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导报 > 大众财经汇客厅

“技术概念”转化为“业务刚需”:

AI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2025-05-14 作者: 刘勇 荆超 石潇懿 赵帅 吴光冕 来源: 经济导报
  图为参加“大众财经汇客厅”圆桌对话活动的嘉宾在对话讨论。  吴光冕 摄
  ◆导报记者 刘勇 荆超 石潇懿
 见习记者 赵帅       
 实 习 生 吴光冕 济南报道   

  当前人工智能(AI)正以“重塑生产函数”的颠覆性力量,引领人类社会迈向智能文明新阶段。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AI不仅深度改变生产生活方式与商业模式,更对企业战略转型、竞争力重构及组织变革提出全新挑战。但对大多数企业来说,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将AI从“技术概念”转化为“业务刚需”,真正成为企业提质增效的核心引擎。
  鉴于此,5月10日,由大众报业集团《经济导报》社主办,山东省人工智能协会、山东省企业经营管理学会、山东省化妆品行业协会协办的首期“大众财经汇客厅”圆桌对话活动在济南成功举办。本次活动以“智能重构未来——AI驱动企业创新与增长”为主题,聚焦人工智能如何重塑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山东企业在AI赛道的突破提供战略视角与实践路径。
掀起智能革命浪潮
  大众财经智库专家周忠高教授告诉经济导报记者,在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的当下,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力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全球经济格局与企业发展模式。它不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发展方式的深刻变革,为企业创新发展带来了无限可能和巨大机遇。
  从企业发展来看,AI正在全方位渗透到企业的研发、生产、营销、管理等各个环节。在研发领域,AI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模拟,加速新产品的开发和迭代,降低研发成本;在生产环节,智能工厂、工业机器人等应用,实现了生产的自动化、智能化,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在营销和服务方面,AI精准的用户画像和个性化推荐,让企业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提升用户体验和市场竞争力。“AI已成为企业在数字时代构筑竞争优势的核心要素。”周忠高表示。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王铮告诉经济导报记者,2025年是大语言模型发展的关键转折点。随着DeepSeek V3、Sora、CodeGeeX等标志性模型的相继问世,人工智能正在从实验室走向千行百业,成为驱动社会进步的核心引擎。
  王铮表示,在技术演进层面,大模型呈现出从单一智能向多模态融合的显著趋势。生成式模型领域,DeepSeek V3的诞生标志着AI从“辅助工具”向“创作主体”跨越,其在中文理解、数学推理等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生成文本通过图灵测试比例超85%。
  产业变革方面,大语言模型从三个维度重构生产力。在开发效能上,CodeGeeX可依据自然语言描述自动生成完整代码模块,代码补全准确率达92%;Napkin.ai的跨语言搜索功能支持四语混合检索,某互联网企业测试显示AI辅助开发使项目交付周期缩短40%。知识管理领域,腾讯ima copilot的个人知识库系统提升知识检索效率3倍,隐性知识显性化率提高58%。某三甲医院引入的病历生成AI使医生文书工作时间减少60%,病历质控合格率提升至98.7%。
中小企业破题
  “企业AI化转型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题。”济南企阅文化创始人王先涛表示,“在客户需求快速迭代的当下,率先完成‘技术—流程—思维’三重变革的企业,将在未来竞争中建立不可逾越的智能护城河。随着各行业AI应用进入深水区,这场始于销售场景的效率革命,正演变为全组织的生存能力重构。”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如何才能快速拥抱人工智能,山东省人工智能协会秘书长、正高级工程师苏冠群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在他看来,中小企业要快速拥抱人工智能,首先是思维方式的改变。“一方面是领导层面思维方式的改变,另外一个就是员工也要改变思维方式。”
  思维改变后,员工就要结合自己的业务流程和自己已经形成的经验,组成一个自己的智能体。“然后去学AI,在自己的岗位上提高效率,孕育出企业的大模型,这也是低成本试错的过程。”苏冠群说。
  在他看来,中小企业如果直接买一个DeepSeek一体机,成本在30多万元到400多万元,对企业来说,这个成本也是比较高的。“但你可以先用几万块钱甚至可能不超一万块钱,做一个技能类的培训,发挥出每个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之后,效能更好。”
  在产才融合标准化研究院(山东)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朋飞看来,中小企业低成本接入AI是有规可循的。“首先是聚焦主业或者聚焦刚需,避免浪费;其次要轻量化运行避免重资产;此外,在运行的过程中控制好成本;最后是循序渐进,实时升级迭代。”
