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图为国创精密涂装车间,工作人员对风电轮毂进行涂装。 郭绪雷 摄 |
◆记者 杨琼 通讯员 李峰
3月底,赛迪顾问园区经济研究中心对外发布《省级开发区高质量发展500强》榜单,山东共有36个开发区入选,惠民经济开发区位列第238。这是惠民经济开发区在产业发展、项目建设、营商环境优化等多方面持续发力的成果。一大批“延链补链强链”的大项目、好项目相继落户园区,呈现出经济规模壮大、效益提升、结构变优的良好态势,让特色产业集群焕发出新气象。
据悉,2024年惠民经济开发区全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576.27亿元,同比增长27.77%。先后引进了投资6.6亿元的亨旺特导高端铝合金电线电缆、投资6亿元的宏途新能源动力电池PACKA、投资4亿元的宏极新能源汽车商用车电驱动系统等项目。2023年、2024年惠民经济开发区累计成功申报省重点项目12个、市重点项目22个。
主导产业
聚“链”成“群”
产业兴则百姓富,集群壮则县域强。近年来,惠民经济开发区不断做强产业集群、锻造增长引擎,在产业布局上精准发力,重点培育高端铝、高端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不断推进产业转型和新质生产力发展。
2023年开工投产的亨通(惠民)电能科技有限公司高端铝及铝合金电缆项目打破了多年来惠民县仅有铝水、铝棒等初级产品的局面,与园区内的魏桥铝电、元旺电工、亨旺特导等企业形成产业链互补,进一步拉伸了全县铝产业链条,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产值成倍增加,且有效促进了全县高端铝产业集群化发展。据悉,2024年该项目实现产值12.4亿元、税收1462万元。
山东宏灿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汽车轻量化大型精密铝合金结构件项目主要生产新能源汽车的减震塔、纵梁、后底板、电池壳、变速箱壳体等汽车一体化压铸结构件。该项目主要原材料来自魏桥集团上游铝水,在园区内实现了铝水不落地生产,打造了全国第一条“铝水—研发—压铸—汽车制造—回收再利用”的绿色环保、资源再生示范产业链,积极推动铝产业与清洁能源深度融合,有效推动了惠民县高端铝产业向汽车轻量化方向延伸,并将产品附加值提高了200%。
园区内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聚集了国创精密、润龙机床、惠宇汽车零部件等龙头企业,重点发展风电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高端精密数控机床等板块。
据了解,国创精密是国内唯一实现从模具设计、砂箱制作到原材料铸造、精密加工、涂装防腐、物流运输风电铸件全产业链配置的企业,具备轮毂、底座、铸造法兰、定转轴等20余种铸件的批量生产加工能力,年产各种风电铸件30万吨、风电结构件3000套,铸件最大单重达160吨,为国内同行业规模最大,产品市场占有率达30%以上。其风电轮毂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31%、位列第一,国际市场占有率11%、位列第二。
凭借雄厚的实力,国创精密成为山东省8家风电产业链联盟“链主”企业之一。为做好“链主”,国创精密自2019年起,陆续投资近100亿元建设风电全产业链产业园。经过近几年建设和招商,目前已有10余家行业头部企业成功入驻产业园,实现风电电机、叶片、齿轮箱、风电轴承、高强螺栓等风电75%以上产品可在产业园内制造,有效带动上游供应商业务增长,降低了下游公司制造、物流成本。
“国创精密将瞄准产业发展趋势,加强产业链补链、建链、强链,全力打造规模领先,产业链完整,行业龙头集聚,集产品研发、生产制造、风场运营于一体的海陆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国创精密总经理王有全说。
惠民经济开发区秉承让链式项目“动起来”、链上企业“强起来”、链条产业“活起来”的理念,形成更多新的经济增长点。
惠民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刘洪军表示,惠民经开区将加速特色主导产业集群发展,实施跨越提升行动,打造高端铝、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集群,推动优势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迈进。
政企同心齐步走
项目“加码”的背后得益于园区服务保障能力的不断创新提升和政企同心齐步走的同向发力。
亨通(惠民)电能科技有限公司高端铝及铝合金电缆项目于2023年2月落地惠民经济开发区。园区随即成立项目专班,派出具有丰富招商经验的专员主动上门,精准对接企业需要,专业解答政策相关问题。多部门迅速联动,为其开辟“绿色通道”,快速启动报批流程,企业仅用半年时间即实现投产。
这样的“高效”不仅限于速度。针对企业全生命周期痛点,惠民经济开发区持续用好问需于企、机会予企、赋能予企的“制胜法宝”,打造优化营商环境“金字招牌”。
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龙头企业的山东润龙机床有限公司,在落户投产后也得到了惠民经济开发区的大力支持。该企业主要生产超重型精密机床,适用于重型机械、工程机械、矿山设备、船舶、钢铁、大型环保等领域。随着市场不断扩大、订单不断增加,企业出现了技能人才短缺的问题。
面对企业人才不足的问题,惠民经济开发区主动牵线搭桥,与多所院校对接,为润龙机床精准输送专业技能人才。
惠民经济开发区经贸发展局副局长李福莹介绍:“前期我们在为企遍访服务过程中了解到,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高端技术人才短缺问题日益凸显。我们主动联系山东航空学院等高等院校,组织面对面洽谈对接,签订了人才培养协议,切实为企业解决人才短缺问题。”
