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开启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治沙造绿运动。尤其是近年来,持续探索治沙与致富双赢之道,将沙化治理与林业产业融合发展,真正让沙区绿起来、群众富起来
◆导报记者 杜杨 聊城报道
4月19日,第四届山东省森林文化周(下称“森林文化周”)启动仪式,在聊城东阿黄河国家森林公园举行。本届森林文化周由山东省自然资源厅(省林业局)主办,山东省林业保护和发展服务中心、聊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东阿县人民政府承办,旨在积极营造林业事业高质量发展良好氛围。
近年来,聊城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和森林文化建设,打造一批以休闲、康养、科普为主的森林文旅产业项目。未来还将以本届森林文化周活动为契机,着力提高森林质量,壮大林草产业,深入挖掘森林独具的文化价值,推进林、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生态强县突破行动
本届森林文化周在聊城东阿黄河国家森林公园举办了启动仪式。
仪式现场,草木生长、百花争艳,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人们很难想象在上世纪50年代,这里还是黄沙漫天的黄河故道。历史上,黄河在聊城先后六次改道,加上引黄留沙等因素,导致聊城成为山东沙化最严重地区之一。
后来,聊城开启了波澜壮阔的治沙造绿运动。尤其是近年来,持续探索治沙与致富双赢之道,将沙化治理与林业产业融合发展,真正让沙区绿起来、群众富起来。具体来说,主要是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以产业带动沙区群众增收致富,着力培育发展以休闲、康养、科普等为主的林业新质生产力。
此外,聊城还通过推行林长制、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防沙治沙、南竹北移、古树保护、发展林业新质生产力等措施,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并且通过推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新模式新经验,积极推动全社会争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据东阿县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东阿深入实施生态强县突破行动,坚持森林建设、生态保护、产业发展、文化繁荣“四措并举”,生态治理水平不断提升,生态基础不断夯实,产业发展动能加速释放。同时,该县还持续深化林业改革,为山东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提供了新经验。
这次的森林文化周在内容上更是丰富多样。在启动仪式上,中小学生代表发起“保护生态环境 爱护绿色家园”倡议;中国书法家协会、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代表,则在现场推介“沿着黄河看生态”书画摄影采风活动。
本届森林文化周以“守护生态底色 创新绿色发展”为主题,全省各地在4月中旬至5月底,将围绕森林防火、普法宣传、深化林业改革、林业新质生产力、科学绿化示范、自然保护地和林草湿地资源保护、古树名木保护、科技下乡服务等专题,集中组织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森林文化活动,奋力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山东新画卷。
“林业+”助力高质量发展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本届森林文化周的启动仪式现场,不仅展示了黄河文化、治沙文化,更有曹植文化、森林医药文化、鸟文化等当地特色文化。
在黄河文化展区,经济导报记者参观了艾山闸口的相关展示,其通过科学分水,保障黄河安澜,支撑齐鲁粮仓安全发展,体现中华民族与黄河共生的智慧和精神;沙文化展区,则展示了全市沙化原貌、治沙成就,尤其是东阿历史上风沙肆虐,村庄被迁移,而在党的十八大以后,该县致力于植树造林治沙,森林覆盖率跃升至全市前列,形成了林茂粮丰的局面。
此外,阿胶文化展区展示了医药文化和养生文化,以及养生理念和治未病预防医学思想;曹植文化展区还有《洛神赋》主题演出等文化活动,以及文学作品展示;喜鹊文化展则还原了东阿从鸟无歇脚树到中国喜鹊之乡的转变,形成了林涵水、水养人、人爱鸟、鸟护林、林涵水的良性生态循环。
正是这一系列人文资源,塑造了聊城独特的森林文化以及林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近年来,聊城市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和森林文化建设,建立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基地2处、全国自然教育学校基地1处,加快发展生态文旅、森林康养、自然科普、森林碳汇等林业产业新业态,打造一批以休闲、康养、科普为主的森林文旅产业项目,促进绿色价值向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多元转变”。聊城市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市将以本次森林文化周活动为契机,着力提高森林质量,壮大林草产业,深入挖掘森林独具的文化价值,推进林、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积极拓展森林康养、自然教育等朝阳产业,建设一批高品质的森林文旅项目,开发一批具有聊城特色的生态文化产品。
东阿县也不断探索森林资源价值转换路径,积极实施“林业+”,聚力中医药大健康、黄河、乡村振兴三大战略深度融合,推动东阿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据了解,当前该县拥有较大规模林果合作社17家,全县艾草、丹参、金银花等中草药种植面积1万多亩,其中林下中草药种植面积2000亩。
同时,该县还深挖沿黄5个镇街63个村文化底蕴,全面推行“林业+康养”“林业+文旅”模式,串珠成链打造黄河生态文化体验廊道,东阿黄河国家森林公园获评省生态旅游区等,该县还入选中国康养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百强县,有力地推动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绵长的沿黄岸线、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森林资源、独特的自然风光,构成了东阿‘农林+文旅+康养’融合发展的‘四轮驱动’。”该县相关负责人在致辞中说,“借此机会,我们诚挚邀请大家来东阿,登鱼山、游黄河、赏美景、尝美食,于绿水青山间感受自然之美与乡村之韵。”
