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2025年上半年,山东省就业市场整体承压,城镇新增就业增长放缓,求职周期拉长。结构性问题主要体现在年龄错配、技能错配和区域失衡方面。
尽管面临压力,但仍不乏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绿色转型等就业增长亮点。在“先进制造业强省”战略推动下,工业机器人运维工程师月薪达8801元,新能源汽车维修技师为7600元,凸显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强劲需求。“数字强省”建设带动网络运维工程师(7024元)和数字媒体制作人(7825元)等岗位供需两旺,薪资稳步上涨。绿色经济快速发展催生碳排放管理师、新能源运维工程师等新兴职业,青岛、淄博清洁能源项目密集落地,带动相关岗位需求激增。但绿色技能人才培养滞后,人才缺口已超30%。
展望未来,山东就业结构将加速向高端化、绿色化、数字化方向转型。先进制造业、数字经济和绿色能源将成为吸纳高质量就业的重要引擎。职业教育亟需加快改革,强化产教融合,提升技能人才供给匹配度。同时,应加强对灵活就业人员和社会保障薄弱群体的支持,完善职业转换机制,增强就业韧性。公共就业服务也应更加精准化、差异化,提升匹配效率。
1 核心城市吸引力持续增强
2025年上半年,山东省人才流动与就业意向呈现出“核心城市持续增强、新兴城市加速崛起、传统产业城市承压明显”的格局。青岛以26.95%的求职者意向就业占比稳居全省首位,较去年同期增长1.78%,继续发挥其作为开放前沿和经济中心的强大吸引力。济南紧随其后,求职者意向占比由20.32%提升至21.08%,增幅达0.76%,显示出“强省会”战略持续推进,城市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烟台、潍坊、临沂三市继续保持亮眼表现,烟台提升0.72个百分点,潍坊增长0.70%,临沂上升0.62%,反映出产业结构优化和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济宁、淄博、菏泽等地也实现小幅增长,区域经济转型初见成效,具备一定的人才承载能力。
2 应届高校毕业生主要集中在青岛济南
从2025年上半年山东省就业市场来看,不同求职人群呈现出明显的城市偏好和产业适配特征。应届高校毕业生和数字经济从业者主要集中在青岛、济南,凸显“强省会+沿海经济带”对高素质人才的持续吸引力。技术型蓝领则流向烟台、潍坊、青岛,体现山东制造业基地对技能人才的需求。灵活就业者偏好济南、青岛和商贸物流中心临沂,反映平台经济与流量资源的集聚效应。中年女性再就业群体倾向泰安、菏泽、聊城等生活成本较低的城市,当地通过社区服务、乡村振兴等项目拓展就业岗位;新农人和返乡青年集中在菏泽、德州、临沂,受益于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电商发展。公务员及事业单位报考人群仍聚焦体制资源集中的济南、泰安、聊城,自由职业者和远程工作者则更青睐基础设施完善、生活环境宜居的青岛、济南、威海。
3 新兴产业岗位月薪普遍高于平均水平
智能制造、信息技术和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岗位月薪普遍高于平均水平,如工业机器人运维工程师达8801元,新能源汽车维修技师为7600元,反映出山东作为制造业大省,在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持续增长。网络运维工程师(7024元)和数字媒体制作人(7825元)等数字经济相关岗位薪资同样较高,体现出“数字强省”战略下就业结构的优化与热点转移。与此同时,民生服务类岗位如护理员(6250元)、幼儿保育师(5500元),虽薪资偏低,但就业稳定性高,适应老龄化加剧与教育服务体系升级的现实需求,仍具有广泛的就业空间。
4 山东就业市场步入“高知驱动”新阶段
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山东就业市场求职者学历结构呈现出“本科及以上占比上升、大专及以下比例下降”的趋势。数据显示,大专及以下学历求职者占比由2023年上半年的54.15%下降至2025年的51.53%,表明基层岗位在就业市场中的主导地位逐渐弱化。与此同时,本科学历求职者占比稳步增长,由42.90%上升至44.99%,一方面体现了高校扩招带来的毕业生供给增加,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企业对具备专业知识、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需求持续上升。硕士及以上学历者占比则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由2.95%上升至3.73%后回落至3.48%,这既是研究生扩招政策影响下的阶段性供给波动,也体现出高端人才市场供需匹配存在一定的周期性调整。
5 胶东求职者重“钱景”
在山东就业市场中,薪资待遇(胶东35.81%、鲁西32.19%)和工作稳定性(胶东17.53%、鲁西18.34%)是求职者的核心关注点。胶东地区更看重职业发展空间(胶东12.18%、鲁西10.84%),体现出对个人成长的追求;鲁西地区则更重视通勤便利性(鲁西13.06%、胶东11.29%)和社保福利保障(鲁西9.83%、胶东8.37%),反映出对生活稳定性的更高诉求。
