应用快速落地,助力山东制造强省、数字强省建设。
据中移齐鲁创新院院长郑晓莉介绍,该院依托中国移动在央企人工智能领域的先发优势,扮演了“供给者”、“汇聚者”和“运营者”的三大角色。
具体而言,中移齐鲁创新院首先供给了智算资源,在山东省打造了青岛智算中心和济南天数智算中心2个训练中心,以及移动云小模型推理中心、青岛智算中心大模型推理中心2个集中推理中心。
作为“汇聚者”,该院始终将融入和服务山东特色产业作为重中之重,对大模型产创基地入驻客户提供算力调度、数据处理、模型训推和应用开发的全流程服务,聚焦省内政务、工业、海洋、医疗等优势产业,实现基础设施共通、核心能力共用、应用服务共创,加速原创性技术突破和标志性成果产出,打造“观海”海洋科学智算平台、生产企业供应链管理中枢等标杆案例26项,助力山东人工智能产业链发展。
最后是“运营者”,中移齐鲁创新院始终将融入和服务山东特色产业作为重中之重,对大模型产创基地入驻客户提供算力调度、数据处理、模型训推和应用开发的全流程服务,聚焦省内政务、工业、海洋、医疗等优势产业,与省内头部企业开展合作,汇聚生态合作伙伴优质能力68项。
“通过扮演好这三大角色,中移齐鲁创新院正着力构建‘数智算’全要素融合的创新服务体系,助力山东加快形成技术领先、应用丰富、生态协同的人工智能产业链发展格局。”郑晓莉表示。
产业赋能:优质企业可“一键管理和一键培育”
全国第一个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平台在哪里?就在山东。准确地说,该平台是政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政和科技”)基于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实现的全国首创。
此外,政和科技还创建了全国第一个政府资源配置领域的数字货币平台,以及全国第一个“一键管理和一键培育”的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平台等。
据政和科技董事长朱涛介绍,公司连续十年把30%以上的销售收入投入研发,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累计申请发明专利50余项、软件著作权400余项。此外,还获批主持两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全部属于人工智能领域。
而除了上述多个“首创”之外,政和科技还整合了多个全量、实时、精准的高质量数据集,完成了6亿多条产业数据的标注,并在全国率先启动了大模型开发,政和策问大模型于2024年在国家网信办通过了双备案,是全国首个通过双备案的产业智能服务大模型。
朱涛认为,降本增效是企业经营的永恒主题,山东是全国工业大类较全的省份,完整产业体系优势突出。政和科技则通过人工智能+产业服务,打造极具潜力和爆发力的智能产业服务“爆款”产品,以软件来定义管理、流程和标准,真正实现企业科创工作自始而终的自动化闭环管理,驱动创新效能倍增。
“面对产业大省和完整产业体系突出优势,抢抓人工智能新赛道机遇,为数字强省贡献力量,这也是政和应有的担当。”朱涛表示。
大模型:把大海装进了“手机App”里
“渔民出海前问一句,它立马能告诉你哪片海风浪比较大,别去。”青岛国实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国实科技”)高级总裁谭华表示。
谭华介绍的是国实科技打造的海洋领域专业大模型——灵龙。该产品能主动分析最新的气象预警和渔船实时位置,自动筛选出处于危险海域的船只并即时发送避险通知,也能7x24小时不间断分析海量渔船轨迹数据。谭华用一句话形容灵龙:“把大海装进了‘手机App’里”。
谭华表示,在国家“人工智能+”与“海洋强国”战略协同背景下,国实科技着力打造集成新一代国产超算与256P通用人工智算的超大规模算力集群,已支撑我国27项“戈登贝尔奖”应用成果,完成多个超千亿参数规模AI大模型训练,也奠定了该公司在国产算力领域的领先地位。国实科技还上线全国首个海洋大数据交易服务平台,引驻40余家合作单位,已汇聚292类超100亿条海洋数据,居全国前列,已形成交易额超3500万元,带动产值超5亿元。
在算法方面,国实科技构建以产业应用场景为导向的“1+N+X”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体系,研发并推广应用“问海”“船寻”“海悟”“海星”等海洋领域大模型。
