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导报 > 头版

总额174.2亿元的17个项目和基金签约

绿色资本缘何“加注”山东

2024-08-30 作者: 初磊 杨佳琪 来源: 经济导报
  在转型金融的支持标准上,山东在项目端建立重点支持“白名单”,将符合转型金融标准和贴标高碳项目中形成转型方案的企业纳入转型金融项目库
  ◆导报记者 初磊 杨佳琪 威海报道

  作为国家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示范区,山东成为吸引绿色资本瞩目的投资热土。8月29日,2024绿色投资大会上,17个绿色低碳项目和基金签约,总额174.2亿元,拉开了新资金、新项目向山东绿色产业汇集发力的序幕。
  绿色投资是未来最重要的投资主体之一,“中金资本赋能山东区域经济发展,未来将继续发挥整体优势,融入绿色发展大局,吸引国内外绿色产业方面的人士共聚山东。”中金资本运营有限公司(下称“中金资本”)董事总经理马荣宝表示。会上,中金资本、山东绿色发展基金等共同签署了烟台、济宁、聊城、威海四城基金合作协议。绿色资本缘何“加注”山东?
政策支持,
转型金融先行先试

  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是落实“走在前、挑大梁”使命要求的必由之路。山东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支点,节能降碳责任大、任务重。如何引导资金、项目等向绿色产业汇集发力,如何调动更多市场参与者主动支持高碳行业向低碳和脱碳转型,成为必须解决的课题。
  大会以“践行绿色投资 推动可持续发展”为主题,旨在推动形成更多绿色投资成果,以发展“含绿量”提升增长“含金量”,真正让绿色低碳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作为能耗和碳排放大省,山东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和企业数量多,节能降碳任务重。为此,山东坚持系统思维,先立后破,从行业、企业、项目“三端”发力,加强金融与产业、财政、环保等领域的协调配合,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引导和带动更多金融资源支持高碳行业向低碳和脱碳转型。山东省对口支援办公室主任李秋生在会议现场发布了山东省转型金融的探索与实践。
  李秋生介绍,山东通过组织开展转型金融区域性综合试点和企业试点,力争破解一批制约金融支持绿色低碳转型的堵点痛点。承担市级区域综合性试点的有滨州市、淄博市、威海市、东营市,承担县级区域综合性试点的有泰安肥城市、青岛城阳区、德州齐河县、日照岚山区、烟台莱州市、临沂沂河新区和济宁嘉祥县,这些试点将在健全转型金融组织推进、激励引导机制建设、创新完善转型金融标准体系和基础设施体系等方面先行先试。
  与此同时,万华化学、山东宏桥、鲁北化工、中储国能、齐鲁石化、浦林成山轮胎等21家企业承担金融支持企业转型试点,这些企业将在不同的产业领域探索本行业节能减碳和转型升级的路径,合作金融机构将建立多元化融资体系,支持企业在能源和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探索新路。
  这次会议上,“山东省碳金融数字服务平台”正式启动。该平台在线采集5000多家高碳行业企业用电量、用水量等多维数据,为每个企业建立碳账户,为金融机构提供即时精准的能耗和碳排放信息,提高转型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能。
  经济导报记者从会上获悉,山东加大对转型金融产品创新的奖励支持力度,将银行业金融机构转型金融发展情况作为政策工具运用、服务实体经济评价等重要依据,除了利用好国家碳减排支持工具和设备更新改造再贷款政策外,山东还设立了山东省碳减排政策工具,支持城商行、农商行等地方法人银行增加绿色低碳领域优惠贷款,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每年安排100亿元再贷款减碳引导专项额度,省财政按规定给予2.5‰的贴息补助。
  在转型金融的支持标准上,山东在项目端建立重点支持“白名单”,将符合转型金融标准和贴标高碳项目中形成转型方案的企业纳入转型金融项目库,截至目前,已分两批推送了1579个转型项目,融资需求达5000多亿元。
  “山东从行业、企业、项目‘三端’发力,加强金融与产业、财政、环保等领域的协调配合,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引导和带动更多金融资源支持高碳行业向低碳和脱碳转型。”李秋生表示。
  山东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薛军在会上发布了山东省财金协同联动支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情况。据其介绍,山东持续完善财金联动机制,在支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中主动作为,促进财政金融资源高效配置,提升融入和服务绿色经济的深度,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注入了“资金活水”。
平行基金融资
将撬动16市绿色项目

  为积极推动中国绿色发展与绿色金融创新,中金资本和山东发展投资集团共同发起设立山东绿色发展基金。这只基金因是我国首个获得联合国绿色气候基金(GCF)支持的项目,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基金成立以来,联合地方财政资金和社会资本,以我国首个GCF项目落地威海为契机,助力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和威海市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
  经济导报记者采访获悉,8月15日,山东发展投资集团首个地热清洁供暖项目——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地热清洁供暖项目举行启动仪式。这个项目由山东发展绿色清洁能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5.8亿元,设计供热面积500万平方米,是全省最大的单一区域地热供暖项目,达产后每年可减少标煤消耗6.9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7万吨,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地热能高质量利用的典范。      >>下转2版

