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承德”建设是新时代推进承德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目标,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党和国家关于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具有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鲜明特征,为“魅力承德”建设提供了实践的路线图,现实意义重大。习近平文化思想为“魅力承德”建设提供了强大政治引领和科学行动指南,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并全面引领“魅力承德”建设已成为承德市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重要课题。
一、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魅力承德”建设的价值意蕴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提出了很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2023年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阐释了习近平文化思想,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魅力承德”建设应遵循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价值意蕴,提升承德文化软实力,增强承德特色文化影响力。
(一)“魅力承德”建设原则
坚定政治立场和文化自信,明确“魅力承德”建设的政治方向,坚定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深入挖掘承德地区文化,推动承德地区魅力文化建设,丰富中华民族文化历史价值。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对“三个自信”进行拓展完善,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并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承德地区始于秦汉,发展于隋唐,兴于明清,尤其在清朝时期,承德作为第二政治中心,吸引众多少数民族和宗教人士前来觐见、交流,汇集了汉族、蒙古族、回族、满族等多个民族文化,促进了文化交流与认同,成为民族文化大融合的典范名城。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其既是民族工作的主线,又是民族文化融合的主题,承德作为民族文化融合典范名城,需坚定文化自信,明晰历史发展脉络,强化民族融合文化的魅力。
(二)“魅力承德”建设使命
以守正创新的态度,推动承德地区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凸显“魅力承德”时代价值。承德地区文化特征鲜明,既有以避暑山庄为代表的古代园林集大成者的建筑文化,又有以外八庙为代表的吸收了蒙、藏等民族文化的多民族艺术文化;既有丰富多彩的宗教文化,还有多民族融合过程中形成的独特民俗文化;既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宁满族剪纸,又有河北梆子、清音会等戏曲及音乐文化,可谓如斑斓星河一样浩繁灿烂。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必须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阐发和保护。“魅力承德”建设使命即加大对地区优秀传统文化培植力度,使传统文化不断线、不走样,同时应新时代文化之变,在丰富内容、拓展形式、增强意蕴等方向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打造群众喜闻乐见的地区文化。
(三)“魅力承德”建设方法
坚持“两个结合”,以理实一体的思维,讲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承德故事,赋能“魅力承德”现实价值。承德地区在中国革命时期、建设和改革时期涌现出很多英雄人物、感人故事;新时代以来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践行新发展理念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绿色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过程中,涌现出很多先进村镇、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事迹,均属于“魅力承德”生动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承德故事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也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真实写照,兼具理论与实践价值。
二、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魅力承德”建设方向
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文化、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时代之问,为“魅力承德”建设提供了清晰的行动指南。“魅力承德”建设应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根本的理论指导和实践遵循,明确建设方向,持续发力。
(一)继往开来创新宣传引领
新时代承德文化宣传工作应坚持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导,将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河北重要讲话精神融入“魅力承德”建设之中,以承德地区特色文化为底色,坚定宣传的政治立场,响应时代呼唤创新宣传方法,唱响主旋律、营造正能量,讲好塞罕坝精神等绿色发展故事,讲活承德民族融合等团结奋进故事,讲透新时代和合承德协调发展故事,用承德故事感染人、打动人、吸引人。在创新宣传方式上,充分利用好新媒体传播平台,通过短视频、动漫、热点宣传吸引人,打造沉浸式、体验式等参与式文化形式打动人,培育专业讲解队伍和宣讲人才下沉到基层感染人,以实现宣传工作的创新发展。
(二)明体达用推进文化引领
习近平文化思想“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鲜明品格是在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文化发展实践中形成的,标志着党对文化发展规律认识实现了新的质的飞跃。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就是要“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是引领“魅力承德”建设实现文化自觉和历史主动的指南针,“魅力承德”建设需要在“体”“用”结合中激活承德地区特色文化活力,为承德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助力和坚实的文化支撑。“魅力承德”建设首先需要以“体”为本,坚实文化底蕴,不断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建筑文化、皇家文化、民俗文化、生态文化、革命文化等资源,明确诸多文化中蕴含的民族精神和地区特质,把握好承德文化的“体”,夯实文化建设根基。其次,要以“用”为要,创新文化表达方法论,以“文化+旅游”激发文化经济作用,以“文化+康养”拓展文化产业外延,以“文化+科技”畅通文化传播通道,以“文化+创意”激发文化创新活力,实现文化内涵的创造性转化。
