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导报 > 头版

盲目多元化巨额投资是苏宁“崩塌”祸根

2025-02-10 作者: 段海涛 来源: 经济导报
  ◆导报记者 段海涛    

  昔日家喻户晓的零售巨头苏宁集团正经历至暗时刻。据悉,苏宁旗下苏宁电器集团、苏宁控股集团、苏宁置业集团破产重整案件已被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三家公司的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将于4月2日召开。
  苏宁曾经是中国最成功的线下零售连锁企业之一、中国最大的B2C电子商务平台之一,靠着零售主业不断“开疆拓土”,创始人张近东也在多年前频频登陆各大富豪榜单。
  在零售业如日中天之际,苏宁为应对行业变化,开始频频跨界投资,投资版图遍布地产、物流、体育、电竞、金融等行业。而过度多元化的投资布局,或是苏宁如今“衰落”的主因。
  据媒体统计,自2012年起,苏宁一路上演各种投资并购戏码,3.34亿美元控股PPTV、2.73亿欧元拿下国际米兰俱乐部68.5%股权、27亿元收购万达百货、42.5亿元收购天天快递、48亿元收购家乐福中国80%股权、95亿元入股万达、140亿元投资蚂蚁、200亿元投资恒大。2012年—2020年,苏宁对外投资高达780亿元,但这些收购大多未能形成协同效应,反而成为其财务负担。
  多次投资失误,不断侵蚀着苏宁的现金流。据悉,苏宁系总负债一度超过2000亿元。为了还债,苏宁开始甩卖资产,但在地产调控趋严及电商、直播冲击传统零售业的背景下,苏宁还是回天乏力,上市公司苏宁易购控制权易主,苏宁电器、苏宁控股、苏宁置业均走上破产重整之路。
  回过头看,企业成功时盲目乐观,过度多元化投资失误压垮了苏宁,但从深层次看,企业做大后的治理机制缺失可能才是其他企业需要引以为戒的地方。
  老一辈企业家依靠聪明的头脑、对机遇的把握,依靠自身努力把企业做大做强,在这一过程中,“一把手”的威信也越来越高,但在后续发展过程中,凭经验决策、听不进不同意见、内部“一言堂”现象也是很多企业难以避免的。
  实际上,在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后,避免失误就显得特别重要。与之相对应的,企业的治理体制、决策机制就更为关键。建立董事会,在决策过程中注入监督和约束机制,把个人和集体有机结合起来,显然是更好的公司治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