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质生产力是目前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国有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主体,对企业进行思政工作赋能新质生产力意义重大。然而,现在内外环境变化,国企员工思想更趋多元,生产力新质发展也对思政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国有企业思政工作必须在理念、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让员工得到创新,凝聚发展合力。鉴于此,本文立足国企思政工作,探索其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创新路径,助力国企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国有企业;思政工作;新质生产力;创新
新时代下国企思政工作迎来了新挑战。对此,思政工作者务必要提高认知,准确了解党中央决策部署,明确自身使命。在此背景下,如何做好思政工作,赋能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亟待解决的课题。这需要工作者多进行思考,认真研究,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一、国有企业思政工作赋能新质生产力创新的意义
(一)推动国企生产力升级转型
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国有企业面临着从传统生产模式向新兴、高端生产模式的转变。这对思政工作的创新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创新思政工作,能帮助员工更好地理解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价值,理解企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同时,思政工作可引导员工树立创新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学习新技术、新管理理念,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主动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此外,创新的思政工作能凝聚员工的力量,形成强大的团队合力,为企业攻克技术难关、优化生产流程、开拓新市场提供坚实的思想保障,助力国有企业在新质生产力领域实现快速高效的发展,促进企业整体生产力的升级转型[1]。
(二)增强国企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能力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伴随着科技的快速进步、市场环境的急剧变化以及各种新思想观念的冲击。国有企业要在这样的环境中稳健发展,就必须具备强大的适应能力。创新思政工作有助于增强企业的这种适应能力。
其一,思政工作可以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让其在面对新质生产力带来的变化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勇于迎接挑战。通过开展思政教育活动,企业能帮助员工充分理解国家的政策和市场趋势,使员工能够及时调整自身的工作方式和思维模式,更好地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其二,思政工作有利于促进企业内部的沟通与协作,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使企业在面对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问题时,可以迅速做出反应,协同各方力量解决问题,从而增强国有企业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整体能力[2]。
二、国有企业思政工作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创新策略
(一)按照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创新思政教育理念
思政教育理念的更新是推进国企思政工作与新质生产力融合的基础。国有企业要树立“以人为本、创新驱动”的思政教育理念,认知到员工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要素。企业应改变传统的思政教育单纯灌输理论的模式,注重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思维。
大型国有企业可以在实际工作中构建“双导师”制度,给每个员工配备思政导师和技术导师。思政导师关注员工的思想动态,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价值观;技术导师帮助员工提高专业技能,掌握新质生产力所需的前沿技术知识。通过定期组织“双导师”与员工的三方交流会议,使员工能及时从思想上和技术上得到指导,在工作中积极探索创新。此外,在企业新产品研发项目中,员工在“双导师”制度的激励下,积极应用新技术、新思维,缩短研发周期,提升产品竞争力,实现了思政教育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有效结合[3]。
(二)丰富思政教育内容,融入新质生产力知识体系
丰富且与时俱进的思政教育内容是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对此,国有企业要将与新质生产力相关的理论知识、技术成果以及行业动态等纳入思政教育内容中。
一方面,开展专题思政课程,讲授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发展趋势以及对企业战略意义,让员工了解行业前沿知识;另一方面将企业在新质生产力方面的发展规划、项目案例作为思政教育素材,增强员工的认同感和使命感。
比如一个智能制造企业在思政教育中开设了“新质生产力与智能制造”课程,课程由企业内的技术专家以及外部的行业学者共同授课。除了介绍智能制造技术原理、应用场景外,还介绍了企业智能化升级的成功经验和挑战。员工通过学习此课程,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就能比较深刻理解企业智能化转型的战略目标,积极参与生产线智能化改造项目,提出许多优化建议,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企业在新质生产力发展道路上稳步前进[4]。
(三)拓展思政教育渠道,运用新媒体技术提升效果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国企思政教育提供了新的渠道和手段。国有企业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构建多元化的思政教育平台。
首先,打造企业思政教育App或公众号,经常推送思政知识、行业动态、先进事迹等内容,让员工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其次,采用直播、短视频等形式开展线上思政教育活动,增强教育的互动性和吸引力。
例如,某化工企业通过新媒体平台开展“新质生产力大家谈”。特邀企业领导、技术骨干和一线员工共同参与直播。直播过程中,大家围绕新质生产力在化工行业的应用,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等话题展开讨论,分享各自的见解和经验。员工只要通过手机就可以参与互动,提出问题和意见。这种形式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吸引大量员工参与,激发了员工的创新热情,在企业内部形成了良好的创新氛围,有力地促进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四)建立思政工作与生产经营融合机制,保障创新成效
构建思政工作与生产经营融合机制,是思政工作赋能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保障。国有企业要建立健全思政工作成效考核评价体系,将思政工作成效与员工的绩效考核、职业发展挂钩,鼓励员工积极参与思政学习与创新实践;成立跨部门的思政工作与生产经营融合小组,统筹协调各项工作,及时解决融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以某建筑企业为例,企业制定了一套完整的考核评价方案,把员工在思政学习中的表现、对新质生产力理念的运用情况以及在工作中的创新成果纳入绩效考核指标中。与此同时,组织企业党委成员、各业务部门负责人组成融合小组。在承接的大型建筑项目中,融合小组协调各方资源,促进思政工作与项目建设紧密结合。通过开展思政教育活动,提高员工的责任意识和创新能力,员工在项目中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不但改善了工程质量,还降低了成本,实现了思政工作与生产经营的深度融合,为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给予了有力支持[5]。
三、结语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思政工作对新质生产力的赋能创新具有重要意义且路径多样。在今后的工作中,国有企业要继续探索,不断深化思政工作改革。紧密结合时代发展趋势,持续优化教育理念、内容、渠道及融合机制,让思政工作与新质生产力发展深度交融。同时,企业应敏锐捕捉行业变化,以创新为驱动,不断调整思政工作策略,持续激发员工活力,推动国有企业在新质生产力的赛道上稳步前行,为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关键力量。
参考文献:
[1]周文,叶蕾.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与新质生产力:改革方向与制度安排[J].财经问题研究,2025(2):17-28.
[2]李雪峰,钱兴胜.构建“1466”党建引领品牌赋能新模式助推国有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J].企业家,2022(S2):383-384.
[3]王烨.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策略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社会科学,2024(12):096-098.
[4]许俊佶.做实做强国企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与思考——以无锡市太湖鼋头渚风景区为例[J].江南论坛,2022(11):78-80.
[5]杨倩.国有企业思政工作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创新实践[J].中国石化,2025(1):79-80.
(作者单位:吉林森林工业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