总体来看,两地求职者在基础需求上趋同,但在发展导向与生活配套偏好上存在一定差异。这些差异揭示了区域经济结构和发展路径的分化。胶东地区依托开放优势和产业基础,求职者更倾向于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行业,显示出对高质量就业的强烈需求;鲁西地区的求职取向则更加侧重于贴近民生的基础服务类岗位,反映出区域在推动产业升级过程中对稳定就业的现实诉求。
6 对智能制造人才需求迫切
技能证书在当前就业市场中呈现出明显的需求导向性,且存在一定程度的供需错配。总体来看,企业对高技术含量、新兴行业相关证书的岗位需求显著高于求职者的持证比例,其中以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证书(28.68%)和Python数据分析/AI模型训练师证书(25.33%)尤为突出,反映出企业在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方向对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特别是在人工智能与数据分析领域,Python作为核心编程语言,其相关证书正逐步成为职场“硬通货”。尽管企业对该类人才的需求持续增长,但求职者持证比例仍偏低,表明相关人才培养与供给仍显不足。
7 传统制造业成为就业“压舱石”
山东雄厚的工业基础在山东就业市场人才吸纳榜单中展露无遗,机械/设备/重工行业以9.94%的人才需求量占比位居首位,这一表现充分彰显了山东省作为制造业大省的深厚底蕴,尽管较2024年同期下降了0.2个百分点,但该行业仍然是吸纳就业的超级“蓄水池”。
值得关注的是除传统产业优势外,新兴动能行业也在加速成长。新能源行业岗位需求量(4.74%)跻身前十,较2024年同期上涨2.85个百分点,标志着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取得了重要成果。依托丰富的风、光资源及产业配套,山东在海上风电、光伏制造、氢能等领域布局迅猛。这一领域对电气工程师、储能技术专家、系统集成人才、项目开发与运维人员的需求呈现爆发性增长,未来排名有显著上升潜力。
8 就业市场呈明显区域分化
2025年上半年,山东省就业市场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分化与多极化发展趋势。从各地市岗位需求涨幅排名(前十)来看,东营以9.56%的增长率高居榜首,这一突出表现与东营近年来在能源化工、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的深度布局密切相关。作为传统石油城市,东营正通过产业链延伸和技术升级实现转型,新兴的绿色化工和新能源项目创造了大量高质量就业岗位。
菏泽市(7.55%)和滨州市(7.16%)分别位列第二和第四,涨幅均超过7%。
9 技术岗位需求涨幅显著
2025年上半年山东就业市场呈现强劲活力,前十岗位需求涨幅均超25%,技术类岗位与新兴领域人才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反映出山东省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自动化工程师(43.21%)、运维工程师(38.53%)、网络安全工程师(37.93%)等技术岗位涨幅显著,表明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转型正在加速推进,企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持续攀升。新能源方向的研发工程师(42.14%)涨幅突出,印证了山东省在绿色能源产业的布局深化,相关人才缺口较大。同时通过排名可以看出,销售工程师(45.56%)和国际贸易专员(44.17%)占据涨幅前两位,显示外贸与市场拓展仍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随着山东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强省”战略,工业机器人运维工程师、智能装备调试员、新能源汽车维修技师等新兴岗位薪资水平居高不下,反映出该领域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旺盛需求。青岛、济南、淄博等地围绕智能制造与新能源布局的一批重点项目陆续落地,带动了大量相关岗位增长。预计未来几年,这一趋势将进一步深化,智能制造、自动化控制、绿色能源运维等相关职业将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引擎。
在“数字强省”建设背景下,山东数字经济相关行业保持快速增长,网络运维工程师、数据分析师、数字媒体制作人等岗位薪资水平稳步上升,且供需两旺。同时,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对具备复合型数字技能的人才需求激增。高校毕业生及在职人员如掌握AI应用、编程语言、数据分析等技能,将显著提升就业竞争力。预计未来五年,数字经济领域将继续成为吸纳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阵地。
样本说明:
1.数据来源与样本规模
求职者样本:基于齐鲁人才平台24.16万活跃求职者数据(2025年1月-6月)。
企业样本:涵盖10.55万家活跃企业及其发布的33.15万条职位信息。
调研方式:结合问卷调查、大数据比对及可视化分析,确保数据多维解读。
2.数据覆盖时间
本报告数据采集周期为2025年1月1日至2025年6月30日,反映该时段山东就业市场动态。
3.数据适用范围说明
