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东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其中浪潮信息在技术创新等方面表现较为突出。 |
山东上市公司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引导更多资源聚焦产业整合与转型升级等方面,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2024年是山东发展史上具有重大里程碑意义的一年,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加快突破,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取得新进展、新成效。《2024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8565.8亿元,比上年增长5.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616.9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39608.6亿元,增长6.6%;第三产业增加值52340.3亿元,增长5.4%。三次产业结构为6.7∶40.2∶53.1。
作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山东上市公司按照国务院新“国九条”要求,发挥资本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重要“枢纽”作用,积极贯彻山东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引导更多资源聚焦产业整合与转型升级等方面,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2024年山东上市公司整体
业绩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根据Wind数据,截至2025年4月末,山东在沪、深、北三家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共计309家,其中,玉龙股份(601028.SH)和ST新潮(600777.SH)两家公司延迟披露2024年度报告。因此,本文表述的山东上市公司业绩实际为307家上市公司(包括中鲁B)数据。整体看,2024年山东上市公司业绩亮点纷呈,内生动能不断积聚,回报能力呈现稳步提升态势,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果。
全省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5万亿元,同比增长4.61%;实现净利润1759.04亿元,同比下降3.20%;78.96%的公司实现盈利,盈利家数比例比全国水平高出5.27个百分点。
(一)山东全省上市公司经济贡献稳步增长
2024年,山东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占本省GDP的29.92%,实现增加值7051.81亿元,同比增长2.36%,占本省GDP的7.15%。上市公司全员劳动生产率48.36万元/人,是全国社会数值的2.78倍。
(二)创新型、成长型中小企业彰显活力
创业板市场集中了众多创新型、成长型中小企业,这些企业重视创新,能够根据外界环境灵活调整经营方向,适应市场能力强,表现出较好的成长韧性。2024年,山东67家创业板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79.84亿元,同比增长15.13%;实现净利润117.41亿元,同比增长49.42%。经营业绩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显示出创业板公司较强的盈利能力。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59.05亿元,同比增长57.29%,具有较强的造血能力。
(三)公司多措并举提高市值,高质量发展显现
新“国九条”将市值管理从市场实践上升为国家战略,体现了资本市场建设的市场化导向。2024年11月,中国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指引上市公司建立正确的市值管理观念。受政策影响,2024年第四季度证券市场气氛活跃,山东上市公司市值迎来上涨,截至2024年末,全省上市公司市值达3.63万亿元,同比增长4.18%,市值位居全国第七。
上市公司多措并举提高公司市值。2024年全省共有30家上市公司股东完成增持计划,同比增长15.38%;完成增持金额7.71亿元,同比下跌1.15%。全年全省共有125家上市公司实施了回购,同比增长35.87%;回购数量达11.33亿元,同比增长1.70倍;回购金额达95.68亿元,同比增长89.84%。回购股份上市公司家数、回购金额均创出历史新高,展现出山东上市公司对自身价值的认可及对回购政策的积极回应。全年共有13家上市公司参与并购重组,比上年增加7家;参与并购重组交易涉及金额达387.50亿元,同比增长3.58倍。
2024年山东上市公司
发展呈现新特点