(三)系统整体突出价值引领
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系统观念,强调文化系统内部不同文化要素之间的互补,注重对文化工作进行整体性部署,注重发挥文化在整个社会系统中的作用。习近平文化思想中第三个“着力”是“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抓实做好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能够为“魅力承德”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价值引领的实现离不开地域文化价值的融合发展、时代价值的整体呈现、文化产业价值的红利释放和居民道德和素质建设的显著提升。“魅力承德”建设要素多元,应从整体角度出发,运用系统思维,明确不同要素的结构和功能,厘清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发挥整体性质和功能,以全面、协调的方式解决问题。在整体建设之中,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流价值地位不能动摇,推进承德和合文化、民族文化、建筑文化、生态文化、革命文化、建设文化交融互促。
(四)人民至上实现情感引领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物质文化的创造者,是精神文化的创造者,也是变革社会的决定性力量,曾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人民群众既是精神文化的创造主体,又是文化成果的享有者和获得者。人民性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价值导向,重视人民群众文化情感,打造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是建设“魅力承德”的应有之义。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日益强烈,“魅力承德”的建设应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引领下,坚持人民至上的原则,重视人民群众的文化情感诉求,提升文化温度,以期实现情感共鸣,增进精神力量。首先,要建设贴合民众需求的文化场馆、口袋公园等文化场所,让群众文化活动有依托。其次,要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民俗节和文艺汇演,让文化活动有群众参与,提升参与度和认同感。再次,鼓励群众在场所、民俗节、各种网络平台等进行丰富多彩的文化创作,实现文化作品的供给侧改革。
三、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魅力承德”建设策略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思想指南,对于“魅力承德”建设策略具有重要的引领意义。文化自信“离不开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知和运用”,新时代“魅力承德”建设策略构建必须在文化自觉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对承德地区历史、文化的认知,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以“两个结合”为实践遵循,秉持“明体达用、体用结合”的鲜明品格,开拓创新、持续发力。
(一)引领培育承德新质产业文化魅力
创新性是习近平文化思想蕴含的重要战略思维,将创新融入文化建设之中是引领培育承德新质产业文化魅力的关键一招。坚持运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创新思维,能极大促进“魅力承德”文化建设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助力承德培育出新质产业文化业态和新文化消费模式,促进文化经济繁荣发展的同时,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和自信心。
(二)引领增强承德绿色生态文化魅力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塞罕坝,号召全党全社会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弘扬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魅力承德”建设的两条主线,二者并行不悖,具有双重引领的作用,生态文明思想固本培元,文化思想彰显地域特色,相辅相成共同引领承德绿色生态文化焕发时代魅力,实现绿色发展。
(三)引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魅力
习近平文化思想运用历史思维和辩证思维看待中华民族文化,坚持在大历史观中看待中华文化,运用矛盾普遍性原理探究文化发展规律,在矛盾的特殊性原理中把握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承德作为河北省少数民族人口和自治县最多的地级市,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标志性地区。坚持运用习近平文化思想历史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够引领承德塑造中华民族文化魅力,从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拓展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宽度与厚度,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民族关系团结和睦的良好局面。
(四)引领构建新时代和合承德文化魅力
习近平文化思想提出“七个着力”的重大要求,其中第二个“着力”要求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其中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境界“和合”理念。“和合”理念与承德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承德可谓因和而建、因合而生,“和合承德”也成为承德市的形象宣传用语。新时代,习近平文化思想赋予了和合承德文化新的魅力,引领塑造着具有现代城市美学的和合城市文化、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和美乡村文化,形成城乡协调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和合承德文化魅力。
