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2024年耕地面积、森林面积实现“双增加”,海洋生产总值居全国第二,自然资源实现高水平保护和高效率保障
◆导报记者 杜杨 济南报道
日前,自然资源部发布《2024年中国自然资源公报》(下称《公报》),2024年,全国耕地总量保持稳定,要素保障精准有效,海洋、林草生产总值双双首次突破10万亿元,为维护经济社会平稳健康运行积极贡献力量。
具体到山东,全省2024年耕地面积、森林面积实现“双增加”,海洋生产总值居全国第二,自然资源实现高水平保护和高效率保障,继而持续推动全省经济巩固向好,服务绿色低碳经济高质量发展。
耕地稳中有增
林业产值增近10%
《公报》显示,全国共有耕地12860.88万公顷、园地1961.09万公顷、林地28369.57万公顷、草地26321.57万公顷、湿地2351.98万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3610.37万公顷、交通运输用地1042.91万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3626.48万公顷。截至2023年底,全国已发现173种矿产。
其中,耕地面积同比增长0.8%,过去流失的平原优质耕地成为耕地调入的主要来源,稳住了耕地质量“基本盘”;林业产业总产值10.17万亿元,同比增长9.6%。
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全国现有探矿权12646个,登记面积265.91万平方千米;现有采矿权30391个,登记面积35.18万平方千米。2024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10.54万亿元,同比增长5.9%,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8%。
山东也实现了全省耕地面积、森林面积“双增加”,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832.3亿元,同比增长3.9%;其中粮食总产量5710.2万吨,增长1.0%,林业产值达到251.9亿元。
矿产方面,山东部署开展绿色矿山建设两年攻坚,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年内新建成省级绿色矿山182家,完成“十四五”矿产资源规划有关区块调整506个,并且开展全省新一轮矿产地集中调查清理,共认定矿产地370处,其中大型矿产地71处、中型矿产地152处,新发现矿产地45处。
海洋产业方面,山东省海洋生产总值18011.8亿元,突破1.8万亿关口,居全国第二位,比上年增长6.1%,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18.3%。全省海洋经济发展稳健向好、进中提质,持续呈现发展动能充沛、绿色低碳转型加快、科技创新能力提升、高水平对外合作加强的良好态势。
山东省自然资源厅方面表示,下一步,将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统筹自然资源高水平保护和高效率保障,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资源配置有力有效
经济社会运行平稳
统筹自然资源高水平保护和高效率保障,这正是我国自然资源系统工作的主基调。
2024年,全国自然资源系统落实中央部署,改革土地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政策供给,增强对优势地区高质量发展保障能力。全方位提高要素配置精准性和利用效率,助力激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坚持重大项目用地用海用林用草“应保尽保”,优化能源、交通等项目审批流程。持续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要素跟着项目走”,切实保障有效投资用地需求,对重大项目用地,依据清单“应保尽保”,优化能源、交通、水利等重大建设项目用地组卷报批,系统性改进审批流程。2024年全国批复建设用地预审项目1.72万个,批准单独选址建设用地面积20.53万公顷,新增用海26.33万公顷。
多措并举支持盘活存量土地,积极适应新形势下房地产行业供需关系的转变,持续推进“三大工程”配套措施落地见效。多角度发力积极盘活存量土地,充分发挥土地储备投放调节功能,增加地方政府和企业资金流动性,为实体经济腾挪发展空间。
另外,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印发了《加强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服务全省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明确要求加强要素供给,比如纳入国家重大项目清单、国家军事设施重大项目清单的项目用地,以及纳入省政府重大项目用地清单的单独选址项目用地,经依法依规批准后,由国家统一配置指标;加强重点项目补充耕地指标保障,坚持“以补定占”,将本行政区域内稳定耕地净增加量作为下年度非农建设允许占用耕地规模上限;加强林地定额保障,对国家下达的林地定额,实行省市两级统筹,省每年下达各市一定数额的林地定额;深化土地供应改革,鼓励采取弹性年期出让、先租后让、长期租赁等供应方式。此外,还要求强化能源资源保障,加大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公益性供给力度。
除了纳入国家重大项目清单、国家军事设施重大项目清单的项目外,2025年,山东还将谋划推出15000个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4000个左右年度拟竣工投产项目。显而易见,通过有力有效配置资源,各级重点项目的落地将更加顺利,同时为推进全省经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导报记者 杜杨 济南报道