(一)民营上市公司迸发活力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2025年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式施行,在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近年来,在一系列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支持下,山东民营企业经营质效、发展活力、投资信心实现稳步提升。资本市场是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重要平台,截至2025年4月末,山东民营上市公司共计192家,占全省上市公司数量的62.14%。2024年,山东民营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380.58亿元,同比增长4.64%;实现净利润431.87亿元,同比增长16.49%。尽管民营企业数量庞大,但经营业绩却好于全省平均水平,实现营收利润双增长,盈利质量较高。
民营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在缴纳税费、促进就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024年,全省民营上市公司支付的各项税费94.97亿元,同比下降1.81%,通过减轻税负,增加其可支配资金,从而更好地促进其发展和创新。至2024年末,全省民营上市公司录用员工21.59万个,同比增长2.80%,占全省上市公司员工数量的14.81%。全年支付员工薪酬817.08亿元,同比增长6.88%。全年民营上市公司实现增加值1685.07亿元,同比增长9.15%。全年公司股票回购金额57.42亿元,同比增长92.23%;至年末市值合计5586.76亿元,同比增长1.66%,用实际行动做好市值管理。
(二)境外业务成为上市公业绩增长新引擎
2024年,山东具有境外业务收入的上市公司达234家,占全省上市公司的75.73%,占比高出全国上市公司8.20个百分点;上市公司实现境外收入8428.51亿元,同比增长8.89%,高出全国上市公司0.99个百分点,海外业务已经成为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的新引擎。其中,非公有制上市公司实现境外收入4775.75亿元,同比增长8.35,占全省上市公司的56.66%,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有力支撑,成为壮大外贸的新动能。
山东148家上市公司境外收入实现增长,占省内上市公司的63.25%。其中,兰剑智能(688557.SH)、浪潮信息(000977.SZ)和山东黄金(600547.SH)等13家公司境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更是翻倍。
(三)资本市场并购重组亮点频现
2024年山东共有13家上市公司参与并购重组,比上年增加7家;交易金额达387.50亿元,同比增长3.58倍。从并购重组参与角色看,竞买方达7家,占比53.85%。从公司属性看,民营上市公司达7家,占比53.85%。山东资本市场并购重组呈现新气象,进入新一轮活跃期。
与以往相比,2024年山东上市公司重大重组事件亮点频现。一是国企吸收合并同行做大规模渐成常态。例如,青岛双星(000599.SZ)出资49.27亿元收购控股股东双星集团旗下的锦湖轮胎,除了解决青岛双星与锦湖轮胎的同业竞争问题外,锦湖轮胎的业绩还能给青岛双星带来新的增量。二是创新方案层出不穷,并购形式多样化。例如,阳谷华泰(300121.SZ)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跨界收购业内知名半导体封装材料生产商波米科技,交易对价14.43亿元,交易完成后有助于其向半导体等关键电子化学品领域拓展。科源制药(301281.SZ)通过定增方式收购“中华老字号”宏济堂99.42%股权,打造医药大健康平台。三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并购热点。例如,海尔生物(688139.SH)吸收合并上海莱士(002252.SZ),拟打造一流综合生物科技龙头企业,成为科创板“首单”换股吸收合并案例。
(四)加速可持续发展转型
截至2025年4月末,山东共有137家上市公司披露了ESG报告(包括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ESG),披露率为44.34%,比上年高出1.81个百分点。
根据Wind资讯中的ESG评分,2024年度山东308家上市公司(不包括中鲁B)ESG平均分数为5.79,比全国平均分数高出0.10分。在全国上市公司ESG治理得分最高的前10家优秀企业中,山东占3席。
加大创新力度,因地制宜
发展新质生产力
(一)加大创新力度,增加研发投入
2024年,山东上市公司研发费用845.13亿元,同比增长3.94%,继续保持增长;上市公司研发人员共17.92万人,同比增长1.91%,占员工总数的12.29%,占比高出全国2.10个百分点;全省上市公司研发强度为2.87%,高出全国0.61个百分点。2024年山东科创板上市公司研发人员占其员工总数的比例为25.87%,研发强度达13.10%,远高于全省水平,显示出强劲的科技创新动力。
