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认为,此举是环保企业实现自身突围的一种选择,旨在回归优势、聚焦主业,也是当下环保行业转折期下的主要演变趋势
◆导报记者 王伟 济南报道
日前,奥福环保(688021.SH)发布公司证券简称变更实施公告称,公司证券简称由“奥福环保”变更为“奥福科技”,扩位证券简称同样为“奥福科技”,股票证券代码“688021”保持不变,变更后的证券简称将于5月19日起正式实施。
2024年以来,环保上市公司出现更名潮,多家环保上市公司都把名字中的“环境”或“环保”两个字去掉了。这轮“去环保”大潮的背后,隐藏着企业怎样的战略考量?
业内认为,此举是环保企业实现自身突围的一种选择,旨在回归优势、聚焦主业,也是当下环保行业转折期中的主要演变趋势。
布局战略性
新兴产业
据了解,奥福环保是山东一家以蜂窝陶瓷载体研发制作销售为主营业务的科创板上市企业,以材料技术为核心竞争力,实现行业切入与市场开拓,在汽车行业为尾气净化系统供应关键材料部件,同时面向大气污染治理领域提供蜂窝陶瓷产品,材料研发与创新贯穿公司业务发展全过程。
“近年来,随着公司业务结构的深度调整,聚焦新材料领域的战略定位更为清晰。‘环保’仅能概括公司部分业务场景,已无法全面涵盖公司在材料科技领域的多元化布局与创新实践。”对于此次更名的原因,奥福环保这样解释。
据分析,奥福环保在多孔超高通道陶瓷研制、氢能技术研发、热声制冷系统探索、新兴陶瓷材料研究等前沿领域的积极拓展,均超出了传统“环保”概念的范畴,“环保”二字难以精准体现该公司以材料为核心的产业价值内涵。公司主营业务和新布局的业务均符合国家科技创新和产业政策方向,属于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奥福环保认为,“奥福科技”这一证券简称,不仅能够精准反映公司当下的业务实际与技术创新特质,更与其长远战略规划相契合,充分展现其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坚定决心,还将更加准确、全面地反映其在资本市场的价值定位与发展前景。
不少公司去掉名称中
“环境”或“环保”两字
环保上市公司“去环保”更名,不止奥福环保一家。2024年8月,山东美晨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山东美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由“美晨生态”变更为“美晨科技”;公司证券代码保持不变,仍为300237。
对于更名,美晨科技也将其归因于公司主营业务的变化。
美晨科技称,为使公司名称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业务结构及未来发展战略规划,进一步提升品牌形象和价值,加之公司2004年成立之初曾一直使用“山东美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公司名称以及使用“美晨科技”作为公司证券简称,故决定对公司名称及证券简称进行变更。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2024年以来,全国多家环保上市公司出现更名潮,均是把公司名字中的“环境”或“环保”两个字去掉。
2024年3月17日,天源环保发布公告,证券简称拟变更为“武汉天源”;2024年7月,盛剑环境完成工商变更登记,中文全称正式变更为“上海盛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由“盛剑环境”变成了“盛剑科技”;2024年10月,“路德环境”公司中文名称由“路德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路德生物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10月31日,朗坤环境也宣布,拟将公司中文名称变更为“深圳市朗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朗坤环境”暂时不变;2024年12月26日,“同兴环保”证券简称正式更名为“同兴科技”。
环保企业
突围的方向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轮环保上市公司的更名潮?“环保属于污染者付费模式,依赖政策强迫污染者来付费,先进的技术很难得到高额的回报,一定要从节省成本的方式来发展。这样一来,对资本来说没有很大的吸引力,科技优势并不能转化成高利润。”E20环境平台执行合伙人、E20研究院执行院长薛涛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说。
薛涛介绍,2018年之前,环保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得到了较高的估值,也有点儿透支。在2018年之后,就进入了拐点。尤其是上市公司里面大部分环保公司依托的是政府的服务费,近几年土地财政退缩给整个估值带来影响。一些创新企业就希望回避“环保”这两个字来进行领域的转移,比如说,从环保转向循环经济、新能源等其他领域,从环保的工业领域转向上游的一些绿色生产等方面。
“去环保化,确实成为环保企业自身突围的方向。”薛涛说。
在薛涛看来,这样的更名是有优势的,从环保行业转型,可以减少对政府付费的依赖,如果转型到工业领域,全链条就打通了。“去环保”更名,其实并不是坏事,它代表着一种战略上的方向。
◆导报记者 王伟 济南报道
日前,奥福环保(688021.SH)发布公司证券简称变更实施公告称,公司证券简称由“奥福环保”变更为“奥福科技”,扩位证券简称同样为“奥福科技”,股票证券代码“688021”保持不变,变更后的证券简称将于5月19日起正式实施。
2024年以来,环保上市公司出现更名潮,多家环保上市公司都把名字中的“环境”或“环保”两个字去掉了。这轮“去环保”大潮的背后,隐藏着企业怎样的战略考量?