“未来,国实科技将联合多方力量启动打造‘国家人工智能自然资源(海洋)行业应用中试基地’,布局建设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矩阵,并通过中试应用赋能国家海洋战略细分领域。”谭华介绍,“同时,还将探索建设海洋大数据应用中心,整合多源海洋数据,为人工智能模型训练提供充足的数据资源;推动打造海洋机器人具身智能训练场,开展机器人在复杂海洋环境下的训练与测试,提升机器人的自主决策与执行能力,为海洋作业提供更智能、高效的装备支持,全力服务支撑山东省成为全球海洋AI革命的策源地。”
8月6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在浪潮人工智能工厂,召开“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系列现场记者见面会,邀请浪潮集团、中移齐鲁创新院、政和科技、青岛国实4家链上重点企业,分享山东人工智能产品的硬核实力。此次见面会“硬核”展示了一整条山东的AI产业链。
见面会上,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数据产业推进处处长、一级调研员孙志强表示,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山东人工智能发展呈现出产业增长快、产业链条全、产业生态好三大特点。“目前,发展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山东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
基础设施:智能工厂的流水线作业
本次见面会的主题是“链出新引擎”,召开地点就在浪潮集团的人工智能工厂。
“我们今天所在的浪潮人工智能工厂,是国内首个面向行业场景,具备工业化、标准化、规模化能力的生产流水线。”浪潮集团执行总裁、总工程师肖雪如是介绍。
浪潮集团是山东人工智能产业链的链主企业。浪潮集团立足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不断深化产业落地实践,积极助力行业用户打通智能化落地“最后一公里”。“现在,我们适应客户对算力服务小型化、专业化、分散化的需求,建设了人工智能工厂。同时,人工智能工厂将数据、设备和实验研究紧密连接,加速实现技术平权及模型普惠,支撑‘人工智能+’行动,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肖雪表示。
据肖雪介绍,未来,浪潮集团的布局聚焦三大方向:一是构建智能基础设施,推动算力普惠化。依托全球领先的AI服务器技术,浪潮集团正加速液冷、高密度计算等节能技术创新,实现PUE低至1.15的超高效数据中心。通过分布式智能云节点的规模化落地,将为边缘计算、私有化部署等场景提供“开箱即用”的算力服务,解决行业客户算力分散化、专业化需求。二是深耕行业智能体,赋能千行百业转型。以海若大模型为核心引擎,浪潮集团已打造覆盖制造、政务、水利等领域的专用模型库。三是打造开放生态,实现技术平权。通过国内首个人工智能工厂,浪潮集团提供从模型生产、调优到持续迭代的工业化流水线,支持客户实现私有化模型的“回炉再造”。
“浪潮集团的目标是建立‘有云处皆智能’的数字化世界。”肖雪表示,“通过算力基建普惠化、行业智能体深度渗透、生态开放共生,我们致力于让每一家企业都能以更低门槛、更高效率释放AI生产力,助力中国在全球人工智能竞争中构建自主可控的竞争力护城河。”
“数算智”:打通端到端的全场景服务
所谓“数算智”,指的是数据要素、算力网络和人工智能,而这,正是中移齐鲁创新院的发展方向:该院一直在开展“数算智”全要素新质生产力核心布局,打通端到端的全场景服务链路,推动大模型、大数据成果应用快速落地,助力山东制造强省、数字强省建设。
据中移齐鲁创新院院长郑晓莉介绍,该院依托中国移动在央企人工智能领域的先发优势,扮演了“供给者”、“汇聚者”和“运营者”的三大角色。
具体而言,中移齐鲁创新院首先供给了智算资源,在山东省打造了青岛智算中心和济南天数智算中心2个训练中心,以及移动云小模型推理中心、青岛智算中心大模型推理中心2个集中推理中心。
作为“汇聚者”,该院始终将融入和服务山东特色产业作为重中之重,对大模型产创基地入驻客户提供算力调度、数据处理、模型训推和应用开发的全流程服务,聚焦省内政务、工业、海洋、医疗等优势产业,实现基础设施共通、核心能力共用、应用服务共创,加速原创性技术突破和标志性成果产出,打造“观海”海洋科学智算平台、生产企业供应链管理中枢等标杆案例26项,助力山东人工智能产业链发展。