与广东、江苏和浙江发达省份相比,山东上市公司创新势能明显。从2024年上市公司平均研发费用看,山东为2.74亿元/家,低于广东的3.58亿元/家,但高于江苏的2.74亿元/家和浙江的1.98亿元/家。得益于持续稳定的高研发投入,山东上市公司在科技创新领域不断取得突破,实现从跟跑到领跑,尽显硬核担当。例如,2024年中际旭创(300308.SZ)研发费用同比增长68.34%,研发强度达5.21%,其生产的1.6T光模块技术门槛高,是国内少有的具备量产1.6T光模块能力的厂商。
(二)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上市公司量质齐升
2024年,山东把制造业数字化提标行动作为产业数字化“八大行动”之首,实数融合发展取得新突破,数字经济规模占GDP比重超过49%。2024年,山东共有数字经济核心上市公司27家,实现营业收入3303.84亿元,同比增长27.57%;实现净利润144.98亿元,同比增长64.61%,经营业绩远高于其他上市公司。
国家数据局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4年)》显示,2024年我国算力总规模达到280 EFLOPS,移动物联网终端用户数达26.56亿户,八大枢纽节点地区各类新增算力占全国新增算力的60%以上。海量数据处理需要强大的计算能力和管理能力。2024年,浪潮信息升级发布数据中心管理平台InManage,被广泛应用在各行业,为数据中心高效运维管理注入强劲的动力。浪潮信息联合华胜天成(600410.SH)共创的“助推数智化转型大模型应用落地方案”,联合上海华胄共创的“一站式AI落地方案”,获得“2024数字生态联合创新案例奖”,展现了公司在生态赋能及与合作伙伴联合创新等方面的强大实力。
(三)制造业与传统行业上市公司加快智能化转型
制造业对AI技术的重视程度日益增长,罗欣药业(002793.SZ)将AI技术应用于药品生产全过程,把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构建智慧工厂,打造2家山东省数字经济“晨星工厂”。2025年5月,罗欣药业荣获“2025年山东省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创新融合示范企业”。艾迪精密(603638.SH)发展智能化之路,采纳智能制造新科技,应对工程机械电动化的趋势。2025年1月,艾迪精密行走马达数字化工厂交付使用,通过物联网和智能系统实现全面数字化运营,公司将借助数字化变革迎来全新发展。
2024年,山东高速(600350.SH)启用“路网大脑”2.0系统和“智慧出行”2.0应用,提升路网运行管控效率。围绕大基建、大交通等产业,该公司搭建产业互联网平台,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同时,完成大规模的数据资产入表,打通数据资源向资产转化的价值链条。此外,山东高速率先建成了全国首条零碳智慧高速公路。
(四)探索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加快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是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制高点的必由之路,是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的现实需要。冠中生态(300948.SZ)属于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行业,但该类公司项目大多点状分布于多地,路途较远,书写记录式的项目现场管理容易流于形式,不利于公司收入成本的精准分析和内部控制管理。为此该公司提出顺应数字经济时代大势,自主设计数字化系统,通过将企业级的全流程业务数据汇聚到统一的数据平台,实现精准、灵活调用各类数据、资料,支持公司差异化管理。冠中生态入选中国上市公司协会评选的“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为上市公司开展数字化转型提供参考和借鉴。
从最近5年看,山东省上市公司在新质生产力方面蓬勃发展。
首先,上市公司数量侧面反映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2020年至2024年,山东省IPO企业数量达100家,短短5年时间贡献了全省上市公司数量的三分之一。
其次,新增上市公司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2020年至2024年,山东省IPO企业中属于战略新兴产业的上市公司共计71家,占期间IPO企业数量的71.00%,占截至2024年末全省战略新兴产业上市公司数量的79.78%,占截至2024年末全省上市公司数量的22.98%。
最后,传统产业是孕育新质生产力的肥沃土壤。以机械设备、基础化工行业为例,2020年至2024年,山东两大行业IPO企业数量为33家,其中属于战略新兴产业的数量达27家,占比高达81.82%。
在新质生产力飞速发展的同时,对比广东、江苏和浙江发达省份,山东省仍存在一定差距,在培育上市公司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有待进一步增强。
(部分转自《经济观察报》)
2020-2024年四省战略新兴产业IPO家数和IPO总数情况
2020-2024年间 广东 江苏 山东 浙江