本报告结论基于齐鲁人才平台样本数据,若与政府统计或第三方数据存在差异,建议以官方发布为准。
(齐鲁人才研究院)
尽管面临压力,但仍不乏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绿色转型等就业增长亮点。在“先进制造业强省”战略推动下,工业机器人运维工程师月薪达8801元,新能源汽车维修技师为7600元,凸显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强劲需求。“数字强省”建设带动网络运维工程师(7024元)和数字媒体制作人(7825元)等岗位供需两旺,薪资稳步上涨。绿色经济快速发展催生碳排放管理师、新能源运维工程师等新兴职业,青岛、淄博清洁能源项目密集落地,带动相关岗位需求激增。但绿色技能人才培养滞后,人才缺口已超30%。
展望未来,山东就业结构将加速向高端化、绿色化、数字化方向转型。先进制造业、数字经济和绿色能源将成为吸纳高质量就业的重要引擎。职业教育亟需加快改革,强化产教融合,提升技能人才供给匹配度。同时,应加强对灵活就业人员和社会保障薄弱群体的支持,完善职业转换机制,增强就业韧性。公共就业服务也应更加精准化、差异化,提升匹配效率。
1 核心城市吸引力持续增强
2025年上半年,山东省人才流动与就业意向呈现出“核心城市持续增强、新兴城市加速崛起、传统产业城市承压明显”的格局。青岛以26.95%的求职者意向就业占比稳居全省首位,较去年同期增长1.78%,继续发挥其作为开放前沿和经济中心的强大吸引力。济南紧随其后,求职者意向占比由20.32%提升至21.08%,增幅达0.76%,显示出“强省会”战略持续推进,城市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烟台、潍坊、临沂三市继续保持亮眼表现,烟台提升0.72个百分点,潍坊增长0.70%,临沂上升0.62%,反映出产业结构优化和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济宁、淄博、菏泽等地也实现小幅增长,区域经济转型初见成效,具备一定的人才承载能力。
2 应届高校毕业生主要集中在青岛济南
从2025年上半年山东省就业市场来看,不同求职人群呈现出明显的城市偏好和产业适配特征。应届高校毕业生和数字经济从业者主要集中在青岛、济南,凸显“强省会+沿海经济带”对高素质人才的持续吸引力。技术型蓝领则流向烟台、潍坊、青岛,体现山东制造业基地对技能人才的需求。灵活就业者偏好济南、青岛和商贸物流中心临沂,反映平台经济与流量资源的集聚效应。中年女性再就业群体倾向泰安、菏泽、聊城等生活成本较低的城市,当地通过社区服务、乡村振兴等项目拓展就业岗位;新农人和返乡青年集中在菏泽、德州、临沂,受益于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电商发展。公务员及事业单位报考人群仍聚焦体制资源集中的济南、泰安、聊城,自由职业者和远程工作者则更青睐基础设施完善、生活环境宜居的青岛、济南、威海。
3 新兴产业岗位月薪普遍高于平均水平
智能制造、信息技术和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岗位月薪普遍高于平均水平,如工业机器人运维工程师达8801元,新能源汽车维修技师为7600元,反映出山东作为制造业大省,在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持续增长。网络运维工程师(7024元)和数字媒体制作人(7825元)等数字经济相关岗位薪资同样较高,体现出“数字强省”战略下就业结构的优化与热点转移。与此同时,民生服务类岗位如护理员(6250元)、幼儿保育师(5500元),虽薪资偏低,但就业稳定性高,适应老龄化加剧与教育服务体系升级的现实需求,仍具有广泛的就业空间。
4 山东就业市场步入“高知驱动”新阶段
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山东就业市场求职者学历结构呈现出“本科及以上占比上升、大专及以下比例下降”的趋势。数据显示,大专及以下学历求职者占比由2023年上半年的54.15%下降至2025年的51.53%,表明基层岗位在就业市场中的主导地位逐渐弱化。与此同时,本科学历求职者占比稳步增长,由42.90%上升至44.99%,一方面体现了高校扩招带来的毕业生供给增加,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企业对具备专业知识、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需求持续上升。硕士及以上学历者占比则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由2.95%上升至3.73%后回落至3.48%,这既是研究生扩招政策影响下的阶段性供给波动,也体现出高端人才市场供需匹配存在一定的周期性调整。
5 胶东求职者重“钱景”
在山东就业市场中,薪资待遇(胶东35.81%、鲁西32.19%)和工作稳定性(胶东17.53%、鲁西18.34%)是求职者的核心关注点。胶东地区更看重职业发展空间(胶东12.18%、鲁西10.84%),体现出对个人成长的追求;鲁西地区则更重视通勤便利性(鲁西13.06%、胶东11.29%)和社保福利保障(鲁西9.83%、胶东8.37%),反映出对生活稳定性的更高诉求。
总体来看,两地求职者在基础需求上趋同,但在发展导向与生活配套偏好上存在一定差异。这些差异揭示了区域经济结构和发展路径的分化。胶东地区依托开放优势和产业基础,求职者更倾向于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行业,显示出对高质量就业的强烈需求;鲁西地区的求职取向则更加侧重于贴近民生的基础服务类岗位,反映出区域在推动产业升级过程中对稳定就业的现实诉求。
