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导报 > 头版

专家解读6月PMI:

制造业供需两端均回升,扩大内需仍可加力

2025-06-30 作者: 初磊 来源: 经济导报
  导报讯(记者 初磊)6月3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5年6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综合PMI产出指数。其中,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7%,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仍处于收缩区间。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5%,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0.7%,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均高于临界点。
  PMI虽然连续2个月上升,但也连续3个月处于收缩区间,显示经济回升向好基础尚不稳固。经济学家、新质未来研究院院长张奥平分析,从制造业采购经理调查指标体系的13个分类指数来看,制造业供需两端均回升,但“供强需弱”格局仍延续,外需、价格等指数仍低于临界点。具体来看:
  供需两端回升,供强需弱:生产端,6月PMI生产指数为51.0%,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需求端,6月PMI新订单指数为50.2%,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供需两端均小幅回升至临界点以上,但供强需弱格局仍延续。
  外需仍低于临界点:PMI新出口订单指数是出口的领先指标,6月PMI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7.7%,比上月小幅上升0.2个百分点,仍低于临界点,映射“抢出口”“抢转口”效应仍对外需有所支撑,但支撑强度已显不足(5月较4月PMI新出口订单指数上升2.8个百分点),后续或将大幅放缓。
  价格偏弱运行: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出厂价格指数与PPI环比方向基本同步,6月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48.4%,出厂价格指数为46.2%,均低于临界点。经济整体“供强需弱”格局下,价格仍处低位运行。
  因当前经济主要矛盾仍为需求不足,且外需或将大幅放缓,张奥平建议,“各地区各部门应将扩大内需作为下阶段首要工作任务。”
  其中,在财政政策方面,加快今年已安排的4.4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3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使用,加力扩围落实“两重”建设与“两新”工作,为后续增量财政政策加码留出空间。在货币政策方面,加快落实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重点支持教育、体育、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相关领域基础设施方向及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新质生产力方向,以“真金白银”的政策措施加力扩大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