所属战略新兴产业IPO家数 230 231 71 175
IPO总家数 298 297 100 270
占比(%) 77.18 77.78 71.00 64.81
数据来源:wind、山东省亚太资本市场研究院
2024年是山东发展史上具有重大里程碑意义的一年,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加快突破,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取得新进展、新成效。《2024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8565.8亿元,比上年增长5.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616.9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39608.6亿元,增长6.6%;第三产业增加值52340.3亿元,增长5.4%。三次产业结构为6.7∶40.2∶53.1。
作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山东上市公司按照国务院新“国九条”要求,发挥资本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重要“枢纽”作用,积极贯彻山东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引导更多资源聚焦产业整合与转型升级等方面,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2024年山东上市公司整体
业绩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根据Wind数据,截至2025年4月末,山东在沪、深、北三家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共计309家,其中,玉龙股份(601028.SH)和ST新潮(600777.SH)两家公司延迟披露2024年度报告。因此,本文表述的山东上市公司业绩实际为307家上市公司(包括中鲁B)数据。整体看,2024年山东上市公司业绩亮点纷呈,内生动能不断积聚,回报能力呈现稳步提升态势,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果。
全省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5万亿元,同比增长4.61%;实现净利润1759.04亿元,同比下降3.20%;78.96%的公司实现盈利,盈利家数比例比全国水平高出5.27个百分点。
(一)山东全省上市公司经济贡献稳步增长
2024年,山东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占本省GDP的29.92%,实现增加值7051.81亿元,同比增长2.36%,占本省GDP的7.15%。上市公司全员劳动生产率48.36万元/人,是全国社会数值的2.78倍。
(二)创新型、成长型中小企业彰显活力
创业板市场集中了众多创新型、成长型中小企业,这些企业重视创新,能够根据外界环境灵活调整经营方向,适应市场能力强,表现出较好的成长韧性。2024年,山东67家创业板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79.84亿元,同比增长15.13%;实现净利润117.41亿元,同比增长49.42%。经营业绩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显示出创业板公司较强的盈利能力。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59.05亿元,同比增长57.29%,具有较强的造血能力。
(三)公司多措并举提高市值,高质量发展显现
新“国九条”将市值管理从市场实践上升为国家战略,体现了资本市场建设的市场化导向。2024年11月,中国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指引上市公司建立正确的市值管理观念。受政策影响,2024年第四季度证券市场气氛活跃,山东上市公司市值迎来上涨,截至2024年末,全省上市公司市值达3.63万亿元,同比增长4.18%,市值位居全国第七。
上市公司多措并举提高公司市值。2024年全省共有30家上市公司股东完成增持计划,同比增长15.38%;完成增持金额7.71亿元,同比下跌1.15%。全年全省共有125家上市公司实施了回购,同比增长35.87%;回购数量达11.33亿元,同比增长1.70倍;回购金额达95.68亿元,同比增长89.84%。回购股份上市公司家数、回购金额均创出历史新高,展现出山东上市公司对自身价值的认可及对回购政策的积极回应。全年共有13家上市公司参与并购重组,比上年增加7家;参与并购重组交易涉及金额达387.50亿元,同比增长3.58倍。
2024年山东上市公司
发展呈现新特点
