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赵帅 济南报道
3月15日,凯盛新材(301069.SZ)披露的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收9.28亿元,同比减少5.97%;净利润0.56亿元,同比减少64.69%;扣除非经常损益后归母净利润为0.30亿元,同比减少80.56%。公开财务数据表明,该公司营收、净利润已连续两年负增长。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在凯盛新材产品产销量同比增长幅度超过60%的情况下,净利润却出现了高达64.69%的下滑,这一现象反映出该公司所处行业已发生显著变化。
核心产品价格下降
导致利润减少
凯盛新材成立于2005年,主营业务为精细化工中间产品以及新型高分子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为氯化亚砜、芳纶聚合单体(间/对苯二甲酰氯)、对硝基苯甲酰氯(PEKK)、氯醚等。
对于净利润下滑,凯盛新材解释称,是主产品量价双降、固定资产折旧摊销、可转债利息摊销导致。根据财报数据测算,若剔除更改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导致净利润减少的894.30万元,以及可转债利息支出的3201.99万元,该公司净利润仍同比减少38.67%。并且,与去年相比,2024年该公司收到的政府补助增加了1046.27万元。这一系列数据表明,产品价格下降或是导致凯盛新材净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
2024年,凯盛新材无机化学品销量同比增长43.61%,但销售价格却同比降低41.43%;羟基氯化物销量同比增长17.64%,销售价格同比降低30.97%。年报中,凯盛新材表示重点产品市场需求不足,进而导致产品价格下降。
从财务数据来看,该公司似乎在进行低价竞争,但实际效果却未能实现利润增长。此外,该公司无机化学品和羟基氯化物的毛利率分别为17.92%、25.45%,同比分别下降10.02%、11.43%。
经济导报记者就是否通过低价竞争拓展客户以及PEKK市场拓展情况向凯盛新材咨询,截至目前,未能收到其回复。
核心募投项目
成效远低于预期
凯盛新材在上市之初主要募投项目为建设2000吨/年PEKK树脂及成型应用项目。随后,该项目产能调整为1000吨/年,剩余资金用于建设2万吨/年芳纶聚合单体(间/对苯二甲酰氯)和2万吨/年高纯无水三氯化铝项目(下称“新项目”),新项目由其全资子公司潍坊凯盛新材料有限公司负责实施。
凯盛新材的该项目于2021年9月启动建设,2022年11月达到预期可使用状态,2023年12月完成项目环保验收。然而,2024年,PEKK项目实现收益为-90.32万元,产能利用率不足6%,与凯盛新材前期预测存在明显差异。
凯盛新材在招股说明书中曾提到,全球PEKK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未来市场容量和增长潜力巨大。但由于PEKK技术壁垒较高,全球主要生产厂家仅有凯盛新材、索尔维、阿科玛等少数几家企业,并且,目前国内仅有凯盛新材具备PEKK完整技术体系,所以该公司的PEKK产能能够被下游行业充分消化。
除了PEKK项目,凯盛新材还将目光投向了新能源锂电池领域。2023年底,该公司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6.5亿元,其中,5.5亿元用于“10000吨/年锂电池用新型锂盐项目”。该项目的主要产品双氟磺酰亚胺锂是其新产品,其生产工艺和客户群体与公司原有产品存在差异。项目预计2026年6月30日达到预期可使用状态。
但2024年凯盛新材表示,新能源锂电池行业目前处于调整阶段,双氟磺酰亚胺锂产品的市场售价大幅下跌。基于谨慎考虑,公司暂未启动10000吨/年锂电池用新型锂盐项目的工程土建施工。
3月15日,凯盛新材(301069.SZ)披露的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收9.28亿元,同比减少5.97%;净利润0.56亿元,同比减少64.69%;扣除非经常损益后归母净利润为0.30亿元,同比减少80.56%。公开财务数据表明,该公司营收、净利润已连续两年负增长。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在凯盛新材产品产销量同比增长幅度超过60%的情况下,净利润却出现了高达64.69%的下滑,这一现象反映出该公司所处行业已发生显著变化。
核心产品价格下降
导致利润减少
凯盛新材成立于2005年,主营业务为精细化工中间产品以及新型高分子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为氯化亚砜、芳纶聚合单体(间/对苯二甲酰氯)、对硝基苯甲酰氯(PEKK)、氯醚等。
对于净利润下滑,凯盛新材解释称,是主产品量价双降、固定资产折旧摊销、可转债利息摊销导致。根据财报数据测算,若剔除更改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导致净利润减少的894.30万元,以及可转债利息支出的3201.99万元,该公司净利润仍同比减少38.67%。并且,与去年相比,2024年该公司收到的政府补助增加了1046.27万元。这一系列数据表明,产品价格下降或是导致凯盛新材净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
2024年,凯盛新材无机化学品销量同比增长43.61%,但销售价格却同比降低41.43%;羟基氯化物销量同比增长17.64%,销售价格同比降低30.97%。年报中,凯盛新材表示重点产品市场需求不足,进而导致产品价格下降。
从财务数据来看,该公司似乎在进行低价竞争,但实际效果却未能实现利润增长。此外,该公司无机化学品和羟基氯化物的毛利率分别为17.92%、25.45%,同比分别下降10.02%、11.43%。
经济导报记者就是否通过低价竞争拓展客户以及PEKK市场拓展情况向凯盛新材咨询,截至目前,未能收到其回复。
核心募投项目
成效远低于预期
凯盛新材在上市之初主要募投项目为建设2000吨/年PEKK树脂及成型应用项目。随后,该项目产能调整为1000吨/年,剩余资金用于建设2万吨/年芳纶聚合单体(间/对苯二甲酰氯)和2万吨/年高纯无水三氯化铝项目(下称“新项目”),新项目由其全资子公司潍坊凯盛新材料有限公司负责实施。
凯盛新材的该项目于2021年9月启动建设,2022年11月达到预期可使用状态,2023年12月完成项目环保验收。然而,2024年,PEKK项目实现收益为-90.32万元,产能利用率不足6%,与凯盛新材前期预测存在明显差异。
凯盛新材在招股说明书中曾提到,全球PEKK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未来市场容量和增长潜力巨大。但由于PEKK技术壁垒较高,全球主要生产厂家仅有凯盛新材、索尔维、阿科玛等少数几家企业,并且,目前国内仅有凯盛新材具备PEKK完整技术体系,所以该公司的PEKK产能能够被下游行业充分消化。
除了PEKK项目,凯盛新材还将目光投向了新能源锂电池领域。2023年底,该公司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6.5亿元,其中,5.5亿元用于“10000吨/年锂电池用新型锂盐项目”。该项目的主要产品双氟磺酰亚胺锂是其新产品,其生产工艺和客户群体与公司原有产品存在差异。项目预计2026年6月30日达到预期可使用状态。
但2024年凯盛新材表示,新能源锂电池行业目前处于调整阶段,双氟磺酰亚胺锂产品的市场售价大幅下跌。基于谨慎考虑,公司暂未启动10000吨/年锂电池用新型锂盐项目的工程土建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