◆导报记者 杜杨 聊城报道
4月19日,第四届山东省森林文化周(下称“森林文化周”)启动仪式,在聊城东阿黄河国家森林公园举行。本届森林文化周由山东省自然资源厅(省林业局)主办,山东省林业保护和发展服务中心、聊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东阿县人民政府承办,旨在积极营造林业事业高质量发展良好氛围。
近年来,聊城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和森林文化建设,打造一批以休闲、康养、科普为主的森林文旅产业项目。未来还将以本届森林文化周活动为契机,着力提高森林质量,壮大林草产业,深入挖掘森林独具的文化价值,推进林、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生态强县突破行动
本届森林文化周在聊城东阿黄河国家森林公园举办了启动仪式。
仪式现场,草木生长、百花争艳,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人们很难想象在上世纪50年代,这里还是黄沙漫天的黄河故道。历史上,黄河在聊城先后六次改道,加上引黄留沙等因素,导致聊城成为山东沙化最严重地区之一。
后来,聊城开启了波澜壮阔的治沙造绿运动。尤其是近年来,持续探索治沙与致富双赢之道,将沙化治理与林业产业融合发展,真正让沙区绿起来、群众富起来。具体来说,主要是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以产业带动沙区群众增收致富,着力培育发展以休闲、康养、科普等为主的林业新质生产力。
此外,聊城还通过推行林长制、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防沙治沙、南竹北移、古树保护、发展林业新质生产力等措施,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并且通过推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新模式新经验,积极推动全社会争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据东阿县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东阿深入实施生态强县突破行动,坚持森林建设、生态保护、产业发展、文化繁荣“四措并举”,生态治理水平不断提升,生态基础不断夯实,产业发展动能加速释放。同时,该县还持续深化林业改革,为山东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提供了新经验。
这次的森林文化周在内容上更是丰富多样。在启动仪式上,中小学生代表发起“保护生态环境 爱护绿色家园”倡议;中国书法家协会、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代表,则在现场推介“沿着黄河看生态”书画摄影采风活动。
本届森林文化周以“守护生态底色 创新绿色发展”为主题,全省各地在4月中旬至5月底,将围绕森林防火、普法宣传、深化林业改革、林业新质生产力、科学绿化示范、自然保护地和林草湿地资源保护、古树名木保护、科技下乡服务等专题,集中组织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森林文化活动,奋力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山东新画卷。
“林业+”助力高质量发展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本届森林文化周的启动仪式现场,不仅展示了黄河文化、治沙文化,更有曹植文化、森林医药文化、鸟文化等当地特色文化。
在黄河文化展区,经济导报记者参观了艾山闸口的相关展示,其通过科学分水,保障黄河安澜,支撑齐鲁粮仓安全发展,体现中华民族与黄河共生的智慧和精神;沙文化展区,则展示了全市沙化原貌、治沙成就,尤其是东阿历史上风沙肆虐,村庄被迁移,而在党的十八大以后,该县致力于植树造林治沙,森林覆盖率跃升至全市前列,形成了林茂粮丰的局面。
此外,阿胶文化展区展示了医药文化和养生文化,以及养生理念和治未病预防医学思想;曹植文化展区还有《洛神赋》主题演出等文化活动,以及文学作品展示;喜鹊文化展则还原了东阿从鸟无歇脚树到中国喜鹊之乡的转变,形成了林涵水、水养人、人爱鸟、鸟护林、林涵水的良性生态循环。
正是这一系列人文资源,塑造了聊城独特的森林文化以及林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近年来,聊城市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和森林文化建设,建立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基地2处、全国自然教育学校基地1处,加快发展生态文旅、森林康养、自然科普、森林碳汇等林业产业新业态,打造一批以休闲、康养、科普为主的森林文旅产业项目,促进绿色价值向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多元转变”。聊城市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市将以本次森林文化周活动为契机,着力提高森林质量,壮大林草产业,深入挖掘森林独具的文化价值,推进林、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积极拓展森林康养、自然教育等朝阳产业,建设一批高品质的森林文旅项目,开发一批具有聊城特色的生态文化产品。
东阿县也不断探索森林资源价值转换路径,积极实施“林业+”,聚力中医药大健康、黄河、乡村振兴三大战略深度融合,推动东阿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据了解,当前该县拥有较大规模林果合作社17家,全县艾草、丹参、金银花等中草药种植面积1万多亩,其中林下中草药种植面积2000亩。
同时,该县还深挖沿黄5个镇街63个村文化底蕴,全面推行“林业+康养”“林业+文旅”模式,串珠成链打造黄河生态文化体验廊道,东阿黄河国家森林公园获评省生态旅游区等,该县还入选中国康养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百强县,有力地推动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绵长的沿黄岸线、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森林资源、独特的自然风光,构成了东阿‘农林+文旅+康养’融合发展的‘四轮驱动’。”该县相关负责人在致辞中说,“借此机会,我们诚挚邀请大家来东阿,登鱼山、游黄河、赏美景、尝美食,于绿水青山间感受自然之美与乡村之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