最后是“运营者”,中移齐鲁创新院始终将融入和服务山东特色产业作为重中之重,对大模型产创基地入驻客户提供算力调度、数据处理、模型训推和应用开发的全流程服务,聚焦省内政务、工业、海洋、医疗等优势产业,与省内头部企业开展合作,汇聚生态合作伙伴优质能力68项。
“通过扮演好这三大角色,中移齐鲁创新院正着力构建‘数智算’全要素融合的创新服务体系,助力山东加快形成技术领先、应用丰富、生态协同的人工智能产业链发展格局。”郑晓莉表示。
产业赋能:优质企业可“一键管理和一键培育”
全国第一个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平台在哪里?就在山东。准确地说,该平台是政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政和科技”)基于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实现的全国首创。
此外,政和科技还创建了全国第一个政府资源配置领域的数字货币平台,以及全国第一个“一键管理和一键培育”的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平台等。
据政和科技董事长朱涛介绍,公司连续十年把30%以上的销售收入投入研发,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累计申请发明专利50余项、软件著作权400余项。此外,还获批主持两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全部属于人工智能领域。
而除了上述多个“首创”之外,政和科技还整合了多个全量、实时、精准的高质量数据集,完成了6亿多条产业数据的标注,并在全国率先启动了大模型开发,政和策问大模型于2024年在国家网信办通过了双备案,是全国首个通过双备案的产业智能服务大模型。
朱涛认为,降本增效是企业经营的永恒主题,山东是全国工业大类较全的省份,完整产业体系优势突出。政和科技则通过人工智能+产业服务,打造极具潜力和爆发力的智能产业服务“爆款”产品,以软件来定义管理、流程和标准,真正实现企业科创工作自始而终的自动化闭环管理,驱动创新效能倍增。
“面对产业大省和完整产业体系突出优势,抢抓人工智能新赛道机遇,为数字强省贡献力量,这也是政和应有的担当。”朱涛表示。
大模型:把大海装进了“手机App”里
“渔民出海前问一句,它立马能告诉你哪片海风浪比较大,别去。”青岛国实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国实科技”)高级总裁谭华表示。
谭华介绍的是国实科技打造的海洋领域专业大模型——灵龙。该产品能主动分析最新的气象预警和渔船实时位置,自动筛选出处于危险海域的船只并即时发送避险通知,也能7x24小时不间断分析海量渔船轨迹数据。谭华用一句话形容灵龙:“把大海装进了‘手机App’里”。
谭华表示,在国家“人工智能+”与“海洋强国”战略协同背景下,国实科技着力打造集成新一代国产超算与256P通用人工智算的超大规模算力集群,已支撑我国27项“戈登贝尔奖”应用成果,完成多个超千亿参数规模AI大模型训练,也奠定了该公司在国产算力领域的领先地位。国实科技还上线全国首个海洋大数据交易服务平台,引驻40余家合作单位,已汇聚292类超100亿条海洋数据,居全国前列,已形成交易额超3500万元,带动产值超5亿元。
在算法方面,国实科技构建以产业应用场景为导向的“1+N+X”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体系,研发并推广应用“问海”“船寻”“海悟”“海星”等海洋领域大模型。
“未来,国实科技将联合多方力量启动打造‘国家人工智能自然资源(海洋)行业应用中试基地’,布局建设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矩阵,并通过中试应用赋能国家海洋战略细分领域。”谭华介绍,“同时,还将探索建设海洋大数据应用中心,整合多源海洋数据,为人工智能模型训练提供充足的数据资源;推动打造海洋机器人具身智能训练场,开展机器人在复杂海洋环境下的训练与测试,提升机器人的自主决策与执行能力,为海洋作业提供更智能、高效的装备支持,全力服务支撑山东省成为全球海洋AI革命的策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