(一)民营上市公司迸发活力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2025年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式施行,在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近年来,在一系列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支持下,山东民营企业经营质效、发展活力、投资信心实现稳步提升。资本市场是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重要平台,截至2025年4月末,山东民营上市公司共计192家,占全省上市公司数量的62.14%。2024年,山东民营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380.58亿元,同比增长4.64%;实现净利润431.87亿元,同比增长16.49%。尽管民营企业数量庞大,但经营业绩却好于全省平均水平,实现营收利润双增长,盈利质量较高。
民营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在缴纳税费、促进就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024年,全省民营上市公司支付的各项税费94.97亿元,同比下降1.81%,通过减轻税负,增加其可支配资金,从而更好地促进其发展和创新。至2024年末,全省民营上市公司录用员工21.59万个,同比增长2.80%,占全省上市公司员工数量的14.81%。全年支付员工薪酬817.08亿元,同比增长6.88%。全年民营上市公司实现增加值1685.07亿元,同比增长9.15%。全年公司股票回购金额57.42亿元,同比增长92.23%;至年末市值合计5586.76亿元,同比增长1.66%,用实际行动做好市值管理。
(二)境外业务成为上市公业绩增长新引擎
2024年,山东具有境外业务收入的上市公司达234家,占全省上市公司的75.73%,占比高出全国上市公司8.20个百分点;上市公司实现境外收入8428.51亿元,同比增长8.89%,高出全国上市公司0.99个百分点,海外业务已经成为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的新引擎。其中,非公有制上市公司实现境外收入4775.75亿元,同比增长8.35,占全省上市公司的56.66%,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有力支撑,成为壮大外贸的新动能。
山东148家上市公司境外收入实现增长,占省内上市公司的63.25%。其中,兰剑智能(688557.SH)、浪潮信息(000977.SZ)和山东黄金(600547.SH)等13家公司境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更是翻倍。
(三)资本市场并购重组亮点频现
2024年山东共有13家上市公司参与并购重组,比上年增加7家;交易金额达387.50亿元,同比增长3.58倍。从并购重组参与角色看,竞买方达7家,占比53.85%。从公司属性看,民营上市公司达7家,占比53.85%。山东资本市场并购重组呈现新气象,进入新一轮活跃期。
与以往相比,2024年山东上市公司重大重组事件亮点频现。一是国企吸收合并同行做大规模渐成常态。例如,青岛双星(000599.SZ)出资49.27亿元收购控股股东双星集团旗下的锦湖轮胎,除了解决青岛双星与锦湖轮胎的同业竞争问题外,锦湖轮胎的业绩还能给青岛双星带来新的增量。二是创新方案层出不穷,并购形式多样化。例如,阳谷华泰(300121.SZ)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跨界收购业内知名半导体封装材料生产商波米科技,交易对价14.43亿元,交易完成后有助于其向半导体等关键电子化学品领域拓展。科源制药(301281.SZ)通过定增方式收购“中华老字号”宏济堂99.42%股权,打造医药大健康平台。三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并购热点。例如,海尔生物(688139.SH)吸收合并上海莱士(002252.SZ),拟打造一流综合生物科技龙头企业,成为科创板“首单”换股吸收合并案例。
(四)加速可持续发展转型
截至2025年4月末,山东共有137家上市公司披露了ESG报告(包括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ESG),披露率为44.34%,比上年高出1.81个百分点。
根据Wind资讯中的ESG评分,2024年度山东308家上市公司(不包括中鲁B)ESG平均分数为5.79,比全国平均分数高出0.10分。在全国上市公司ESG治理得分最高的前10家优秀企业中,山东占3席。
加大创新力度,因地制宜
发展新质生产力
(一)加大创新力度,增加研发投入
2024年,山东上市公司研发费用845.13亿元,同比增长3.94%,继续保持增长;上市公司研发人员共17.92万人,同比增长1.91%,占员工总数的12.29%,占比高出全国2.10个百分点;全省上市公司研发强度为2.87%,高出全国0.61个百分点。2024年山东科创板上市公司研发人员占其员工总数的比例为25.87%,研发强度达13.10%,远高于全省水平,显示出强劲的科技创新动力。
与广东、江苏和浙江发达省份相比,山东上市公司创新势能明显。从2024年上市公司平均研发费用看,山东为2.74亿元/家,低于广东的3.58亿元/家,但高于江苏的2.74亿元/家和浙江的1.98亿元/家。得益于持续稳定的高研发投入,山东上市公司在科技创新领域不断取得突破,实现从跟跑到领跑,尽显硬核担当。例如,2024年中际旭创(300308.SZ)研发费用同比增长68.34%,研发强度达5.21%,其生产的1.6T光模块技术门槛高,是国内少有的具备量产1.6T光模块能力的厂商。