6 对智能制造人才需求迫切
技能证书在当前就业市场中呈现出明显的需求导向性,且存在一定程度的供需错配。总体来看,企业对高技术含量、新兴行业相关证书的岗位需求显著高于求职者的持证比例,其中以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证书(28.68%)和Python数据分析/AI模型训练师证书(25.33%)尤为突出,反映出企业在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方向对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特别是在人工智能与数据分析领域,Python作为核心编程语言,其相关证书正逐步成为职场“硬通货”。尽管企业对该类人才的需求持续增长,但求职者持证比例仍偏低,表明相关人才培养与供给仍显不足。
7 传统制造业成为就业“压舱石”
山东雄厚的工业基础在山东就业市场人才吸纳榜单中展露无遗,机械/设备/重工行业以9.94%的人才需求量占比位居首位,这一表现充分彰显了山东省作为制造业大省的深厚底蕴,尽管较2024年同期下降了0.2个百分点,但该行业仍然是吸纳就业的超级“蓄水池”。
值得关注的是除传统产业优势外,新兴动能行业也在加速成长。新能源行业岗位需求量(4.74%)跻身前十,较2024年同期上涨2.85个百分点,标志着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取得了重要成果。依托丰富的风、光资源及产业配套,山东在海上风电、光伏制造、氢能等领域布局迅猛。这一领域对电气工程师、储能技术专家、系统集成人才、项目开发与运维人员的需求呈现爆发性增长,未来排名有显著上升潜力。
8 就业市场呈明显区域分化
2025年上半年,山东省就业市场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分化与多极化发展趋势。从各地市岗位需求涨幅排名(前十)来看,东营以9.56%的增长率高居榜首,这一突出表现与东营近年来在能源化工、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的深度布局密切相关。作为传统石油城市,东营正通过产业链延伸和技术升级实现转型,新兴的绿色化工和新能源项目创造了大量高质量就业岗位。
菏泽市(7.55%)和滨州市(7.16%)分别位列第二和第四,涨幅均超过7%。
9 技术岗位需求涨幅显著
2025年上半年山东就业市场呈现强劲活力,前十岗位需求涨幅均超25%,技术类岗位与新兴领域人才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反映出山东省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自动化工程师(43.21%)、运维工程师(38.53%)、网络安全工程师(37.93%)等技术岗位涨幅显著,表明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转型正在加速推进,企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持续攀升。新能源方向的研发工程师(42.14%)涨幅突出,印证了山东省在绿色能源产业的布局深化,相关人才缺口较大。同时通过排名可以看出,销售工程师(45.56%)和国际贸易专员(44.17%)占据涨幅前两位,显示外贸与市场拓展仍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随着山东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强省”战略,工业机器人运维工程师、智能装备调试员、新能源汽车维修技师等新兴岗位薪资水平居高不下,反映出该领域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旺盛需求。青岛、济南、淄博等地围绕智能制造与新能源布局的一批重点项目陆续落地,带动了大量相关岗位增长。预计未来几年,这一趋势将进一步深化,智能制造、自动化控制、绿色能源运维等相关职业将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引擎。
在“数字强省”建设背景下,山东数字经济相关行业保持快速增长,网络运维工程师、数据分析师、数字媒体制作人等岗位薪资水平稳步上升,且供需两旺。同时,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对具备复合型数字技能的人才需求激增。高校毕业生及在职人员如掌握AI应用、编程语言、数据分析等技能,将显著提升就业竞争力。预计未来五年,数字经济领域将继续成为吸纳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阵地。
样本说明:
1.数据来源与样本规模
求职者样本:基于齐鲁人才平台24.16万活跃求职者数据(2025年1月-6月)。
企业样本:涵盖10.55万家活跃企业及其发布的33.15万条职位信息。
调研方式:结合问卷调查、大数据比对及可视化分析,确保数据多维解读。
2.数据覆盖时间
本报告数据采集周期为2025年1月1日至2025年6月30日,反映该时段山东就业市场动态。
3.数据适用范围说明
本报告结论基于齐鲁人才平台样本数据,若与政府统计或第三方数据存在差异,建议以官方发布为准。
(齐鲁人才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