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东海洋经济持续呈现绿色低碳加快转型发展的良好态势。 |
◆导报记者 杜杨 济南报道
目前,山东已获批建设威海与日照两个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在“远洋渔业和海洋牧场”,以及“国际物流与航运服务创新发展”等方面承担了先行先试的创建任务。
此外,青岛拥有全国约五分之一涉海科研机构、全国三分之一海洋高端人才,正进一步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区域经济所副研究员马方奎认为,青岛作为山东海洋经济发展的龙头,拥有一系列国字号的海洋科创平台和海洋开放平台,具备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突出优势。
建设双示范区
分工协调发展
威海、日照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建设始于2018年。那年的11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关于建设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通知》,明确了14个示范区名单,以及这些示范区的主要示范任务。
至此,负责“发展远洋渔业和海洋牧场,推动传统海洋渔业转型升级和海洋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的山东威海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以及负责“推动国际物流与航运服务创新发展,开展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的山东日照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正式设立。
马方奎表示,“首批示范区建设主要考虑发挥各市和各园区在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产业发展上的比较优势,通过创新引领、改革赋能和产业集聚,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各具特色的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有力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促进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优化涉海资源要素配置,推进海洋高水平开放合作,来引领全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示范区的建设起到了明显的带动作用。据山东省海洋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称,2024年山东省海洋生产总值18011.8亿元,全省海洋经济持续呈现发展动能充沛、绿色低碳转型加快、科技创新能力提升、高水平对外合作加强的良好态势。
其中,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等4个千亿级支柱产业共实现增加值6249.3亿元,同比增长6.7%,占全省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的77.5%,对全省海洋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8%,“主引擎”作用显著;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等4个新兴产业共实现增加值558.6亿元,同比增长7.3%,占全省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的6.9%。
布局海洋科创
增加科技供给
在威海、日照之外,青岛也成为发展现代海洋经济的一个焦点。
据了解,2024年山东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发展实现新突破:全省海洋科研教育实现增加值1044.5亿元,比上年增长3.8%,首次跃居全国第一。同时,海洋人才引育步伐加快:实施“泰山产业领军人才蓝色人才专项”,累计引进培育涉海高层次人才224名。在鲁海洋界院士22人,约占全国三分之一;海洋领域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0名,数量居全国首位。
青岛拥有全国约五分之一涉海科研机构、全国三分之一海洋高端人才,近年来更是选择科技创新作为发展突破口,通过强化基础研究、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完善海洋人才梯队、推动科研与产业深度融合,进一步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海洋科技创新中心。
下一步,山东将加大海洋领域高水平科技供给,布局实施15项左右海洋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强化科技创新平台支撑引领作用,优化完善山东海洋领域科技创新平台体系;优化海洋领域科技创新环境,不断提升创新策源能力;强化海洋领域科技成果转化,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
马方奎认为,示范区的建设任务之一,便是探索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和发展模式,促进形成海洋新质生产力;“在新发展阶段,示范区的建设必须推进海洋领域体制机制创新,并且推动海洋领域科技创新和技术升级。也只有这样,我们在海洋产业集聚、陆海统筹发展、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海洋权益保护等方面,才会实现重大突破,才会有力支撑海洋强国的加快建设。”
目前,山东已获批建设威海与日照两个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在“远洋渔业和海洋牧场”,以及“国际物流与航运服务创新发展”等方面承担了先行先试的创建任务。
此外,青岛拥有全国约五分之一涉海科研机构、全国三分之一海洋高端人才,正进一步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区域经济所副研究员马方奎认为,青岛作为山东海洋经济发展的龙头,拥有一系列国字号的海洋科创平台和海洋开放平台,具备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突出优势。
建设双示范区
分工协调发展
威海、日照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建设始于2018年。那年的11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关于建设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通知》,明确了14个示范区名单,以及这些示范区的主要示范任务。
至此,负责“发展远洋渔业和海洋牧场,推动传统海洋渔业转型升级和海洋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的山东威海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以及负责“推动国际物流与航运服务创新发展,开展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的山东日照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正式设立。
马方奎表示,“首批示范区建设主要考虑发挥各市和各园区在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产业发展上的比较优势,通过创新引领、改革赋能和产业集聚,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各具特色的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有力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促进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优化涉海资源要素配置,推进海洋高水平开放合作,来引领全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示范区的建设起到了明显的带动作用。据山东省海洋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称,2024年山东省海洋生产总值18011.8亿元,全省海洋经济持续呈现发展动能充沛、绿色低碳转型加快、科技创新能力提升、高水平对外合作加强的良好态势。
其中,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等4个千亿级支柱产业共实现增加值6249.3亿元,同比增长6.7%,占全省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的77.5%,对全省海洋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8%,“主引擎”作用显著;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等4个新兴产业共实现增加值558.6亿元,同比增长7.3%,占全省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的6.9%。
布局海洋科创
增加科技供给
在威海、日照之外,青岛也成为发展现代海洋经济的一个焦点。
据了解,2024年山东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发展实现新突破:全省海洋科研教育实现增加值1044.5亿元,比上年增长3.8%,首次跃居全国第一。同时,海洋人才引育步伐加快:实施“泰山产业领军人才蓝色人才专项”,累计引进培育涉海高层次人才224名。在鲁海洋界院士22人,约占全国三分之一;海洋领域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0名,数量居全国首位。
青岛拥有全国约五分之一涉海科研机构、全国三分之一海洋高端人才,近年来更是选择科技创新作为发展突破口,通过强化基础研究、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完善海洋人才梯队、推动科研与产业深度融合,进一步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海洋科技创新中心。
下一步,山东将加大海洋领域高水平科技供给,布局实施15项左右海洋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强化科技创新平台支撑引领作用,优化完善山东海洋领域科技创新平台体系;优化海洋领域科技创新环境,不断提升创新策源能力;强化海洋领域科技成果转化,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
马方奎认为,示范区的建设任务之一,便是探索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和发展模式,促进形成海洋新质生产力;“在新发展阶段,示范区的建设必须推进海洋领域体制机制创新,并且推动海洋领域科技创新和技术升级。也只有这样,我们在海洋产业集聚、陆海统筹发展、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海洋权益保护等方面,才会实现重大突破,才会有力支撑海洋强国的加快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