  科大讯飞企业数字化解决方案专家门玮表示,科大讯飞可以将AI能力深度嵌入企业核心流程,通过定制化解决方案实现降本增效。“未来十年,AI将像水电一样成为企业基础设施。”门玮表示,“科大讯飞不仅提供技术,更帮助企业构建‘AI原生思维’。目前,科大讯飞星火大模型已在300多个行业场景规模化应用,覆盖了教育、医疗、金融等关键领域。实践证明,AI已从‘未来概念’变为‘现实生产力’。”
政策扶持力度加大
  就在5月7日,山东接连出台了《关于加快人工智能赋能重点领域高质量发展的推进方案》和《关于支持人工智能全产业链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28条政策赋能人工智能。算力券、语料券、模型券齐发力,从政策上加大了扶持力度。
  山东省政协委员、山东省自主创新促进中心主任李新峰表示,山东正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场景应用—产业培育”全链条创新生态,目标是到2027年实现算力规模14EFlops(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智能算力占比40%,培育10个以上行业级大模型、20家领军企业、100家重大科创平台,引育90名国家级及150名省级科技人才,打造500个全国领先的深度融合应用场景,实现人工智能核心产业产值突破千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万亿元,建成全国重要的AI科技创新与产业应用高地。
已有鲁企“尝鲜”
  周忠高表示,当前,山东正处于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将其作为“十强”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力推动AI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全省上下正积极抢抓机遇,加快AI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培育了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AI企业和创新平台,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发展生态。
  技术价值在于应用。实际上,山东企业在多领域打造“AI+”标杆: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AI数字孪生技术,将青岛冰箱工厂的订单交付周期缩短30%,让“用户需求实时响应”从愿景变为现实;海信网络科技研发的AI交通信号优化系统,在济南经十路等主干道实现通行效率提升25%,用算法重构城市交通治理范式;魏桥创业集团与阿里云合作打造的AI质检系统,使纺织面料瑕疵识别准确率达99.2%,效率较人工提升15倍,推动传统制造业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跃迁。海信自研的星海大模型让电视成为“影视百科全书”;浪潮海若大模型覆盖了政务、应急等10余个行业;济南政务AI助理5分钟生成专业报告,效率提升近百倍。这些成果充分彰显了人工智能在提升生产效率、优化服务质量方面的巨大潜力,也为行业树立了榜样;同时也印证了AI不仅是效率工具,更是穿透产业肌理、重塑竞争格局的核心引擎。
  数据显示,2024年,山东全省重点监测范围内大模型企业124家,实现业务收入31.18亿元,同比增长175.7%;今年一季度实现大模型业务收入16.13亿元,同比增长216.27%。
  据了解,山东推行“揭榜挂帅”攻克智能芯片等技术难题,设立50亿元产业基金,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助力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在济南、青岛等地布局10个AI特色园区,威海智慧谷数字基地已吸引10余家企业入驻,加速孵化国家级大模型,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在融合过程中,我们积极破解共性难题。一方面,通过建设公共算力池、推广低代码平台,有效降低技术门槛,让更多企业能够享受到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红利;另一方面,依托AI安全实验室,强化数据脱敏等技术保障安全,确保人工智能发展始终在安全可控的轨道上运行。”李新峰说,“面向未来,山东将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智能时代,打造算力枢纽高地,建设省级智算中心,构建‘云—边—端’协同的算力网络,为企业提供普惠化算力服务,为人工智能发展筑牢算力根基。同时,打造场景创新高地,每年发布100个‘AI+’应用场景,在高端装备、现代农业等优势领域培育更多标杆案例,加速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此外,实施‘泰山学者’AI专项,与山大、哈工大等高校共建现代产业学院,培养既懂AI技术又懂行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还将举办中国(山东)人工智能大会,让创新资源在更大范围内流动汇聚,提升山东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影响力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