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导报 > 蓝色日照

迎“蓝”而上逐“绿”而行

“黑煤场”变回“金沙滩”

2024-09-30 作者: 牟健 黄静 来源: 经济导报
  从荒废的养虾池、烂泥滩到如今功能多元、风景如画的阳光海岸带,日照将“原生态”基调贯穿海岸线生态修复工作始终
  蓝天、碧海、金沙滩是日照市的亮丽名片。绿道蜿蜒,一边是蔚蓝无际的大海,一边是松林、绿草、鲜花铺成的生态长廊。在灯塔风景区,沿着绿道一路骑行南下,阳光和煦、海鸥翔集,海龙湾细腻柔软的沙滩映入眼帘。眺望远处,海天一色,个人已融入了这片浩瀚的蓝色之中……
  近年来,日照市发挥海岸带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高位推进海岸带生态保护修复,一条绿道串起了岸线各类景点,用蓝色空间的本色、绿色发展的底色、民生幸福的暖色,绘就魅力日照生态海岸崭新画卷。
保持蓝色空间本色
  日照市坚持陆海统筹、生态优先、协调发展,构建“两带、一岛群、两港、四片区”的海洋开发保护格局。着重强化岸线分类管控,科学布局海洋开发利用空间。近年来,以蓝色海湾整治行动为重点,以海岸带生态系统恢复和服务功能提升为导向,全力提升海岸景观质量。先后实施海龙湾、龙山湾和松虎湾、太阳湾等海岸带整治修复项目,修复岸线约3.5公里。海龙湾工程作为我国首例港口工业岸线退港还海、修复整治生态岸线项目,累计整治修复岸线1882米,恢复沙滩近46万平方米,将日照的黄金海岸连成一片,昔日“黑煤场”重新变回“金沙滩”。
擦亮绿色发展底色
  从荒废的养虾池、烂泥滩到如今功能多元、风景如画的阳光海岸带,日照将“原生态”基调贯穿海岸线生态修复工作始终,在保留松林、沙滩、礁石和湿地资源基础上,修复海岸带5000多米,栽植乔木3.5万株、灌木21万株,打造出一条长约28公里的阳光海岸绿道。同时,围绕山水城海的优势生态资源,完善城市绿道等慢行空间,打造“慢生活”名片。通过19条联络通道与沿线城市道路有机衔接,将城区、景区、度假区等不同的城市功能组团融合串联,建设互联互通、有机融合的城市休闲慢行系统,串联全域旅游资源,构建市域、城市、社区三级绿道系统,满足市民游客旅游休闲、健身娱乐、运动竞赛等多样化出行需求。
彰显民生幸福暖色
  在海岸带整治修复过程中,日照市广开言路,注重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使修复工作成为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针对群众反映突出的海洋资源开发保护“痛点”和“短板”,划定海岸建筑核心退缩区面积约11.68平方公里,海岸建筑一般控制区面积约116.41平方公里,切实加强了海岸带规划建设管控,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诉求。聚焦万平口景区、国际博览中心、青岛路海曲路节点等旅游旺季交通堵点区域进行系统规划研究,优化城市路网结构和交通流线。同时,精心完善景区公共设施,升级沿海景区旅游体验,针对沿海景区旅游旺季“如厕难”问题,新增阳光海岸绿道沿线旅游公厕11处,改造2处,共新增便器180余个,实现景区景点旅游公厕全覆盖;针对“停车难”问题,通过拓宽停车场入口、设置出租车港湾式停靠站等方式,实现公共服务设施多点均衡布局。
       (牟健 黄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