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来看,近期出台的多项政策对市场产生了积极影响,加上近期多部门频繁发声稳定楼市,居民置业信心开始恢复,核心城市市场回稳态势明显
11月13日,财政部、税务总局、住房城乡建设部三部门发布多条减税政策,明确取消普宅标准的配套税费政策。随后,多个热点城市纷纷跟进,快速落地相关政策。
业内专家认为,这些政策的出台降低了个人所得税以及购房契税支出,使得交易成本更加合理,同时更好满足居民的置换需求,尤其是改善性住房的置换需求,增强了市场参与者的信心,对于稳定市场预期以及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沪京深三地已跟进
11月18日,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市房屋管理局、市财政局、市税务局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取消普通住房标准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取消普通住房和非普通住房标准,并明确取消标准后相关个人住房交易税收事项。当日晚间,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北京市财政局、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税务局也发布《关于取消普通住房标准有关事项的通知》。
11月19日,继上海、北京之后,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深圳市财政局、国家税务总局深圳市税务局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取消普通住房标准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自2024年12月1日起取消普通住房和非普通住房标准,并对相关征税问题予以明确。
“9月底以来,北京从‘适时取消’到‘及时取消’,再到本次‘取消’,提法上经历了多次调整。”中指研究院政策研究总监陈文静表示,本次政策落地,涉及的税费主要包括增值税和契税,具体变化与此前三部门的减税政策保持一致。
“本次税收政策调整是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体现了这几个城市对调控房地产市场、稳定市场预期的决心。”有业内专家分析表示,此次税收政策的调整取消了个人出售非普通住宅2%的所得税,以1%的标准核定征税,扩大了交易税优惠覆盖面,或将有助于释放改善性住房置换需求。同时,对符合年限的住房免征增值税,降低了个人转让住房的交易成本,简化了税收流程,有利于提高二手房与新房之间的流通速度。
在陈文静看来,此前北京二手房交易中,非普宅需要按差额缴纳增值税,对于购房者而言是一笔较高的支出成本,也受此影响,北京二手房的成交结构中大面积户型占比较低。此次税收政策优化后,满两年的住房成交时均可免征增值税,对于有意愿购买改善类次新房的购房者而言,购房成本可有较大程度的降低。另外,针对契税政策的优化,也能有效降低改善型第二套住房的购房成本,加速改善置换客户入场。
多项利好稳楼市
实际上,除了本次税收政策,多项楼市利好政策近期相继落地。例如,在金融支持方面,在9月24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降低存量房贷利率、统一房贷首付比例等一揽子房地产金融政策。
广州的放宽人才“入户”条件也被视为一个积极信号。11月18日,广州发布市发展改革委关于《广州市户籍迁入管理规定(修订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提出新增安居乐业、投资纳税两种入户政策。其中,新增安居乐业入户政策是本着合理有序、渐进适度的原则,兼顾“增量”“存量”需求,实施区域差别化安居乐业入户,对在白云区、黄埔区、花都区、番禺区、南沙区、从化区和增城区7个行政区内,拥有合法产权住宅房屋且在本市连续缴纳社会保险满1年的人员,可申请入户。
广东省城乡规划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表示,近期有关部门和地方有效落实存量政策,加力推动增量政策落地见效,向市场传达了积极信号。10月份,重点城市新房和二手房市场带看量、认购量都出现明显反弹,部分城市增长幅度超过50%甚至翻倍。
“整体来看,近期出台的多项政策对市场产生了积极影响,加上近期多部门频繁发声稳定楼市,居民置业信心开始恢复,核心城市市场回稳态势明显。”中指研究院研究副总监徐跃进表示,短期来看,在一揽子增量政策带动下,市场积极变化有望延续,叠加年底各开发商冲刺业绩,四季度新房市场或有进一步改善,预计四季度销售面积同比降幅将继续收窄。 (马梅若)
11月13日,财政部、税务总局、住房城乡建设部三部门发布多条减税政策,明确取消普宅标准的配套税费政策。随后,多个热点城市纷纷跟进,快速落地相关政策。
业内专家认为,这些政策的出台降低了个人所得税以及购房契税支出,使得交易成本更加合理,同时更好满足居民的置换需求,尤其是改善性住房的置换需求,增强了市场参与者的信心,对于稳定市场预期以及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沪京深三地已跟进
11月18日,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市房屋管理局、市财政局、市税务局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取消普通住房标准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取消普通住房和非普通住房标准,并明确取消标准后相关个人住房交易税收事项。当日晚间,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北京市财政局、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税务局也发布《关于取消普通住房标准有关事项的通知》。
11月19日,继上海、北京之后,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深圳市财政局、国家税务总局深圳市税务局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取消普通住房标准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自2024年12月1日起取消普通住房和非普通住房标准,并对相关征税问题予以明确。
“9月底以来,北京从‘适时取消’到‘及时取消’,再到本次‘取消’,提法上经历了多次调整。”中指研究院政策研究总监陈文静表示,本次政策落地,涉及的税费主要包括增值税和契税,具体变化与此前三部门的减税政策保持一致。
“本次税收政策调整是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体现了这几个城市对调控房地产市场、稳定市场预期的决心。”有业内专家分析表示,此次税收政策的调整取消了个人出售非普通住宅2%的所得税,以1%的标准核定征税,扩大了交易税优惠覆盖面,或将有助于释放改善性住房置换需求。同时,对符合年限的住房免征增值税,降低了个人转让住房的交易成本,简化了税收流程,有利于提高二手房与新房之间的流通速度。
在陈文静看来,此前北京二手房交易中,非普宅需要按差额缴纳增值税,对于购房者而言是一笔较高的支出成本,也受此影响,北京二手房的成交结构中大面积户型占比较低。此次税收政策优化后,满两年的住房成交时均可免征增值税,对于有意愿购买改善类次新房的购房者而言,购房成本可有较大程度的降低。另外,针对契税政策的优化,也能有效降低改善型第二套住房的购房成本,加速改善置换客户入场。
多项利好稳楼市
实际上,除了本次税收政策,多项楼市利好政策近期相继落地。例如,在金融支持方面,在9月24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降低存量房贷利率、统一房贷首付比例等一揽子房地产金融政策。
广州的放宽人才“入户”条件也被视为一个积极信号。11月18日,广州发布市发展改革委关于《广州市户籍迁入管理规定(修订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提出新增安居乐业、投资纳税两种入户政策。其中,新增安居乐业入户政策是本着合理有序、渐进适度的原则,兼顾“增量”“存量”需求,实施区域差别化安居乐业入户,对在白云区、黄埔区、花都区、番禺区、南沙区、从化区和增城区7个行政区内,拥有合法产权住宅房屋且在本市连续缴纳社会保险满1年的人员,可申请入户。
广东省城乡规划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表示,近期有关部门和地方有效落实存量政策,加力推动增量政策落地见效,向市场传达了积极信号。10月份,重点城市新房和二手房市场带看量、认购量都出现明显反弹,部分城市增长幅度超过50%甚至翻倍。
“整体来看,近期出台的多项政策对市场产生了积极影响,加上近期多部门频繁发声稳定楼市,居民置业信心开始恢复,核心城市市场回稳态势明显。”中指研究院研究副总监徐跃进表示,短期来看,在一揽子增量政策带动下,市场积极变化有望延续,叠加年底各开发商冲刺业绩,四季度新房市场或有进一步改善,预计四季度销售面积同比降幅将继续收窄。 (马梅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