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导报 > 理论

“两路”精神与青藏铁路精神的同质关联

2025-03-26 作者: 井含娇 来源: 经济导报
  摘要:“两路”精神与青藏铁路精神同属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脉络,其形成发展都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内涵特质与价值目标上呈现内在契合,彰显同脉同源的深层关联,共同指向维护国家统一、边疆安宁,促进民族团结、实现民族复兴的初心使命。
  关键词:“两路”精神;青藏铁路精神;同质关联
  “两路”精神与青藏铁路精神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依托党的领导和中华文化根基,为助推民族地区繁荣振兴与民族复兴伟业构筑起坚实的精神支撑,是中国精神的强劲彰显。
  一、“两路”精神与青藏铁路精神领导核心一致,都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两路”与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是新中国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重大建设成就。回望“两路”与青藏铁路的修筑与养护,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是贯穿始终的政治主线。
  (一)政治领导是“两路”精神与青藏铁路精神形成的实践保证
  党作为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坚持政治领导是发挥其领导核心地位的根本保障。修建进藏路线是党中央及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夙愿。“两路”的修筑源自新中国成立之初为确保进藏部队的物资供应,于1954年成功通车。这不仅是实现和平解放西藏协议的关键一环,也是西藏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石[1]。青藏铁路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至1984年仅建成了西宁至格尔木段。历经改革开放二十余年发展,在党中央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于2006年实现全线贯通。在“两路”与青藏铁路修建过程中,我党立足国情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研判国情实际,指明发展方向,制定并实施了包括“全国上下一盘棋”“一面进军、一面修路”等政策,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勠力同心投身建设事业。实践表明,从规划到实施,党始终发挥核心作用,为“两路”精神与青藏铁路精神的形成提供了根本保障。
  (二)组织领导是“两路”精神与青藏铁路精神形成的主体力量
  组织领导依托党的各级组织、干部和党员架构,实施对人民的组织引领,是彰显党的领导核心地位的关键路径。在“两路”及青藏铁路建设中,党组织与党员是其形成的主体力量。党中央成立如青藏铁路建设领导小组、康藏公路工程委员会及青藏公路指挥部等机构,整合建设单位与科研力量,通过科学决策攻克气候、地质等难题。此外,党员以先锋姿态践行使命,政委穰明德“自留险途”勘察开路、慕生忠将军率部突破昆仑天险、杨海银带伤坚守冻土施工。无数基层党员在筑路一线创新攻坚,将吃苦奉献融入日常。这种自上而下的示范引领,与自下而上的实践淬炼相结合,既彰显党的组织力,更凝聚起“两路”精神与青藏铁路精神的磅礴力量。
  二、“两路”精神与青藏铁路精神文化基因一致,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奋斗、爱国、民本、创新、团结等文化基因,是民族绵延发展的根基。“两路”精神与青藏铁路精神生动诠释了建设者赓续中华优良传统,既传承民本理念又发扬创新精神。
  (一)“两路”精神与青藏铁路精神体现了对以民为本精神的传承
  “民为邦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思想自古贯穿华夏文明,经孔孟倡导至新中国。中国共产党人在百年奋斗历程始终深植为民情怀,确立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构建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践行人民主体地位的治理原则,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两路”精神与青藏铁路精神中深植民本基因,筑路部队严守“不取于民”纪律,践行人民至上理念,尊重藏族宗教习俗,颁布专项法规保护文化遗存,青藏铁路建设极端环境下仍坚持生命至上,彰显以人为本。这些实践既赓续“军民一家、民族团结”传统,又赋予民本思想时代内涵,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将党的为民宗旨具象化为筑路护路的生动实践。
  (二)“两路”精神与青藏铁路精神体现了对创新精神的发扬
  《周易》中“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创新基因,经程颢“生生之谓易,是天之所以为道也,天只是以生为道”的理学阐释,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彰显出中华文化绵延不绝的变革精神。“两路”精神与青藏铁路精神生动诠释了这一传统,筑路部队面对技术封锁,以“功效评比+技术革新”机制激发创新活力,自主研发“三角爆破法”“白捻点火法”等安全作业技术[2]。青藏铁路建设者勇克“高寒缺氧、多年冻土、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难题,创新采用“桥梁替代路基”等方案破解冻土灾害。这些实践既赓续“苟日新,日日新”的文化基因,又以创新突破铸就精神内核,实现传统智慧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
