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转型驱动下,交通领域正经历着以能源结构转型为核心的系统性重构。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突破传统的技术发展逻辑,形成政策、市场与技术的协同生态。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单一市场,新能源汽车销量大幅增长标志着新能源汽车发展从政策驱动迈向市场内生增长阶段。消费者的角色从能源被动接受者转变为能源生产循环与消费的参与者,绿色消费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2022年出台的《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与2024年出台的《全面绿色转型意见》强化了需求侧的驱动作用。绿色消费本质上是环境责任感与低碳偏好的外在表现,消费者低碳偏好是在消费者心理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绿色情感,这种情感通过绿色消费行为逐渐形成,对推动绿色生产模式至关重要。消费者低碳偏好是绿色情感主导、理性判断协同作用而成的,同时驱动着绿色消费并重构产业发展逻辑。在全球气候治理深化的背景下,消费者低碳消费偏好的显性化正加速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升级。首先,消费者通过重塑市场中的供需关系为构建绿色经济体系提供了社会基础与行动共识,消费行为与期望的转变反映了消费者对绿色消费的深层认知从而促使企业加快绿色转型。其次,消费者购买意愿的上升会逐渐形成群体性消费共识,使低碳选择从个体行为演变为社会消费习惯,消费习惯与技术、产业构成的动态适应系统会触发资本配置的结构性转变,故认为消费者低碳偏好通过提升绿色购买意愿对汽车产业低碳转型起到了正向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消费者的低碳偏好促使他们对绿色生产等全链条绿色消费提出更高要求,这种偏好通过影响汽车企业的研发资源配置和技术标准迭代,重塑了汽车产业低碳技术的演进路径,故认为消费者低碳偏好通过提升企业低碳技术水平对汽车产业低碳转型产生了正向作用。所以在市场绿色消费方面,我国政策设计需保持连续性,且后补贴政策的减弱应渐进实施,大力培育绿色消费。在技术创新领域需同步完善技术交易市场和风险投资机制。对企业而言,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逐步扩大和消费者需求的日益多样化,企业应将市场反馈和用户需求紧密结合起来,以满足消费者的绿色需求为核心,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与升级。未来需要构建“需求牵引—技术供给—柔性政策”的动态平衡机制,共同推动新能源汽车向更高层次发展,从而实现产业的绿色转型和智能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