技能人才的到位,让企业实现了效率、产量的双增加。
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优质的产业生态和良好的营商环境。
优质的营商环境对企业意味着什么?可能是纵览全局的政策机遇、行业前景,也可能是脚踏实地的帮扶支持、生活配套。
在惠民经济开发区,企业的这些心愿均可实现。
刘洪军表示,惠民经济开发区将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全员上阵、全力攻坚,将招商引资锚定为“头号工程”,聚焦重点产业链,巧用三大招商路径,使更多优质项目落户经开区,为经济发展注入源头活水;将项目开工建设作为挑大梁的唯一检验,组建一对一项目帮包专班,让落户项目早开工、快建设、早投产,为全县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将“让企业和企业家舒服”作为营商环境的最高标准,切实解决企业在落户、建设、生产中的实际困难,感受经开区的服务温度。
当“服务至上”成为本能,“效率为先”化为基因,这片土地上正在茁壮生长的不只是企业,更是一个区域面向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滨州:一季度全市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1%
导报讯 2025年一季度,滨州市有效落实稳经济和促民生政策,就业形势稳中加固,民生保障扎实有力,居民收入实现平稳增长。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一季度,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110元,同比增长6.1%。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38元,增长5.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61元,增长6.3%。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1.0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之比由上年同期的1.76降至1.74,城乡差距继续缩小。
城乡居民消费支出稳定增长。一季度,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6597元,同比增长4.4%。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7929元,增长3.7%;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761元,增长4.5%。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速快于城镇居民0.8个百分点。
(李伟伟 张永康)
3月底,赛迪顾问园区经济研究中心对外发布《省级开发区高质量发展500强》榜单,山东共有36个开发区入选,惠民经济开发区位列第238。这是惠民经济开发区在产业发展、项目建设、营商环境优化等多方面持续发力的成果。一大批“延链补链强链”的大项目、好项目相继落户园区,呈现出经济规模壮大、效益提升、结构变优的良好态势,让特色产业集群焕发出新气象。
据悉,2024年惠民经济开发区全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576.27亿元,同比增长27.77%。先后引进了投资6.6亿元的亨旺特导高端铝合金电线电缆、投资6亿元的宏途新能源动力电池PACKA、投资4亿元的宏极新能源汽车商用车电驱动系统等项目。2023年、2024年惠民经济开发区累计成功申报省重点项目12个、市重点项目22个。
主导产业
聚“链”成“群”
产业兴则百姓富,集群壮则县域强。近年来,惠民经济开发区不断做强产业集群、锻造增长引擎,在产业布局上精准发力,重点培育高端铝、高端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不断推进产业转型和新质生产力发展。
2023年开工投产的亨通(惠民)电能科技有限公司高端铝及铝合金电缆项目打破了多年来惠民县仅有铝水、铝棒等初级产品的局面,与园区内的魏桥铝电、元旺电工、亨旺特导等企业形成产业链互补,进一步拉伸了全县铝产业链条,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产值成倍增加,且有效促进了全县高端铝产业集群化发展。据悉,2024年该项目实现产值12.4亿元、税收1462万元。
山东宏灿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汽车轻量化大型精密铝合金结构件项目主要生产新能源汽车的减震塔、纵梁、后底板、电池壳、变速箱壳体等汽车一体化压铸结构件。该项目主要原材料来自魏桥集团上游铝水,在园区内实现了铝水不落地生产,打造了全国第一条“铝水—研发—压铸—汽车制造—回收再利用”的绿色环保、资源再生示范产业链,积极推动铝产业与清洁能源深度融合,有效推动了惠民县高端铝产业向汽车轻量化方向延伸,并将产品附加值提高了200%。
园区内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聚集了国创精密、润龙机床、惠宇汽车零部件等龙头企业,重点发展风电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高端精密数控机床等板块。
据了解,国创精密是国内唯一实现从模具设计、砂箱制作到原材料铸造、精密加工、涂装防腐、物流运输风电铸件全产业链配置的企业,具备轮毂、底座、铸造法兰、定转轴等20余种铸件的批量生产加工能力,年产各种风电铸件30万吨、风电结构件3000套,铸件最大单重达160吨,为国内同行业规模最大,产品市场占有率达30%以上。其风电轮毂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31%、位列第一,国际市场占有率11%、位列第二。
