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产业利润长期受高企退货率侵蚀,在此背景下,降本增效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策略,而此次退货政策的收紧,或许正是优衣库优化运营成本的举措之一
◆导报记者 于婉凝 济南报道
近日,有消费者在社交媒体上留言称,优衣库的退货政策出现调整,原来线上下单、线下门店退货的方式将在5月1日被取消,若需退货,只能选择线上寄回至指定地址。
有受访人士认为,优衣库此次退货政策调整的背后,或许是出于对企业成本管控的深层考量。时尚产业利润长期受高企退货率侵蚀,在此背景下,降本增效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策略,而此次退货政策的收紧,或许正是其优化运营成本的举措之一。
相关政策
确实将有所调整
4月24日,经济导报记者向优衣库济南多家门店确认,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线上订单退货政策确实将有所调整。自2025年5月1日起完成支付的线上订单(门店自提/门店急送订单除外),将不支持门店退货,退货仅支持退回线上指定地址;门店自提/门店急送订单如办理门店退货,仅支持至原自提门店办理。换货规则不变,仍支持至门店办理。
“5月1日起完成支付的门店自提订单和急送的订单,只有到原店铺才能退货。您如果不方便,可以叫跑腿来退,这样也是可以的。”优衣库济南世茂国际广场店的工作人员对经济导报记者表示,“换货的话,任意门店都是可以的,不一定要去原店铺。但是换货的要求比较严格了,只能是相同货号的商品”。
对于此次退货规则变动的原因,经济导报记者采访了多位工作人员,大部分店员表示并不清楚,有的低调表示,“因为公司业务调整”。
不过,针对优衣库这一退货新规,消费者给出不同态度。
在优衣库济南印象城店挑选衣服的王女士表示理解,“应该是网上买的退货率太高了吧,以前那样的规则,商家完全是赔钱赚吆喝。”
也有不少消费者表示质疑,“优衣库最大的优势就是全国范围线上线下退换通道打通,这是任何别的品牌都做不到的。这下好了,这个优势没了,那官网还有什么用?官网退换还得赔十来块运费。”消费者张先生称,“原来那个服务挺好的,我就看中这点,所以每次都买很多。现在这样搞,以后根本不敢买了,买一大堆退货运费太多。估计以后销量要变少了。”
还有消费者忍不住吐槽,“有些衣服的特小码只有线上才有,实体店都试不到,实体店码数为什么不能齐全一些呢?”
截至目前,优衣库尚未对政策调整的深层逻辑和消费者反馈作出官方回应,但新规的争议已反映出品牌在成本管控与用户体验之间的平衡难题。如何在行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维持消费者忠诚度,或将成为其下一步需重点解决的问题。
经营溢利
同比下降约11%
优衣库这样的快时尚巨头,在中国市场正“踩下刹车”。
4月10日,优衣库母公司FAST RETAILING CO., LTD.(06288.HK)(下称“迅销集团”)发布2024至2025财年中期业绩(2024年9月至2025年2月),2024年9月1日至2025年2月28日,迅销集团实现综合收益17901亿日元,同比增长12.0%;综合经营溢利总额为3042亿日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3%;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2335亿日元,同比增长19.2%;综合毛利率同比提升0.4个百分点至53.3%。其中优衣库品牌收入在迅销集团总收入占比86.9%。
迅销集团在财报中表示,报告期内,日本优衣库事业分部、东南亚、印度、澳洲地区以及北美、欧洲地区优衣库收益及溢利皆获得大幅增长。
然而,迅销集团在前几年高增长的中国市场却“失速”了。
据财报,在大中华地区,迅销集团中国大陆市场综合收益同比下降约4%,经营溢利同比下降约11%。迅销集团表示,这主要是因为不同地区之间气温差距较以往较大,商品组合未能满足各地需求等。
这也不是优衣库首次在中国市场显现疲态。在2024财年(2023年9月1日至2024年8月31日),优衣库大中华地区实现收益同比增长9.2%;营业利润同比微增0.5%。尽管上述两项指标增长,但增速较此前已明显放缓。
优衣库退货新政:快时尚巨头在中国市场的艰难转身
优衣库一则退货政策调整公告,在平静的零售市场激起千层浪。这家以“服务至上”闻名的快时尚品牌,突然收紧了沿用多年的全渠道退货政策,将线上订单的退货渠道收至单一线上路径。在消费者争议与企业财报数据的交织中,我们得以窥见快时尚行业正在经历的深刻变革,以及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遭遇的转型阵痛。
优衣库此次政策调整,本质上是快时尚行业利润保卫战的关键战役。优衣库在中国市场保持“线上线下无差别退货”的十年间,其承担的隐性成本已累积成吞噬利润的巨兽,这也迫使企业必须重新审视这套曾经引以为傲的服务体系。
退货新政暴露了优衣库在中国市场的定位矛盾。过去十年间,其通过“数字旗舰店+实体体验”的双轮驱动,成功塑造了“服务标杆”的品牌形象。但当这种服务创新演变为财务负担时,企业不得不在品牌调性与经营安全之间作出取舍。
这场退货政策调整引发的风波,本质上是消费升级与企业升级不同步产生的摩擦。在电商渗透率高企的中国市场,优衣库需要重新校准其全渠道战略的平衡点。当曾经的行业标杆开始主动打破舒适区,这既是应对市场寒冬的无奈之举,也可能孕育着新商业模式的破茧契机。在消费者忠诚度与经营效率的天平上,优衣库的转身姿态,将为零售业的转型升级提供重要参照。
