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兖州筑牢
防溺水安全防线
导报讯 夏季已至,防溺水工作进入关键时期。为切实保障未成年人生命安全,济宁市兖州区自然资源局强化措施,多点发力,扎实开展自然保护地防溺水工作,全方位筑牢安全防线。
该区成立防溺水工作巡查小组,及时制定工作方案,建立防溺水隐患台账,明确具体责任人,切实做到履职尽责。对兴隆省级湿地公园涉水区域开展全面排查,督导相关镇街在重点水域配备救生圈、绳索、竹竿等应急救生物品,不断加强对防溺水重点区域的安全管控,确保每片水域有人盯、有人查、有人管。
(王慧)
寿光滨海湿地公园
生态补偿项目获批实施
导报讯 近日,寿光滨海国家湿地公园湿地生态保护补偿项目实施方案通过专家审查,并获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批复实施。该项目施工内容包括湿地植被恢复、湿地水系保护、湿地管护、湿地科普宣教、巡护道路修复等,计划7月份开工,12月底全部完成并通过竣工验收,总预算为73万元,全部利用省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资金。
该项目计划开挖土方1.3万立方米,铺设灌溉管道800米,栽植莲藕2.4万平方米,修复巡护道路900米。项目实施完成后,将有效解决湿地公园内沟渠淤积、水系连通不畅、水生植被生长不良等难题。 (钟云山 苏继祥)
莘县国有林场
确保林木健康生长
导报讯 随着2025年春季尺蠖防治工作圆满结束及雨季日益临近,6月13日,莘县国有林场管理服务中心组织全体职工在马西林场全面展开防虫阻隔胶带的解除工作。此项工作的核心目标是防止因胶带长时间缠绕导致树木发生腐烂病变,保障林区的生态安全与林木的健康生长。
今年春季,为有效遏制尺蠖等森林害虫对杨树的侵害,莘县国有林场管理服务中心采取胶带阻隔法在杨树树干的关键部位统一缠绕了特制的防虫阻隔胶带。这一措施对保护林区树木的健康、维持区域生态平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尺蠖的主要防治周期已经结束,职工们克服高温酷暑,确保胶带被妥善地解除。此次防虫胶带解除工作涉及马西林场8000余亩林地,共计16万余株杨树。 (李合印)
东阿“生态银行”
激活闲置资源
导报讯 今年以来,东阿县通过整合碎片化闲置林地、荒地资源,进行统一规划与市场化运营,2025年上半年,全县累计流转林地300亩,引入社会资本200万元,用于发展林下经济与生态旅游。
其中,铜城街道艾山村依托“生态银行”将村内300亩闲置林地改造为艾草种植基地,开发艾制品深加工项目,年产值突破200万元,带动村民人均增收2000元。该模式通过“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实现生态资源保值增值,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贾平合)
防溺水安全防线
导报讯 夏季已至,防溺水工作进入关键时期。为切实保障未成年人生命安全,济宁市兖州区自然资源局强化措施,多点发力,扎实开展自然保护地防溺水工作,全方位筑牢安全防线。
该区成立防溺水工作巡查小组,及时制定工作方案,建立防溺水隐患台账,明确具体责任人,切实做到履职尽责。对兴隆省级湿地公园涉水区域开展全面排查,督导相关镇街在重点水域配备救生圈、绳索、竹竿等应急救生物品,不断加强对防溺水重点区域的安全管控,确保每片水域有人盯、有人查、有人管。
(王慧)
寿光滨海湿地公园
生态补偿项目获批实施
导报讯 近日,寿光滨海国家湿地公园湿地生态保护补偿项目实施方案通过专家审查,并获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批复实施。该项目施工内容包括湿地植被恢复、湿地水系保护、湿地管护、湿地科普宣教、巡护道路修复等,计划7月份开工,12月底全部完成并通过竣工验收,总预算为73万元,全部利用省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资金。
该项目计划开挖土方1.3万立方米,铺设灌溉管道800米,栽植莲藕2.4万平方米,修复巡护道路900米。项目实施完成后,将有效解决湿地公园内沟渠淤积、水系连通不畅、水生植被生长不良等难题。 (钟云山 苏继祥)
莘县国有林场
确保林木健康生长
导报讯 随着2025年春季尺蠖防治工作圆满结束及雨季日益临近,6月13日,莘县国有林场管理服务中心组织全体职工在马西林场全面展开防虫阻隔胶带的解除工作。此项工作的核心目标是防止因胶带长时间缠绕导致树木发生腐烂病变,保障林区的生态安全与林木的健康生长。
今年春季,为有效遏制尺蠖等森林害虫对杨树的侵害,莘县国有林场管理服务中心采取胶带阻隔法在杨树树干的关键部位统一缠绕了特制的防虫阻隔胶带。这一措施对保护林区树木的健康、维持区域生态平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尺蠖的主要防治周期已经结束,职工们克服高温酷暑,确保胶带被妥善地解除。此次防虫胶带解除工作涉及马西林场8000余亩林地,共计16万余株杨树。 (李合印)
东阿“生态银行”
激活闲置资源
导报讯 今年以来,东阿县通过整合碎片化闲置林地、荒地资源,进行统一规划与市场化运营,2025年上半年,全县累计流转林地300亩,引入社会资本200万元,用于发展林下经济与生态旅游。
其中,铜城街道艾山村依托“生态银行”将村内300亩闲置林地改造为艾草种植基地,开发艾制品深加工项目,年产值突破200万元,带动村民人均增收2000元。该模式通过“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实现生态资源保值增值,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贾平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