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导报 > 头版

尊湃侵犯华为商业秘密遭重罚

小米曾参与常规财务投资

2025-08-06 作者: 杜海 来源: 经济导报
  ◆导报记者 杜海 济南报道    

  一记法槌落下,震动了科技圈无数从业者。
  日前,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对尊湃通讯科技(南京)有限公司(下称“尊湃”)侵犯华为商业秘密案件作出一审判决,前华为海思员工共14人被判处有期徒刑(其中5人实刑),总计罚金1350万元。其中,首犯张某(美国籍)因侵犯商业秘密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并处罚金人民币300万元。
  尊湃成立于2021年3月,创始人和法定代表人为张琨,是一家以高端芯片设计为主的高科技公司。穿透尊湃的股权结构,一个熟悉的名字——小米,浮现其中。
  据媒体报道,2011年前后,张琨加入华为海思,曾担任技术总监多年,主导了多款短距互联芯片的开发。
  2021年2月,张琨等人从华为海思离职后创立尊湃,对外号称专注于Wi-Fi 6芯片的研发和生产,并陆续在南京、上海和深圳设立研发团队。张琨离职前后,一场精密的“技术搬运”悄然上演。
  根据警方调查,2021年,张琨、刘某等人为牟取非法利益,以支付高薪、股权利诱等方式,诱导多名华为海思研发人员跳槽至尊湃,并指使这些人员在离职前通过摘抄、截屏等方式非法获取海思芯片技术信息,抄袭并运用于尊湃设计的同类型芯片上,企图以此非法牟利。
  2023年底,在公安部指挥部署和江苏警方大力配合下,上海警方成功侦破尊湃侵犯华为芯片技术商业秘密案,抓获犯罪嫌疑人14名,查扣存储侵权芯片技术的服务器7台。
  经鉴定,侵权芯片技术有40个技术点与华为商业秘密的密点具有90%以上同一性,构成实质性相同。警方当时的通报称,张某团伙的窃密行为,导致权利公司商业秘密灭失。
  张琨等人的违法行为给尊湃带来毁灭性打击:根据企查查提供的信息,目前该公司已经显示“经营异常”“被执行人”“限制高消费”,投资方可能也将遭受巨额损失。
  “法院之所以选择从快、从重判决,核心在于尊湃系有组织、有预谋的恶意侵权。虽作案手法较为隐蔽,但证据链清晰表明其对原企业技术体系实施了系统性、针对性窃取。当前,国家将原创技术创新置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位置,司法机关对‘走捷径式’窃密行为已形成零容忍的高压态势。”元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程玲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基于张琨的技术背景,以及团队成员的海思、高通等大企业背景,尊湃在成立当年就获得两轮战略投资。
  企查查显示,2021年4月,公司获得Gaorong NET Holding Limited的战略融资;2021年9月,公司获得恩然创投的战略融资。
  2022年5月,尊湃获得10余家机构数亿元的Pre-A轮融资,这些机构包括FutureX天际资本、小米产投、高榕资本、海望资本、湖杉资本、嘉御资本等。2022年11月,该公司再次获得FutureX天际资本、湖杉资本的Pre-A+轮投资。2023年1月,富土基金、欣柯创投、上海安捷投资等机构参投尊湃A轮融资。
  从股权结构来看,尊湃的股权比较分散,最大股东为上海琨昊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股23.2554%;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张琨为第二大股东,持股18.9069%;Gaorong NET Holding Limited为第三大股东,持股16.4914%;小米集团子公司瀚星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为其第四大股东,持股9.8234%。
  2023年底,小米曾发布一则声明称,小米集团旗下投资公司瀚星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于2022年参与某芯片公司融资,此举为正常的财务投资行为。作为该公司的众多股东之一,小米既不是最早的投资者,也不是投资规模最大的投资者,更不是在数轮融资中起主导作用的投资者。而且,小米既不参与该芯片公司的直接管理和运营,更与该公司没有任何知识产权或技术合作。小米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坚决反对通过不法手段窃取商业秘密的行为。
  无论如何,此案为所有硬科技投资者敲响一记警钟:在追逐芯片、AI等热门赛道时,对初创公司核心技术的来源合法性审查,是否足够深入、足够专业?资本的热钱,是否在无意中成了技术窃取与非法竞争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