  三、“两路”精神与青藏铁路精神内涵同质,都蕴含爱国情怀与奉献担当
  “两路”精神与青藏铁路精神内涵同质,深深扎根于爱国情怀与奉献担当的精神土壤。这种情怀与担当,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在祖国建设的征程中奋勇向前。
  (一)“两路”精神与青藏铁路精神都蕴含爱国主义精神特质
  爱国主义是历经千年积淀与传承,对祖国疆土、人民、文化等形成的炽热情怀。“两路”精神与青藏铁路精神镌刻着建设者用生命铸就的忠诚。70多年前,面对资源匮乏、技术封锁的困境,党中央以卓越的战略眼光决策修建“两路”与青藏铁路,承载着民族复兴的使命。数十万建设者将国家需求置于首位,以“祖国利益高于一切”为准则,在高原极寒缺氧的环境中喊出“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风暴强意志更强、海拔高追求更高”的铿锵誓言。他们以血肉之躯对抗风雪,用青春生命诠释忠诚,将“上了青藏线就是做奉献”化为行动注脚。这种将个人融入集体、以生命践行使命的精神,生动诠释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的深度融合,铸就了“两路”精神与青藏铁路精神最深沉的价值底色。
  (二)“两路”精神与青藏铁路精神都践履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
  艰苦奋斗精神是篆刻于中华民族血脉中的精神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底色和行动纲领。百年历程中,党以筚路蓝缕的创业历程,铸就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精神丰碑。面对气温可骤降至零下45度,年均115—160天遭六级以上强风侵袭,积雪最厚达40厘米,氧气含量仅为内地60%的严酷高原环境,建设者以“踏上青藏线,奉献写春秋”的信念,突破“高寒缺氧、冻土、生态脆弱”三大难题。在二郎山攻坚阶段,数万军民在粮食短缺中挖野菜充饥,坚守施工一线;修建甘孜飞机场时,建设者以血肉之躯对抗物资匮乏和技术封锁。数十万军民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毅力,将人体极限化为工程奇迹,用信仰和信念诠释“顽强拼搏、甘当路石”“挑战极限”的奋斗精神。
  四、“两路”精神与青藏铁路精神价值目标一致,都为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实现
  百年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人民铸就辉煌成就,却始终坚守初心使命。以人民幸福、民族复兴为圭臬,将“两路”及青藏铁路建设置于维护国家统一、边疆安宁的战略高度,核心指向增进西藏人民福祉。
  (一)“两路”精神与青藏铁路精神的初心使命,都是为了维护国家统一与边疆安宁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系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西藏的发展幸福以解放和安宁为前提。“两路”与青藏铁路是新中国筑牢国防屏障、促进西藏发展的战略工程[3]。“两路”的修建初衷源于解决进藏部队的供给难题。彼时,西藏远离内地,部队物资匮乏。而解放军在藏期间,严格执行“进军西藏,不吃地方”的指示,以野菜充饥。交通建设成为当时国家的迫切任务。“两路”的贯通,不仅解决了部队供给问题,更从交通层面捍卫了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进入21世纪,西藏铁路交通缺失,运输通道单一,难以弥补与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而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成为推动青藏经济发展的战略动脉,强化了西藏军事后勤保障,完善了国家交通网,为维护了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提供了坚实基础。
  (二)“两路”精神与青藏铁路精神的价值目标,都是为了实现民族团结与区域发展
  西藏发展滞后制约民生福祉,这决定了“两路”及青藏铁路工程的核心使命在于破解发展困局、铸牢边疆团结。如此方能兑现共产党人解放西藏、造福人民的庄严承诺。“两路”的通车突破了西藏物流运输的瓶颈,提升了运输效能,促进了产业转型,消除了制约西藏可持续发展的交通障碍,奠定了西藏的可持续发展基础。青藏铁路的贯通显著提高了物流运输效能,推动西藏经济跨越式增长,深化民族政策落实,成为维护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石,促进了各民族共同繁荣,拉近了边疆与内地的时空距离。“两路”精神与青藏铁路精神的践行,既彰显共产党人初心本色,回应人民期盼,也为新时代使命践行构筑起坚实的交通支撑。新时代需要持续弘扬“两路”精神与青藏铁路精神,保障交通大动脉永葆民族团结生命线、西藏文明进步线、各族群众共同富裕康庄大道的战略地位。
  参考文献:
  [1]《解放西藏史》编委会.解放西藏史[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261.
  [2]项露林,郭浪波.“两路”精神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同质关联[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4(03):2-10.
  [3]苏洁,彭文英.论“两路”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质关联[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21):19-21.
  (作者单位:青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