◆导报记者 于婉凝 济南报道
近日,有消费者在社交媒体上留言称,优衣库的退货政策出现调整,原来线上下单、线下门店退货的方式将在5月1日被取消,若需退货,只能选择线上寄回至指定地址。
有受访人士认为,优衣库此次退货政策调整的背后,或许是出于对企业成本管控的深层考量。时尚产业利润长期受高企退货率侵蚀,在此背景下,降本增效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策略,而此次退货政策的收紧,或许正是其优化运营成本的举措之一。
相关政策
确实将有所调整
4月24日,经济导报记者向优衣库济南多家门店确认,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线上订单退货政策确实将有所调整。自2025年5月1日起完成支付的线上订单(门店自提/门店急送订单除外),将不支持门店退货,退货仅支持退回线上指定地址;门店自提/门店急送订单如办理门店退货,仅支持至原自提门店办理。换货规则不变,仍支持至门店办理。
“5月1日起完成支付的门店自提订单和急送的订单,只有到原店铺才能退货。您如果不方便,可以叫跑腿来退,这样也是可以的。”优衣库济南世茂国际广场店的工作人员对经济导报记者表示,“换货的话,任意门店都是可以的,不一定要去原店铺。但是换货的要求比较严格了,只能是相同货号的商品”。
对于此次退货规则变动的原因,经济导报记者采访了多位工作人员,大部分店员表示并不清楚,有的低调表示,“因为公司业务调整”。
不过,针对优衣库这一退货新规,消费者给出不同态度。
在优衣库济南印象城店挑选衣服的王女士表示理解,“应该是网上买的退货率太高了吧,以前那样的规则,商家完全是赔钱赚吆喝。”
也有不少消费者表示质疑,“优衣库最大的优势就是全国范围线上线下退换通道打通,这是任何别的品牌都做不到的。这下好了,这个优势没了,那官网还有什么用?官网退换还得赔十来块运费。”消费者张先生称,“原来那个服务挺好的,我就看中这点,所以每次都买很多。现在这样搞,以后根本不敢买了,买一大堆退货运费太多。估计以后销量要变少了。”
还有消费者忍不住吐槽,“有些衣服的特小码只有线上才有,实体店都试不到,实体店码数为什么不能齐全一些呢?”
截至目前,优衣库尚未对政策调整的深层逻辑和消费者反馈作出官方回应,但新规的争议已反映出品牌在成本管控与用户体验之间的平衡难题。如何在行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维持消费者忠诚度,或将成为其下一步需重点解决的问题。
经营溢利
同比下降约11%
优衣库这样的快时尚巨头,在中国市场正“踩下刹车”。
4月10日,优衣库母公司FAST RETAILING CO., LTD.(06288.HK)(下称“迅销集团”)发布2024至2025财年中期业绩(2024年9月至2025年2月),2024年9月1日至2025年2月28日,迅销集团实现综合收益17901亿日元,同比增长12.0%;综合经营溢利总额为3042亿日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3%;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2335亿日元,同比增长19.2%;综合毛利率同比提升0.4个百分点至53.3%。其中优衣库品牌收入在迅销集团总收入占比86.9%。
迅销集团在财报中表示,报告期内,日本优衣库事业分部、东南亚、印度、澳洲地区以及北美、欧洲地区优衣库收益及溢利皆获得大幅增长。
然而,迅销集团在前几年高增长的中国市场却“失速”了。
据财报,在大中华地区,迅销集团中国大陆市场综合收益同比下降约4%,经营溢利同比下降约11%。迅销集团表示,这主要是因为不同地区之间气温差距较以往较大,商品组合未能满足各地需求等。
这也不是优衣库首次在中国市场显现疲态。在2024财年(2023年9月1日至2024年8月31日),优衣库大中华地区实现收益同比增长9.2%;营业利润同比微增0.5%。尽管上述两项指标增长,但增速较此前已明显放缓。
优衣库退货新政:快时尚巨头在中国市场的艰难转身
优衣库一则退货政策调整公告,在平静的零售市场激起千层浪。这家以“服务至上”闻名的快时尚品牌,突然收紧了沿用多年的全渠道退货政策,将线上订单的退货渠道收至单一线上路径。在消费者争议与企业财报数据的交织中,我们得以窥见快时尚行业正在经历的深刻变革,以及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遭遇的转型阵痛。
优衣库此次政策调整,本质上是快时尚行业利润保卫战的关键战役。优衣库在中国市场保持“线上线下无差别退货”的十年间,其承担的隐性成本已累积成吞噬利润的巨兽,这也迫使企业必须重新审视这套曾经引以为傲的服务体系。
退货新政暴露了优衣库在中国市场的定位矛盾。过去十年间,其通过“数字旗舰店+实体体验”的双轮驱动,成功塑造了“服务标杆”的品牌形象。但当这种服务创新演变为财务负担时,企业不得不在品牌调性与经营安全之间作出取舍。
这场退货政策调整引发的风波,本质上是消费升级与企业升级不同步产生的摩擦。在电商渗透率高企的中国市场,优衣库需要重新校准其全渠道战略的平衡点。当曾经的行业标杆开始主动打破舒适区,这既是应对市场寒冬的无奈之举,也可能孕育着新商业模式的破茧契机。在消费者忠诚度与经营效率的天平上,优衣库的转身姿态,将为零售业的转型升级提供重要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