【作者任浩工作单位系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韩双双工作单位系隆化县第一中学。本文系2024年度承德市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一般课题“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魅力承德’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243089)】
一、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魅力承德”建设的价值意蕴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提出了很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2023年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阐释了习近平文化思想,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魅力承德”建设应遵循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价值意蕴,提升承德文化软实力,增强承德特色文化影响力。
(一)“魅力承德”建设原则
坚定政治立场和文化自信,明确“魅力承德”建设的政治方向,坚定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深入挖掘承德地区文化,推动承德地区魅力文化建设,丰富中华民族文化历史价值。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对“三个自信”进行拓展完善,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并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承德地区始于秦汉,发展于隋唐,兴于明清,尤其在清朝时期,承德作为第二政治中心,吸引众多少数民族和宗教人士前来觐见、交流,汇集了汉族、蒙古族、回族、满族等多个民族文化,促进了文化交流与认同,成为民族文化大融合的典范名城。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其既是民族工作的主线,又是民族文化融合的主题,承德作为民族文化融合典范名城,需坚定文化自信,明晰历史发展脉络,强化民族融合文化的魅力。
(二)“魅力承德”建设使命
以守正创新的态度,推动承德地区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凸显“魅力承德”时代价值。承德地区文化特征鲜明,既有以避暑山庄为代表的古代园林集大成者的建筑文化,又有以外八庙为代表的吸收了蒙、藏等民族文化的多民族艺术文化;既有丰富多彩的宗教文化,还有多民族融合过程中形成的独特民俗文化;既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宁满族剪纸,又有河北梆子、清音会等戏曲及音乐文化,可谓如斑斓星河一样浩繁灿烂。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必须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阐发和保护。“魅力承德”建设使命即加大对地区优秀传统文化培植力度,使传统文化不断线、不走样,同时应新时代文化之变,在丰富内容、拓展形式、增强意蕴等方向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打造群众喜闻乐见的地区文化。
(三)“魅力承德”建设方法
坚持“两个结合”,以理实一体的思维,讲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承德故事,赋能“魅力承德”现实价值。承德地区在中国革命时期、建设和改革时期涌现出很多英雄人物、感人故事;新时代以来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践行新发展理念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绿色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过程中,涌现出很多先进村镇、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事迹,均属于“魅力承德”生动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承德故事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也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真实写照,兼具理论与实践价值。
二、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魅力承德”建设方向
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文化、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时代之问,为“魅力承德”建设提供了清晰的行动指南。“魅力承德”建设应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根本的理论指导和实践遵循,明确建设方向,持续发力。
(一)继往开来创新宣传引领
新时代承德文化宣传工作应坚持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导,将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河北重要讲话精神融入“魅力承德”建设之中,以承德地区特色文化为底色,坚定宣传的政治立场,响应时代呼唤创新宣传方法,唱响主旋律、营造正能量,讲好塞罕坝精神等绿色发展故事,讲活承德民族融合等团结奋进故事,讲透新时代和合承德协调发展故事,用承德故事感染人、打动人、吸引人。在创新宣传方式上,充分利用好新媒体传播平台,通过短视频、动漫、热点宣传吸引人,打造沉浸式、体验式等参与式文化形式打动人,培育专业讲解队伍和宣讲人才下沉到基层感染人,以实现宣传工作的创新发展。
(二)明体达用推进文化引领
习近平文化思想“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鲜明品格是在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文化发展实践中形成的,标志着党对文化发展规律认识实现了新的质的飞跃。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就是要“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是引领“魅力承德”建设实现文化自觉和历史主动的指南针,“魅力承德”建设需要在“体”“用”结合中激活承德地区特色文化活力,为承德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助力和坚实的文化支撑。“魅力承德”建设首先需要以“体”为本,坚实文化底蕴,不断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建筑文化、皇家文化、民俗文化、生态文化、革命文化等资源,明确诸多文化中蕴含的民族精神和地区特质,把握好承德文化的“体”,夯实文化建设根基。其次,要以“用”为要,创新文化表达方法论,以“文化+旅游”激发文化经济作用,以“文化+康养”拓展文化产业外延,以“文化+科技”畅通文化传播通道,以“文化+创意”激发文化创新活力,实现文化内涵的创造性转化。
