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荣成市以全国首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为契机,创新将“美德信用”体系融入基层治理,通过量化美德行为、创新激励机制、拓宽应用场景,探索出一条“美德信用赋能基层治理、基层治理厚植文明基因”的良性循环路径。如今,“信用积分”成为群众参与治理的“通行证”,“美德行为”化作基层善治的“催化剂”,“美德信用”机制成为助力基层治理、赋能乡村振兴的有效抓手。
构建“美德+信用”
双轮驱动体系
荣成市坚持美德信用双轮驱动、同频共振,针对基层治理中好人好事难以量化的痛点,创新推出“美德+信用”机制,打造“行为量化—积分激励—治理协同”的全链条机制,为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等各项工作注入了强劲动力。
出台《美德信用积分管理办法》《志愿者考核和信用管理办法》等文件,将志愿服务、慈善捐助、好人好事等10大类30项美德行为,作为信用加分重要依据,通过“积分+兑换”“表彰+激励”,把美德信用积分与评先选优、福利待遇、享受便民服务等挂钩,200多个村居开设“美德信用超市”,村民凭积分兑换生活用品,点滴善行皆可兑换成“信用财富”,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被全面激活。
打造“信用+治理”
多维实践阵地
荣成市将美德信用嵌入基层治理全场景,个人美德信用达到AAA级,即可享受“信用贷”“信用医”等210多项守信激励产品;连续6年举办文明实践“志愿荣成”公益典礼,表彰文明实践先进典型1.3万余个,以“小积分”撬动“大治理”,引领全社会倡树更加坚定、正向、积极的价值导向。
线上,开发网上“美德信用大集”,设立“美德信用”激励专区,组织200多家爱心企业入驻,发布美德信用激励产品以及商家满减优惠等,吸引市民参与线上兑换活动1万多场次。线下,每年3月,市镇村三级同步启动“美德信用宣传月”活动,打造了追梦讲堂、美德信用街区、爱心浴室等“美德信用”应用场景1500余个,乡村治理由“村里事”变“家里事”,农村不文明行为由13.8%下降到不足5%。
书写“善治+幸福”
共生答卷
荣成市以“美德信用”为支点,撬动基层治理的新格局。治理共同体从“单兵作战”到“协同共治”。在美德信用的影响下,全市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组织发展到1550支,注册志愿者突破20.8万人,每月发起“五为”文明实践活动6000多场次。在农村,全市200多个村取消保洁员岗位,村居环境维护工作由文明实践志愿者主动挑起大梁;在社区,居民们主动参与社区活动策划、公共设施维护、邻里互帮互助,群众凝聚力和向心力显著增强。
文明范式从“要我文明”到“我要文明”。随着“一城仁爱风”城市品牌建设,涌现出一大批事迹突出、品德高尚、群众认可、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先进模范,全市1人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18人当选“中国好人”,在全社会营造起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2024年的“一城仁爱风”荣成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之夜,通过制度设计让“美德可量化”,通过场景创新让“信用有价值”,通过共建共享让“治理有温度”。 (李钟芸)
构建“美德+信用”
双轮驱动体系
荣成市坚持美德信用双轮驱动、同频共振,针对基层治理中好人好事难以量化的痛点,创新推出“美德+信用”机制,打造“行为量化—积分激励—治理协同”的全链条机制,为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等各项工作注入了强劲动力。
出台《美德信用积分管理办法》《志愿者考核和信用管理办法》等文件,将志愿服务、慈善捐助、好人好事等10大类30项美德行为,作为信用加分重要依据,通过“积分+兑换”“表彰+激励”,把美德信用积分与评先选优、福利待遇、享受便民服务等挂钩,200多个村居开设“美德信用超市”,村民凭积分兑换生活用品,点滴善行皆可兑换成“信用财富”,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被全面激活。
打造“信用+治理”
多维实践阵地
荣成市将美德信用嵌入基层治理全场景,个人美德信用达到AAA级,即可享受“信用贷”“信用医”等210多项守信激励产品;连续6年举办文明实践“志愿荣成”公益典礼,表彰文明实践先进典型1.3万余个,以“小积分”撬动“大治理”,引领全社会倡树更加坚定、正向、积极的价值导向。
线上,开发网上“美德信用大集”,设立“美德信用”激励专区,组织200多家爱心企业入驻,发布美德信用激励产品以及商家满减优惠等,吸引市民参与线上兑换活动1万多场次。线下,每年3月,市镇村三级同步启动“美德信用宣传月”活动,打造了追梦讲堂、美德信用街区、爱心浴室等“美德信用”应用场景1500余个,乡村治理由“村里事”变“家里事”,农村不文明行为由13.8%下降到不足5%。
书写“善治+幸福”
共生答卷
荣成市以“美德信用”为支点,撬动基层治理的新格局。治理共同体从“单兵作战”到“协同共治”。在美德信用的影响下,全市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组织发展到1550支,注册志愿者突破20.8万人,每月发起“五为”文明实践活动6000多场次。在农村,全市200多个村取消保洁员岗位,村居环境维护工作由文明实践志愿者主动挑起大梁;在社区,居民们主动参与社区活动策划、公共设施维护、邻里互帮互助,群众凝聚力和向心力显著增强。
文明范式从“要我文明”到“我要文明”。随着“一城仁爱风”城市品牌建设,涌现出一大批事迹突出、品德高尚、群众认可、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先进模范,全市1人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18人当选“中国好人”,在全社会营造起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2024年的“一城仁爱风”荣成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之夜,通过制度设计让“美德可量化”,通过场景创新让“信用有价值”,通过共建共享让“治理有温度”。 (李钟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