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综合性影视文旅项目德影城在夏津德百温泉旅游小镇揭牌。 |
◆导报记者 谢卫振 通讯员 邹方雨
“这棵古树见证了夏津的历史变迁,也承载着我们的乡愁记忆。”日前,夏津县古桑树群景区负责人李文彩在给游客讲述关于“卧龙桑”的传说。这片占地1000余亩的古桑树群,是夏津文旅产业的一张响当当的名片,园内最著名的便是约1500年树龄的“卧龙桑”,它像一条巨龙蜿蜒伸展,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打卡。
在夏津,这片古桑树群无疑是文旅发展的核心。近年来,当地依托这一独特资源精心规划,不断探索文旅服务业的新模式、新场景、新业态,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位于夏津东北部的苏留庄镇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全镇立足“桑文化+旅游”特色资源优势,突出桑文化体验展示和游客服务功能,大力发展桑产业生态旅游,打造了颐寿园、杏坞园、香雪园等一系列生态园区,推出了椹果文化节、乡村文化旅游节、“森呼吸”露营节、梨花节等一批精品文旅项目,成为了展示夏津对外形象、传承历史内涵、助推经济发展的综合性“文旅盛宴”。三年来,苏留庄镇桑产业和旅游累计实现营业收入42.1亿元,接待游客超600万人次。
古树添“绿”又生“金”,周边不少村庄也跟着这片古桑树群一起“火”了起来。
经济导报记者了解到,每年5月至6月,是当地椹果采摘高峰期。“每年五六月的椹果采收季,我们小院最多的时候一天能接待一二百人,这可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数字!”村民纷纷表示。该镇的前屯村、后屯村、西阎庙村等村庄依托自身特色也纷纷打造起了民宿、桑茶馆、野菜膳食馆等特色体验小院,村民乐在其中、富在其中。
与此同时,夏津在打造文旅融合品牌上更是下足了功夫。当地通过统筹多方资源,重点打造黄河故道农业文化旅游体验项目,将节庆、美食、流量、非遗、赛事等元素串联起来,打造了“+亲子”“+研学”“+康养”“+工业”等6条精品旅游线路,初步形成了“一镇一特色,一村一主题,一景一韵味”的乡村旅游格局,年吸引游客超300万人次。多年来,夏津先后获得国际生态安全旅游示范基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等多项荣誉。
走进夏津德百旅游小镇古色古香的建筑、错落有致的院落,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画卷中。小镇作为夏津文旅融合发展的又一亮点,将现代时尚元素融入传统建筑,打造了业态多元、功能丰富的商业街区,满足了游客多样化的文旅需求。不仅如此,小镇的温泉度假村更是游客们流连忘返的地方。“我们是从河北来的,这次带孩子来德百旅游小镇,不仅参观了古桑文化博物馆,还泡了温泉,体验感很不错!”河北游客王女士说。
温泉景区的发展方向在哪里?夏津给出了这样的方案:为推动文旅产业的持续发展,夏津围绕“温泉+”不断丰富业态,提档升级。2024年,在总投资130多亿元的基础上,又投资30多亿元,用于德百旅游小镇椹仙村提升、黄河故道古桑树群文化公园提升改造等项目。“景区在原古镇内打造了综合性影视文旅项目‘德影城’,涵盖影视剧作拍摄、综艺节目摄制、影视沉浸式深度体验、特色产业展示以及旅游美食特色民宿等业态,将为游客提供全新的文旅体验。”夏津德百温泉旅游小镇总经理张春雨介绍。
在谈到夏津文旅服务业的未来发展规划时,夏津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李好云表示:“我们将继续立足资源优势,不断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能,发展数字文化和旅游业态,抓牢抓实项目建设,发挥旅游业带动作用,释放‘乘数效应’,更好地服务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如今的夏津,文旅产业的发展正如火如荼。未来,夏津将继续探索文旅融合的新路径,让这片古老的土地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这棵古树见证了夏津的历史变迁,也承载着我们的乡愁记忆。”日前,夏津县古桑树群景区负责人李文彩在给游客讲述关于“卧龙桑”的传说。这片占地1000余亩的古桑树群,是夏津文旅产业的一张响当当的名片,园内最著名的便是约1500年树龄的“卧龙桑”,它像一条巨龙蜿蜒伸展,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打卡。
在夏津,这片古桑树群无疑是文旅发展的核心。近年来,当地依托这一独特资源精心规划,不断探索文旅服务业的新模式、新场景、新业态,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位于夏津东北部的苏留庄镇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全镇立足“桑文化+旅游”特色资源优势,突出桑文化体验展示和游客服务功能,大力发展桑产业生态旅游,打造了颐寿园、杏坞园、香雪园等一系列生态园区,推出了椹果文化节、乡村文化旅游节、“森呼吸”露营节、梨花节等一批精品文旅项目,成为了展示夏津对外形象、传承历史内涵、助推经济发展的综合性“文旅盛宴”。三年来,苏留庄镇桑产业和旅游累计实现营业收入42.1亿元,接待游客超600万人次。
古树添“绿”又生“金”,周边不少村庄也跟着这片古桑树群一起“火”了起来。
经济导报记者了解到,每年5月至6月,是当地椹果采摘高峰期。“每年五六月的椹果采收季,我们小院最多的时候一天能接待一二百人,这可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数字!”村民纷纷表示。该镇的前屯村、后屯村、西阎庙村等村庄依托自身特色也纷纷打造起了民宿、桑茶馆、野菜膳食馆等特色体验小院,村民乐在其中、富在其中。
与此同时,夏津在打造文旅融合品牌上更是下足了功夫。当地通过统筹多方资源,重点打造黄河故道农业文化旅游体验项目,将节庆、美食、流量、非遗、赛事等元素串联起来,打造了“+亲子”“+研学”“+康养”“+工业”等6条精品旅游线路,初步形成了“一镇一特色,一村一主题,一景一韵味”的乡村旅游格局,年吸引游客超300万人次。多年来,夏津先后获得国际生态安全旅游示范基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等多项荣誉。
走进夏津德百旅游小镇古色古香的建筑、错落有致的院落,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画卷中。小镇作为夏津文旅融合发展的又一亮点,将现代时尚元素融入传统建筑,打造了业态多元、功能丰富的商业街区,满足了游客多样化的文旅需求。不仅如此,小镇的温泉度假村更是游客们流连忘返的地方。“我们是从河北来的,这次带孩子来德百旅游小镇,不仅参观了古桑文化博物馆,还泡了温泉,体验感很不错!”河北游客王女士说。
温泉景区的发展方向在哪里?夏津给出了这样的方案:为推动文旅产业的持续发展,夏津围绕“温泉+”不断丰富业态,提档升级。2024年,在总投资130多亿元的基础上,又投资30多亿元,用于德百旅游小镇椹仙村提升、黄河故道古桑树群文化公园提升改造等项目。“景区在原古镇内打造了综合性影视文旅项目‘德影城’,涵盖影视剧作拍摄、综艺节目摄制、影视沉浸式深度体验、特色产业展示以及旅游美食特色民宿等业态,将为游客提供全新的文旅体验。”夏津德百温泉旅游小镇总经理张春雨介绍。
在谈到夏津文旅服务业的未来发展规划时,夏津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李好云表示:“我们将继续立足资源优势,不断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能,发展数字文化和旅游业态,抓牢抓实项目建设,发挥旅游业带动作用,释放‘乘数效应’,更好地服务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如今的夏津,文旅产业的发展正如火如荼。未来,夏津将继续探索文旅融合的新路径,让这片古老的土地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