业内认为,此举是环保企业实现自身突围的一种选择,旨在回归优势、聚焦主业,也是当下环保行业转折期中的主要演变趋势。
布局战略性
新兴产业
据了解,奥福环保是山东一家以蜂窝陶瓷载体研发制作销售为主营业务的科创板上市企业,以材料技术为核心竞争力,实现行业切入与市场开拓,在汽车行业为尾气净化系统供应关键材料部件,同时面向大气污染治理领域提供蜂窝陶瓷产品,材料研发与创新贯穿公司业务发展全过程。
“近年来,随着公司业务结构的深度调整,聚焦新材料领域的战略定位更为清晰。‘环保’仅能概括公司部分业务场景,已无法全面涵盖公司在材料科技领域的多元化布局与创新实践。”对于此次更名的原因,奥福环保这样解释。
据分析,奥福环保在多孔超高通道陶瓷研制、氢能技术研发、热声制冷系统探索、新兴陶瓷材料研究等前沿领域的积极拓展,均超出了传统“环保”概念的范畴,“环保”二字难以精准体现该公司以材料为核心的产业价值内涵。公司主营业务和新布局的业务均符合国家科技创新和产业政策方向,属于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奥福环保认为,“奥福科技”这一证券简称,不仅能够精准反映公司当下的业务实际与技术创新特质,更与其长远战略规划相契合,充分展现其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坚定决心,还将更加准确、全面地反映其在资本市场的价值定位与发展前景。
不少公司去掉名称中
“环境”或“环保”两字
环保上市公司“去环保”更名,不止奥福环保一家。2024年8月,山东美晨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山东美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由“美晨生态”变更为“美晨科技”;公司证券代码保持不变,仍为300237。
对于更名,美晨科技也将其归因于公司主营业务的变化。
美晨科技称,为使公司名称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业务结构及未来发展战略规划,进一步提升品牌形象和价值,加之公司2004年成立之初曾一直使用“山东美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公司名称以及使用“美晨科技”作为公司证券简称,故决定对公司名称及证券简称进行变更。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2024年以来,全国多家环保上市公司出现更名潮,均是把公司名字中的“环境”或“环保”两个字去掉。
2024年3月17日,天源环保发布公告,证券简称拟变更为“武汉天源”;2024年7月,盛剑环境完成工商变更登记,中文全称正式变更为“上海盛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由“盛剑环境”变成了“盛剑科技”;2024年10月,“路德环境”公司中文名称由“路德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路德生物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10月31日,朗坤环境也宣布,拟将公司中文名称变更为“深圳市朗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朗坤环境”暂时不变;2024年12月26日,“同兴环保”证券简称正式更名为“同兴科技”。
环保企业
突围的方向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轮环保上市公司的更名潮?“环保属于污染者付费模式,依赖政策强迫污染者来付费,先进的技术很难得到高额的回报,一定要从节省成本的方式来发展。这样一来,对资本来说没有很大的吸引力,科技优势并不能转化成高利润。”E20环境平台执行合伙人、E20研究院执行院长薛涛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说。
薛涛介绍,2018年之前,环保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得到了较高的估值,也有点儿透支。在2018年之后,就进入了拐点。尤其是上市公司里面大部分环保公司依托的是政府的服务费,近几年土地财政退缩给整个估值带来影响。一些创新企业就希望回避“环保”这两个字来进行领域的转移,比如说,从环保转向循环经济、新能源等其他领域,从环保的工业领域转向上游的一些绿色生产等方面。
“去环保化,确实成为环保企业自身突围的方向。”薛涛说。
在薛涛看来,这样的更名是有优势的,从环保行业转型,可以减少对政府付费的依赖,如果转型到工业领域,全链条就打通了。“去环保”更名,其实并不是坏事,它代表着一种战略上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