  这个项目,就是在山东绿色发展基金撬动之下进行。今年5月,基金参与设立山东发展投资集团绿色清洁能源有限公司,采用“地热+多能互补+热泵梯级利用”技术,实现了项目的落地,亦实现了国际金融组织资金支持山东重大战略产业新突破。
  除了该项目,山东绿色发展基金将陆续撬动16市的绿色低碳项目。
  国开行、农发行、进出口银行、工商银行山东省分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代表,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光大控股、交银投资、东方资产、山东财金等省内外企业家、投资家,以及省内外知名证券、保险、投资机构代表等在威海相聚,“碳”寻在山东的绿色投资新机会。
  经济导报记者从中金资本获悉,山东绿色发展基金通过在山东省16市陆续发起设立平行基金,不断探索平行基金融资模式,将国际金融组织资金与山东绿色低碳转型诉求相结合,先后引进宁德时代、海尔集团、中金蒲城等社会资本;加强与地方国资合作,在青岛、威海、泰安、临沂、滨州、济南落地平行基金,与潍坊、烟台、济宁、聊城等地达成合作意向,组建后认缴规模将达80亿元。基金先后投资新能源城配物流车运营商、新能源车充电平台、高效大尺寸光伏组件等一批绿色项目。截至2024年6月底,已投项目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25万吨,受益主体达370万人。
  会上,山东省绿色资本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金资本运营有限公司、烟台市蓬莱区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济宁高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聊城市财金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威海财金集团有限公司等,在会上共同签署烟台、济宁、聊城、威海基金合作协议,标志着山东绿色发展基金将扩围至上述城市。
  在山东绿色发展基金基础上,中金资本继续推进在山东的绿色投资。
  会上,乐陵城市资产管理公司与山东金启航新能源公司;肥城鲁恒新能源公司与肥城陶山建投公司;滨州新能源集团与上海宏英智能公司;山东绿色发展基金威海基金与山东鸿泰鼎新材料公司、盟浪可持续数字科技公司;中广核(临朐)风力发电公司与临朐山旺产发公司;聊城信港新能源公司与聊城信发新能源公司;临沂环隆锂业公司与山东卓奥锂业公司;菏泽港投发展集团与中财融商(北京)资管公司;山东晟成世安新能源公司与莱州诚源盐化公司;高青华瑞能源集团与青岛华阳未来新能源公司;滨州水务发展集团与西部优势资本投资公司;昌邑城建投资集团与昌邑承央新能源公司等进行了项目签约。
  按照部署,山东绿色发展基金以撬动100亿元人民币为远期目标,预计在20年实施期内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750万吨,使750万人次直接或间接受益。
  当前,金融对高碳产业向低碳转型的支持不足,比如钢铁、电解铝、化石能源等高碳行业绝大部分转型活动被排除在传统绿色金融之外。经济导报记者从会上获悉,山东紧扣绿色发展主题,深化国际财金合作,积极利用国际贷款,实现了引资、引智等多重目标,全省累计落地外贷项目450个、规模超70亿美元,其中绿色项目36个、规模超16亿美元,有效发挥了国际贷款期限长、无抵押、来源稳的特点,支持全省绿色低碳转型。
  记者手记
金融资本催生 威海新能源产业“地标”
  ◆导报记者 初磊 杨佳琪 

  乳山海岸线上,风电机组迎风而舞,山东半岛南U1场址一期45万千瓦海上风电场项目已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如今,中国电力山东能源半岛南海上风电在运规模达125万千瓦,成为山东省首个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该风电基地的182台风机每年发出36.5亿千瓦时清洁电力,惠及胶东半岛两百余万户家庭,这是威海首个海上风电项目。
  威海市分区域规划多种新能源板块,海上风电是其中的重要板块。除了风电,核能亦已呈现出向上的发展势头。今年7月28日,华能山东石岛湾核电扩建一期工程1号机组核岛浇筑第一罐混凝土,标志着该工程正式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年发电量将超过200亿千瓦时,供热面积接近2000万平方米,惠及60万人口。
  吸引新资金、新项目向山东绿色产业汇集发力,8月30日,2024绿色投资大会组织考察威海绿色项目,围绕项目观摩、强化项目落地落实感受,吸引更多的金融资本逐“绿”生“金”。考察组一行将走进威海市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华杰羽高端机械装备制造项目、迪尚纺织服装垂直生态供应链平台项目等,这些项目的加快实施,让威海产业发展绿意葱茏。
  绿色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绿色金融大文章,将带动威海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此,威海市加快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申建进程,打造绿色金融发展的“威海样板”。其中,将稳步提升绿色直接融资规模,充分发挥股权投资基金作用,引导山东绿色发展基金威海平行基金加大对威海市绿色低碳技术应用、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等领域投资支持力度。
  威海市委书记闫剑波8月29日在绿色投资大会上介绍,截至今年6月份,威海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已达到513万千瓦,占全市发电装机规模62.7%。这一数字,让威海新能源产业发展在全省有了“地标”意义。
  经济导报记者从威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获悉,自去年入选全省未来产业集群以来,威海已规划打造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基地、前沿核电技术创新基地、核能综合利用示范基地等三大基地,积极推进核电产业做大做强,吸引了“国字头”资本前来落地。例如,国家电投和威海市强化央地协同,加快推进核能未来产业集群建设。
  为了实现绿色金融改革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良性互动,威海市依托本地海洋资源禀赋,制定了具有威海地域特色的蓝色产业标准——《威海市蓝色产业可持续投融资支持目录》。通过蓝绿融合赋能、帮助金融机构精准识别对接蓝色产业,促进威海市蓝色可持续全要素产业链协同发展,不断提升海洋经济影响力和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的示范带动作用。
  今年7月,荣成农商行、农业银行威海分行、威海市商业银行等多家单位从荣成大天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购买了一笔海洋碳汇,完成了338.7吨二氧化碳的减排量交易,用于实现网点或自身的碳中和,标志着全省首笔碳普惠海洋碳汇交易落地,打开了威海在全国先行先试探索蓝碳经济发展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