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导报 > 头版

公募基金重磅改革有望破除“躺赚”怪象

2025-05-12 作者: 杜海 来源: 经济导报
  ◆导报记者 杜海     

  证监会日前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下称《方案》),直指行业长期存在的“旱涝保收”“唯规模论”等顽疾,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改革措施。这一方案的出台,标志着公募基金行业将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从粗放经营转向精细管理,真正回归“受人之托、代客理财”的行业本源。
  长期以来,公募基金行业存在“规模至上”的倾向,部分基金公司依赖管理费收入,无论业绩好坏都能“躺赚”,导致一些机构重营销轻投研,甚至出现“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怪象。《方案》明确提出优化费率模式,推动管理费与业绩挂钩。这意味着基金公司的收入将更直接地取决于投资能力,而非单纯依赖规模扩张。这场重磅改革,将推动公募基金从单纯的资产管理机构升级为与投资者共担风险的财富管理伙伴。
  与此同时,这一改革直击行业痛点。过去,部分基金公司通过频繁发行新产品、过度营销等手段做大规模,却忽视长期业绩。未来,只有真正为投资者创造价值的机构才能获得可持续的收益。管理人与投资者的利益深度绑定,将倒逼行业从“卖方销售”转向“买方投顾”模式,推动行业良性竞争。
  《方案》的一大亮点是弱化短期规模排名,强化长期业绩考核。近年来,部分基金公司为冲规模,过度追求短期业绩,甚至采取风格漂移、押注式投资等激进策略,导致市场波动加剧,投资者体验不佳。此次改革强调长期评价体系,要求基金公司建立以投资者回报为核心的考核机制,避免短期行为对行业生态的破坏。此外,《方案》还鼓励行业加强投研能力建设,支持差异化发展。这意味着未来基金行业将不再“千基一面”,而是更加注重特色化、专业化,例如深耕ESG、科技创新、红利策略等细分领域,真正满足投资者多元化需求。
  《方案》不仅从激励机制上改革,还加强了行业监管和自律要求。例如,强化销售适当性管理,禁止诱导短期申赎、过度宣传历史业绩等不当行为;同时,推动基金公司完善治理结构,加强合规风控,防止利益输送和违规操作。值得注意的是,《方案》还提出要优化基金产品注册机制,支持优质机构创新发展,同时对问题机构加强约束。这种“扶优限劣”的监管思路,将加速行业分化,促使资源向真正具备核心竞争力的机构集中。
  这一重磅改革,是公募基金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步。但政策效果如何,最终取决于执行力度。监管机构需持续跟踪改革进展,确保政策落地不打折扣;基金公司也应主动适应新规,真正以投资者利益为中心,提升专业能力;对于投资者而言,未来选择基金时,不应再盲目追逐短期排名或明星基金经理,而应关注机构的长期业绩、治理水平和投资理念。只有行业各方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公募基金“普惠金融”的初心,让资本市场更健康、更可持续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