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导报 > 理论

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中蒙生态安全合作的路径探究

内蒙古自治区二连浩特市委党校冯一凡

2025-03-03 作者: 来源: 经济导报
  立足中蒙边境地区资源环境基础和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加快推动建立中蒙生态文明共建试验区(二连浩特—扎门乌德)(下称“中蒙生态文明共建试验区”),对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新形态及人类命运共同体时代的主体文明,建立中蒙生态文明共建试验区是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制度创新,具有政治、经济、生态、安全等多重现实意义。
  一、生态安全合作是中蒙合作的重要内容
  中蒙毗邻草原区地处蒙古高原腹地,受强烈蒙古气旋及其后部冷空气影响,地势较高、地表干燥、荒漠化严重、地表裸露度较大,已成为东北亚沙尘暴发生的主要源头区。蒙古苏赫巴托尔省、东戈壁省以西荒漠化严重草原区为东亚沙尘暴的主要源地,中国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中西部典型草原、阴山北麓荒漠草原及科尔沁沙地、浑善达克沙地、库布齐沙地、毛乌素沙地为东北亚沙尘暴加强区。2023年春季我国发生的10次沙尘事件中,蒙古国对我国北方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塔克拉玛干沙漠。影响中国首都北京和华北地区沙尘暴的核心起沙区已经从中国河北北部和内蒙古中部区域发生北移,转移到蒙古国南部、西部的干旱、半干旱荒漠草原区和沙漠地区。因此,推动构建中蒙生态文明共建试验区,加强中蒙两国生态安全合作,对于保障两国生态安全、促进中蒙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中蒙两国山川相连、毗邻而居,拥有古老的历史纽带。中蒙两国都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把生态安全领域合作提上两国合作的重要议程,成为中蒙两国新的合作点。2022年,中蒙两国分别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蒙古国政府联合声明》和《关于新时代推进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中明确提出,加强两国生态环境、防沙治沙领域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2023年9月,中国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和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蒙古国经济发展部和国家林业局共同签署了《关于中国支持蒙古“种植十亿棵树”计划暨开展中蒙荒漠化防治合作和共建跨境生态保护区的框架协议》,明确支持在蒙古国建立中蒙荒漠化防治合作中心,在中蒙边境地区共建跨境生态保护区。携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加强中蒙生态安全合作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构建中蒙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
  二、中蒙生态安全合作的二连浩特实践
  近年来,二连浩特市始终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重要位置来抓,积极打造中蒙生态文明共建试验区,有效推动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不断走深走实。2023年,成功创建成为国家第七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成为我国北方首个获此殊荣的边境口岸城市。2023年6月,二连浩特市人民政府与蒙古国扎门乌德市政府举行“生态环境保护与合作交流会谈会”,共同签署《中蒙生态文明共建试验区(二连浩特—扎门乌德)备忘录》,进一步推动跨境生态环境保护与合作交流迈上新台阶,探索推进中蒙生态文明共建试验区建设;9月,“支持在中蒙边境地区共建跨境生态保护区”等内容写入中国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和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蒙古国经济发展部和国家林业局共同签署的《关于中国支持蒙古“种植十亿棵树”计划暨开展中蒙荒漠化防治合作和共建跨境生态保护区的框架协议》。2024年3月,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提出“支持二连浩特等地与蒙古国毗邻地区试点开展风光项目等合作”“支持二连浩特与蒙古国扎门乌德围绕共建生态文明、推进绿色发展开展合作”。内蒙古自治区党委自治区政府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美丽内蒙古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建设二连浩特—扎门乌德生态文明共建试验区”。建立中蒙生态文明共建试验区完全符合中蒙两国利益及合作优先领域,完全符合两国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完全符合内蒙古自治区在我国生态安全领域的发展定位,完全符合二连浩特作为国家级开发开放试验区的发展要求,完全符合中蒙两国的未来合作方向。
  三、中蒙生态安全合作的价值和意义
  增进中蒙战略互信,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蒙古国是我国近邻,也是最早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之一,近年来,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蒙古国“草原之路”战略引领下,双方合作持续加强。面对生态环境恶化和气候变化挑战,中蒙两国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对深化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合作有共同利益和强烈意愿。建立中蒙生态文明共建试验区,是深化中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举措,是贯彻落实两国领导人共识、进一步加强务实合作的重要途径,共建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抓手,是中蒙两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是中蒙两国互信合作、共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成果体现,对于体现打造融合发展、命运与共的典范,为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深化中蒙生态合作,推进共建绿色“一带一路”倡议。二连浩特与扎门乌德气候相近,生态系统类型相同,同受“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控制,春季大风天气频繁,面临相同的沙漠化土地防治问题。二连浩特属阴山北麓山地高原保土蓄水区,是国家“两屏三带”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的北方防沙带,是国家重大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攻坚区,是阴山北麓-河套平原自治区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近年来边境草原生态环境持续明显向好,防沙治沙和草原生态修复治理取得显著成效。近些年,蒙古国的生态环境却日益恶化。建立中蒙生态文明共建试验区对于推进沙漠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推动共建绿色“一带一路”倡议,协同推进两国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中蒙两国的生态安全合作实践将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其他环境合作及环境治理提供示范,进而推动全球绿色低碳发展,共建清洁美丽世界。 
  拓宽文明传播渠道,构筑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内蒙古生态环境状况,不仅关系全区各族群众生存和发展,而且关系华北、东北、西北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与我们相邻的蒙古国是构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不可或缺的外部环境。从生态环境治理、绿色经济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生态社会与文化创新等方面进行跨境合作路径探索,与蒙古国协同构建生态文明和谐发展的命运共同体理念,形成二连浩特与扎门乌德绿色生态发展模式,可以为中蒙口岸旗县跨境合作发挥示范效应。这个平台的建立相当于在境外筑起一座“绿色长城”,有助于缓解我国边境地区生态环境恶化风险,也是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抓手及最佳着力点,也是贯彻落实、对外传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
  【本文系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2024年度分院课题项目“中蒙生态文明共建试验区路径研究”(2024SKYFY092)。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基金2024年度盟市专项“边疆治理视域下边境口岸兴边富民、稳边固边的实践研究”(2024M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