日前,自然资源部发布《2024年中国自然资源公报》(下称《公报》),2024年,全国耕地总量保持稳定,要素保障精准有效,海洋、林草生产总值双双首次突破10万亿元,为维护经济社会平稳健康运行积极贡献力量。
具体到山东,全省2024年耕地面积、森林面积实现“双增加”,海洋生产总值居全国第二,自然资源实现高水平保护和高效率保障,继而持续推动全省经济巩固向好,服务绿色低碳经济高质量发展。
耕地稳中有增
林业产值增近10%
《公报》显示,全国共有耕地12860.88万公顷、园地1961.09万公顷、林地28369.57万公顷、草地26321.57万公顷、湿地2351.98万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3610.37万公顷、交通运输用地1042.91万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3626.48万公顷。截至2023年底,全国已发现173种矿产。
其中,耕地面积同比增长0.8%,过去流失的平原优质耕地成为耕地调入的主要来源,稳住了耕地质量“基本盘”;林业产业总产值10.17万亿元,同比增长9.6%。
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全国现有探矿权12646个,登记面积265.91万平方千米;现有采矿权30391个,登记面积35.18万平方千米。2024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10.54万亿元,同比增长5.9%,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8%。
山东也实现了全省耕地面积、森林面积“双增加”,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832.3亿元,同比增长3.9%;其中粮食总产量5710.2万吨,增长1.0%,林业产值达到251.9亿元。
矿产方面,山东部署开展绿色矿山建设两年攻坚,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年内新建成省级绿色矿山182家,完成“十四五”矿产资源规划有关区块调整506个,并且开展全省新一轮矿产地集中调查清理,共认定矿产地370处,其中大型矿产地71处、中型矿产地152处,新发现矿产地45处。
海洋产业方面,山东省海洋生产总值18011.8亿元,突破1.8万亿关口,居全国第二位,比上年增长6.1%,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18.3%。全省海洋经济发展稳健向好、进中提质,持续呈现发展动能充沛、绿色低碳转型加快、科技创新能力提升、高水平对外合作加强的良好态势。
山东省自然资源厅方面表示,下一步,将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统筹自然资源高水平保护和高效率保障,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资源配置有力有效
经济社会运行平稳
统筹自然资源高水平保护和高效率保障,这正是我国自然资源系统工作的主基调。
2024年,全国自然资源系统落实中央部署,改革土地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政策供给,增强对优势地区高质量发展保障能力。全方位提高要素配置精准性和利用效率,助力激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坚持重大项目用地用海用林用草“应保尽保”,优化能源、交通等项目审批流程。持续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要素跟着项目走”,切实保障有效投资用地需求,对重大项目用地,依据清单“应保尽保”,优化能源、交通、水利等重大建设项目用地组卷报批,系统性改进审批流程。2024年全国批复建设用地预审项目1.72万个,批准单独选址建设用地面积20.53万公顷,新增用海26.33万公顷。
多措并举支持盘活存量土地,积极适应新形势下房地产行业供需关系的转变,持续推进“三大工程”配套措施落地见效。多角度发力积极盘活存量土地,充分发挥土地储备投放调节功能,增加地方政府和企业资金流动性,为实体经济腾挪发展空间。
另外,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印发了《加强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服务全省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明确要求加强要素供给,比如纳入国家重大项目清单、国家军事设施重大项目清单的项目用地,以及纳入省政府重大项目用地清单的单独选址项目用地,经依法依规批准后,由国家统一配置指标;加强重点项目补充耕地指标保障,坚持“以补定占”,将本行政区域内稳定耕地净增加量作为下年度非农建设允许占用耕地规模上限;加强林地定额保障,对国家下达的林地定额,实行省市两级统筹,省每年下达各市一定数额的林地定额;深化土地供应改革,鼓励采取弹性年期出让、先租后让、长期租赁等供应方式。此外,还要求强化能源资源保障,加大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公益性供给力度。
除了纳入国家重大项目清单、国家军事设施重大项目清单的项目外,2025年,山东还将谋划推出15000个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4000个左右年度拟竣工投产项目。显而易见,通过有力有效配置资源,各级重点项目的落地将更加顺利,同时为推进全省经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