(二)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上市公司量质齐升
2024年,山东把制造业数字化提标行动作为产业数字化“八大行动”之首,实数融合发展取得新突破,数字经济规模占GDP比重超过49%。2024年,山东共有数字经济核心上市公司27家,实现营业收入3303.84亿元,同比增长27.57%;实现净利润144.98亿元,同比增长64.61%,经营业绩远高于其他上市公司。
国家数据局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4年)》显示,2024年我国算力总规模达到280 EFLOPS,移动物联网终端用户数达26.56亿户,八大枢纽节点地区各类新增算力占全国新增算力的60%以上。海量数据处理需要强大的计算能力和管理能力。2024年,浪潮信息升级发布数据中心管理平台InManage,被广泛应用在各行业,为数据中心高效运维管理注入强劲的动力。浪潮信息联合华胜天成(600410.SH)共创的“助推数智化转型大模型应用落地方案”,联合上海华胄共创的“一站式AI落地方案”,获得“2024数字生态联合创新案例奖”,展现了公司在生态赋能及与合作伙伴联合创新等方面的强大实力。
(三)制造业与传统行业上市公司加快智能化转型
制造业对AI技术的重视程度日益增长,罗欣药业(002793.SZ)将AI技术应用于药品生产全过程,把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构建智慧工厂,打造2家山东省数字经济“晨星工厂”。2025年5月,罗欣药业荣获“2025年山东省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创新融合示范企业”。艾迪精密(603638.SH)发展智能化之路,采纳智能制造新科技,应对工程机械电动化的趋势。2025年1月,艾迪精密行走马达数字化工厂交付使用,通过物联网和智能系统实现全面数字化运营,公司将借助数字化变革迎来全新发展。
2024年,山东高速(600350.SH)启用“路网大脑”2.0系统和“智慧出行”2.0应用,提升路网运行管控效率。围绕大基建、大交通等产业,该公司搭建产业互联网平台,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同时,完成大规模的数据资产入表,打通数据资源向资产转化的价值链条。此外,山东高速率先建成了全国首条零碳智慧高速公路。
(四)探索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加快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是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制高点的必由之路,是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的现实需要。冠中生态(300948.SZ)属于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行业,但该类公司项目大多点状分布于多地,路途较远,书写记录式的项目现场管理容易流于形式,不利于公司收入成本的精准分析和内部控制管理。为此该公司提出顺应数字经济时代大势,自主设计数字化系统,通过将企业级的全流程业务数据汇聚到统一的数据平台,实现精准、灵活调用各类数据、资料,支持公司差异化管理。冠中生态入选中国上市公司协会评选的“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为上市公司开展数字化转型提供参考和借鉴。
从最近5年看,山东省上市公司在新质生产力方面蓬勃发展。
首先,上市公司数量侧面反映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2020年至2024年,山东省IPO企业数量达100家,短短5年时间贡献了全省上市公司数量的三分之一。
其次,新增上市公司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2020年至2024年,山东省IPO企业中属于战略新兴产业的上市公司共计71家,占期间IPO企业数量的71.00%,占截至2024年末全省战略新兴产业上市公司数量的79.78%,占截至2024年末全省上市公司数量的22.98%。
最后,传统产业是孕育新质生产力的肥沃土壤。以机械设备、基础化工行业为例,2020年至2024年,山东两大行业IPO企业数量为33家,其中属于战略新兴产业的数量达27家,占比高达81.82%。
在新质生产力飞速发展的同时,对比广东、江苏和浙江发达省份,山东省仍存在一定差距,在培育上市公司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有待进一步增强。
(部分转自《经济观察报》)
2020-2024年四省战略新兴产业IPO家数和IPO总数情况
2020-2024年间 广东 江苏 山东 浙江
所属战略新兴产业IPO家数 230 231 71 175
IPO总家数 298 297 100 270
占比(%) 77.18 77.78 71.00 64.81
数据来源:wind、山东省亚太资本市场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