(三)系统整体突出价值引领
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系统观念,强调文化系统内部不同文化要素之间的互补,注重对文化工作进行整体性部署,注重发挥文化在整个社会系统中的作用。习近平文化思想中第三个“着力”是“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抓实做好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能够为“魅力承德”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价值引领的实现离不开地域文化价值的融合发展、时代价值的整体呈现、文化产业价值的红利释放和居民道德和素质建设的显著提升。“魅力承德”建设要素多元,应从整体角度出发,运用系统思维,明确不同要素的结构和功能,厘清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发挥整体性质和功能,以全面、协调的方式解决问题。在整体建设之中,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流价值地位不能动摇,推进承德和合文化、民族文化、建筑文化、生态文化、革命文化、建设文化交融互促。
(四)人民至上实现情感引领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物质文化的创造者,是精神文化的创造者,也是变革社会的决定性力量,曾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人民群众既是精神文化的创造主体,又是文化成果的享有者和获得者。人民性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价值导向,重视人民群众文化情感,打造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是建设“魅力承德”的应有之义。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日益强烈,“魅力承德”的建设应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引领下,坚持人民至上的原则,重视人民群众的文化情感诉求,提升文化温度,以期实现情感共鸣,增进精神力量。首先,要建设贴合民众需求的文化场馆、口袋公园等文化场所,让群众文化活动有依托。其次,要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民俗节和文艺汇演,让文化活动有群众参与,提升参与度和认同感。再次,鼓励群众在场所、民俗节、各种网络平台等进行丰富多彩的文化创作,实现文化作品的供给侧改革。
三、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魅力承德”建设策略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思想指南,对于“魅力承德”建设策略具有重要的引领意义。文化自信“离不开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知和运用”,新时代“魅力承德”建设策略构建必须在文化自觉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对承德地区历史、文化的认知,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以“两个结合”为实践遵循,秉持“明体达用、体用结合”的鲜明品格,开拓创新、持续发力。
(一)引领培育承德新质产业文化魅力
创新性是习近平文化思想蕴含的重要战略思维,将创新融入文化建设之中是引领培育承德新质产业文化魅力的关键一招。坚持运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创新思维,能极大促进“魅力承德”文化建设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助力承德培育出新质产业文化业态和新文化消费模式,促进文化经济繁荣发展的同时,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和自信心。
(二)引领增强承德绿色生态文化魅力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塞罕坝,号召全党全社会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弘扬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魅力承德”建设的两条主线,二者并行不悖,具有双重引领的作用,生态文明思想固本培元,文化思想彰显地域特色,相辅相成共同引领承德绿色生态文化焕发时代魅力,实现绿色发展。
(三)引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魅力
习近平文化思想运用历史思维和辩证思维看待中华民族文化,坚持在大历史观中看待中华文化,运用矛盾普遍性原理探究文化发展规律,在矛盾的特殊性原理中把握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承德作为河北省少数民族人口和自治县最多的地级市,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标志性地区。坚持运用习近平文化思想历史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够引领承德塑造中华民族文化魅力,从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拓展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宽度与厚度,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民族关系团结和睦的良好局面。
(四)引领构建新时代和合承德文化魅力
习近平文化思想提出“七个着力”的重大要求,其中第二个“着力”要求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其中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境界“和合”理念。“和合”理念与承德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承德可谓因和而建、因合而生,“和合承德”也成为承德市的形象宣传用语。新时代,习近平文化思想赋予了和合承德文化新的魅力,引领塑造着具有现代城市美学的和合城市文化、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和美乡村文化,形成城乡协调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和合承德文化魅力。
【作者任浩工作单位系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韩双双工作单位系隆化县第一中学。本文系2024年度承德市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一般课题“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魅力承德’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24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