凭借雄厚的实力,国创精密成为山东省8家风电产业链联盟“链主”企业之一。为做好“链主”,国创精密自2019年起,陆续投资近100亿元建设风电全产业链产业园。经过近几年建设和招商,目前已有10余家行业头部企业成功入驻产业园,实现风电电机、叶片、齿轮箱、风电轴承、高强螺栓等风电75%以上产品可在产业园内制造,有效带动上游供应商业务增长,降低了下游公司制造、物流成本。
“国创精密将瞄准产业发展趋势,加强产业链补链、建链、强链,全力打造规模领先,产业链完整,行业龙头集聚,集产品研发、生产制造、风场运营于一体的海陆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国创精密总经理王有全说。
惠民经济开发区秉承让链式项目“动起来”、链上企业“强起来”、链条产业“活起来”的理念,形成更多新的经济增长点。
惠民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刘洪军表示,惠民经开区将加速特色主导产业集群发展,实施跨越提升行动,打造高端铝、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集群,推动优势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迈进。
政企同心齐步走
项目“加码”的背后得益于园区服务保障能力的不断创新提升和政企同心齐步走的同向发力。
亨通(惠民)电能科技有限公司高端铝及铝合金电缆项目于2023年2月落地惠民经济开发区。园区随即成立项目专班,派出具有丰富招商经验的专员主动上门,精准对接企业需要,专业解答政策相关问题。多部门迅速联动,为其开辟“绿色通道”,快速启动报批流程,企业仅用半年时间即实现投产。
这样的“高效”不仅限于速度。针对企业全生命周期痛点,惠民经济开发区持续用好问需于企、机会予企、赋能予企的“制胜法宝”,打造优化营商环境“金字招牌”。
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龙头企业的山东润龙机床有限公司,在落户投产后也得到了惠民经济开发区的大力支持。该企业主要生产超重型精密机床,适用于重型机械、工程机械、矿山设备、船舶、钢铁、大型环保等领域。随着市场不断扩大、订单不断增加,企业出现了技能人才短缺的问题。
面对企业人才不足的问题,惠民经济开发区主动牵线搭桥,与多所院校对接,为润龙机床精准输送专业技能人才。
惠民经济开发区经贸发展局副局长李福莹介绍:“前期我们在为企遍访服务过程中了解到,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高端技术人才短缺问题日益凸显。我们主动联系山东航空学院等高等院校,组织面对面洽谈对接,签订了人才培养协议,切实为企业解决人才短缺问题。”
技能人才的到位,让企业实现了效率、产量的双增加。
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优质的产业生态和良好的营商环境。
优质的营商环境对企业意味着什么?可能是纵览全局的政策机遇、行业前景,也可能是脚踏实地的帮扶支持、生活配套。
在惠民经济开发区,企业的这些心愿均可实现。
刘洪军表示,惠民经济开发区将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全员上阵、全力攻坚,将招商引资锚定为“头号工程”,聚焦重点产业链,巧用三大招商路径,使更多优质项目落户经开区,为经济发展注入源头活水;将项目开工建设作为挑大梁的唯一检验,组建一对一项目帮包专班,让落户项目早开工、快建设、早投产,为全县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将“让企业和企业家舒服”作为营商环境的最高标准,切实解决企业在落户、建设、生产中的实际困难,感受经开区的服务温度。
当“服务至上”成为本能,“效率为先”化为基因,这片土地上正在茁壮生长的不只是企业,更是一个区域面向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滨州:一季度全市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1%
导报讯 2025年一季度,滨州市有效落实稳经济和促民生政策,就业形势稳中加固,民生保障扎实有力,居民收入实现平稳增长。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一季度,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110元,同比增长6.1%。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38元,增长5.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61元,增长6.3%。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1.0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之比由上年同期的1.76降至1.74,城乡差距继续缩小。
城乡居民消费支出稳定增长。一季度,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6597元,同比增长4.4%。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7929元,增长3.7%;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761元,增长4.5%。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速快于城镇居民0.8个百分点。
(李伟伟 张永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