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导报 > 市场观察 广告

2025-07-16 作者: 来源: 经济导报
  <<上接1版
链式跃迁: 从“原材输出” 到“价值重构”
  绿色低碳示范产业园海拔落差达165米,600千安特大型电解槽以每秒30升的速率注入液态氧化铝。显然,这不是简单的产能迁移,而是山东电解铝产业价值链重构和产业格局重塑的一个缩影。
  除了魏桥集团,山东信发集团在广西建设的200万吨氧化铝项目采用全球领先的拜耳法工艺;南山铝业与特斯拉合作的航空铝材生产线,将山东的“短流程”制造模式复制到美国。
  今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铝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以“产能兼并重组+专精特新培育”双轮驱动,为全球最大铝产业集群开启战略转型倒计时。在产能端,文件首次提出“电解铝总量约束+氧化铝产能严控”的双轨制:电解铝产能置换政策进一步优化,向云南、广西等水电富集区倾斜;氧化铝新改扩建项目需匹配权益铝土矿资源,且能效需达行业标杆水平,彻底遏制“有水快流”的粗放扩张。
  近几年,铝水不落地的“短流程”模式,其实已经让山东铝产业完成了一次升级之旅。
  “我们要在云南再造一个‘高端铝都’。”赵瑞君的蓝图里,印证了山东铝业的转型升级密码。
  7月9日,云南绿色铝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暨绿色低碳示范产业园建设现场会举行,会议聚焦加快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打造绿色低碳高端铝产业集群。
  如今,云南绿色低碳示范产业园内,云南创联、青岛宜博、广西和泰3家入驻企业因地制宜合理分布,初步形成产业集聚发展态势。随着广西和泰10万吨无机氟化铝、青岛宜博储能配件等3个项目签约落地,上游滚烫的铝水将直接流入下游企业,省去重熔与运输的损耗。按年产能200万吨测算,仅此一项每年就能节省12亿元,上下游企业协同实现集群化发展,着力拉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
格局重塑:
从“区域竞争”
到“流域协同”

  在云南的深山里,山东企业构建电解铝产业的新阵容,这次跨省协作开始改写中国铝业版图——截至2024年年底,我国电解铝建成产能达4798.9万吨,运行产能4358.4万吨,占全球总产能(7900万吨)的55.17%。区域分布来看,产能集中在能源富集区,山东、新疆、内蒙古、云南占比超70%。其中,云南水电铝产能占比从2020年的不足5%提升至2024年的18%,成为增长最快的区域。
  通过“飞地经济”模式,鲁企将环境容量压力转化为技术升级动力。
  区位优势来看,作为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的大通道,云南随着中老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成运营,对内可覆盖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双城经济圈,对外辐射南亚、东南亚市场。
  始于云南的产业革命背后,亦是山东铝业应对“双碳”挑战的破局之道——通过空间重构实现绿色转型,借助技术输出巩固产业优势,依托流域协同放大集群效应。
  当电解槽的电流与澜沧江的水流共振,中国铝业的新时代正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