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导报 > 阳光滨州

阳信把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发力点

“甜蜜产业”鼓起农民“钱袋子”

2024-09-20 作者: 李新睿 陈永芳 王晓琦 来源: 经济导报
  在阳信县的一个梨园内,梨农正在采摘分选媚梨。
  金秋时节,瓜果飘香。眼下,在阳信县金阳街道万亩梨园,香味浓郁、皮薄肉丰、脆嫩多汁的“新梨七号”(媚梨)挂满枝头。此时,当地村民正和家人忙着采摘、分选、装车,梨园里一派繁忙景象。
  作为“中国鸭梨之乡”,阳信县梨树种植历史悠久,目前栽培面积10万余亩,涵盖“鸭梨”“新梨七号”“秋月”等50余个品种,年产量20余万吨,今年8月,阳信鸭梨获“中国气候好产品”称号,并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初步认定。阳信县的葡萄、火龙果等水果种植面积也在迅速扩大,“甜蜜产业”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
智慧赋能梨产业
  良种是农业生产的“芯片”。聚力梨产业品质升级,阳信县不断加强与中国农科院、山东省农科院深度合作力度,在保护好老品种的同时,引进“新梨七号”“红酥蜜”“红酥宝”“山农酥”等新品种。
  同时,该县积极探索梨产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路径,通过打造现代梨园示范展示园、建设数字农业系统和大数据平台等手段,增强示范效应,有效促进了梨产业发展。深化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梨专家团队在金阳街道培训梨农2700人(次),建成实践基地5个,推广新品种2800余亩,仅2023年就帮助金阳街道梨农增收约3000万元。
  “金阳街道是阳信梨主产区,我们投资300万元建设了现代农业智慧管理平台,免费对梨农开放,对接入管理平台的梨园,通过物联网设备,实现了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用水量、酸碱度、病虫害等情况全天候24小时实时监测,由郑州果树研究所专家定期查看平台数据、掌握情况,提供专业指导意见。”金阳街道党工委书记马丽表示。
梨香酿出振兴路
  近年来,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阳信县不断拉长梨产业链条,通过实施鸭梨产业品质赋能升级、品种更新换代、品牌培育提升“三品工程”,继续支持梨产品深加工企业向产品多元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 
  “这款总酸含量超过6.5g/100ml的果醋,在酿造过程中不添加任何添加剂,2.5公斤梨才能制作成这样酸爽的一盒口服液。”阳信县唯美梨醋(山东)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洪霞介绍,这款产品采用液体深层发酵工艺和生物工程技术,已获国家专利。
  梨醋作为梨产品中的佼佼者,凭借其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在市场上崭露头角。以唯美梨醋为代表,阳信县先后建成梨精深加工企业9家,开发出梨醋、梨汁、梨酒、梨花茶、梨木家具五大类10多个品系,梨产业总产值超9亿元;与青岛农业大学合作,设计开发出9个品类15个系列的梨文创产品,梨产业链条不断延长。
葡萄串起致富梦
  走进位于阳信县商店镇南小王村的葡萄园,只见一座现代化连栋大棚内一行行粗壮的葡萄树枝繁叶茂,一串串犹如宝石的葡萄缀满枝头。
  “这里的葡萄有‘巨峰’‘京超’‘京亚’等几个品种,目前已陆续成熟上市,一亩地除去人工、肥料等各种成本开支,净收入达一万元左右。”王家村葡萄园负责人王圣林介绍。
  据了解,商店镇葡萄种植农户超过600户,种植面积达4000余亩,带动5000余人就业,年产量8000吨。该镇主要种植“巨峰”“京超”“京亚”“户太8号”“美人指”等早、中、晚葡萄品种,并积极引进了“黑蜜1号”“牛奶葡萄”等高端品种。每到成熟期,这里就成为周边群众体验采摘的首选地,前来采购的经销商也络绎不绝,年销售额超4000万元,葡萄产业已成为当地群众的主要收入来源。
火龙果铺就新画卷
  8月份,在位于阳信县翟王镇的国资中医药城资百草园里,火龙果迎来了一年中最繁忙的采摘季,“南果北种”创新实践焕发新的生机。游客们穿梭其间,体验着采摘的乐趣,纷纷赞叹火龙果的香甜与多汁。
  据基地负责人介绍,他们成功将火龙果这一热带水果引入当地种植后,通过精细管理和科技支撑,实现了火龙果的优质高产。从入夏就开花结果,能持续到11月份,一亩地的产量可以达到3000—4000公斤,亩均收入高达3万—4万元。
  为推动农旅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阳信县已连续举办35届梨花会,连续6年举办葡萄采摘季、文化嘉年华、“葡萄王”大赛等相关特色活动。通过多种途径宣传,“阳信牛肉”“阳信鸭梨”“商店葡萄”等一大批特色农产品的知晓率和市场知名度不断提高。
  “我们坚持把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发力点,积极引导农民群众发展新、优、特休闲采摘农业,做强做大‘甜蜜产业’,为乡村振兴培育新动能。”阳信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张荣亮表示。
(李新睿 陈永芳 王晓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