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东省家具企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图为鲁丽集团智能生产线。 |
![]() |
山东省家具产业应培育发展工业互联网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共享制造、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新业态新模式
山东家具行业,作为全省优势传统产业以及省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现代轻纺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链条完整、配套较为齐全。今年1-4月份,山东省家具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1%,高于全国同行业3.6个百分点,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但依然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生态链不完善、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不足、产业规模和品牌影响力较弱等问题。
山东家具产量居全国前列
(一)产业发展现状
2023年山东省规模以上家具企业333家,实现营业收入258.52亿元;生产家具4798.7万件,居全国前列。
1、产品结构方面:山东省重点发展实木、软体、板式定制家具三大类产品。其中,实木家具营业收入约占全省总量的50%,软体家具约占20%,板式定制家具约占20%。
2、产业集聚方面:山东省家具产业集聚发展程度较高、规模效应明显、集聚发展程度较高,形成了“腹地三足鼎立”“省界四心环绕”的产业布局,产业集群(含上下游产业链)主营业务收入约占全省家具及木制品行业主营业务收入的35%。
3、产业链方面:山东省人造板产业在全国居领先地位,临沂市被誉为“中国板材之都”,是全国最大的胶合板生产基地、出口基地,人造板出口交货值居全国第一位。青岛被誉为“中国木工机械名城”,济南是全国知名的雕刻机生产加工基地,济青两地形成集群优势。山东省部分原辅材料供应能力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玻璃、不锈钢、贴面纸等配套能力较强,滕州等地已形成玻璃深加工产业集群,临淄形成贴面纸(板)加工集聚区,博山形成不锈钢厨具加工基地。
(二)产业存在的问题
1、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山东省家具设计产业不强,缺乏设计平台和设计人才,产品创新依赖广东、浙江设计机构。研发投入不足,全省家具产业研发费用平均占比为1%左右,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研发和应用不足。智能家具、医养家具、适老家具等研发滞后,缺少智能家居模块开发服务和有竞争力的优势产品。
2、家具产业文化发掘滞后。山东省家具制造企业文化内涵发掘和包装意识不强,文化营销理念滞后,产品推广往往囿于工艺材质,难以满足消费者对现代美学和文化的需求,难以适应新兴主流消费群体需求。
3、品牌影响力整体较弱。山东省家具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龙头企业、领航品牌较少,品牌意识薄弱,总体呈现大而不强态势,企业单体抗风险能力较弱,制造优势未能有效转化为竞争优势、效益优势。国家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潍坊嵌银家具、菏泽鲁锦屏风椅、滨州和临沂的草柳编等区域特色品牌推广不足,优秀传统家具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力度不够。
4、数字化转型发展不均衡。山东省家具产业进入数字化转型“深水区”,龙头企业引领数字化智能化生产浪潮,板式定制、床垫等可标准化生产产品数字化转型较快,实木家具由于工艺结构复杂,全线自动化、数字化生产仍面临许多技术难题。整体来说,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大部分家具企业数字化技术、高端自动化设备应用水平普遍较低。
5、供应链结构有待优化。山东省家具产业土地、资本、劳动等传统生产要素边际效益递减,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新生产要素投入不高。供应链存在缺口,涂料、五金、胶黏剂、面料等需异地选购,木材长期依赖进口,采购成本居高不下。软装饰品、设计、制造、流通等资源南北差异大,制约了品牌打造和家居服务业发展。
6、流通市场体系不完善。山东省家具流通渠道以卖场为主,全国及省内连锁家居卖场销售总面积偏大,上游地产商、下游装修公司分流消费流量,线下渠道竞争激烈。线上线下新零售、电商平台C2M定制等销售新模式开拓不足。外贸出口以贴牌生产为主,利润率普遍偏低,受国际形势影响,部分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出口家具实施贸易壁垒,出口形势不断面临挑战。
7、集群发展不均衡。受历史、市场需求、产业链配套等多重因素影响,山东省家具产业分布广泛,形成9个产业集群,但产业集群发展不均衡,在企业数量、企业规模、产业配套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集群间各自为战,缺乏整体布局规划,难以达成产业互补、协作共赢。部分集群主管部门对家具产业重视不够,在编制区域产业规划时与城市规划、土地规划衔接不紧密,导致多个集群内家具产业发展受限,产业规划思路和布局难以落地。
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需求侧管理”为行业带来新发展机遇。国家层面“需求侧管理”导向将推动消费升级和提高消费能力,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十四五”末,我国城镇化率预计达到65%左右,预计2025年超过100万城市群人口占比达到32.5%,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将超过5.6亿人,形成超大规模国内消费市场,为家具产品提供了潜在的市场需求,家具产业发展迎来新机遇。
(二)数字经济推动产业深刻变革。数字经济成为引领新时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数据资源成为新生产要素,5G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刻改变现代生产消费模式,从产品设计、大规模定制、柔性化生产到智能家居和全屋互联,家具产业工业化信息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以劳动密集型为特征的传统家具产业,将逐渐转变为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
(三)工业互联网应用将改变家具产业制造模式。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将成为家具制造业转型关键,通过工业互联网赋能家具制造,推进产业流程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机械化、智能化改造,加快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模式与产业融合,推进5G、人工智能、物联网在制造流程中的应用,实现人、机器、数据的融合,加快建立新型家具工业生态系统。
(四)设计引领品质提升,体验提升服务价值。消费升级带来高品质高颜值产品需求增长,家居产品的美学价值在消费抉择中的占比逐渐提升,消费颜值时代来临。体验经济加速到来,全场景解决方案替代单一产品消费成为大势所趋,一站式置家、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解决方案将有效提升全消费周期服务价值。
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
(一)培育龙头领军企业,提升产业竞争力。培育重点门类龙头领军企业,鼓励企业做大做强,提高设计水平,推进智能制造,引导中小企业加强与龙头领军企业的协同创新、配套合作,打造良好的产业生态,增强产业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引导实木家具企业走产品高端化发展道路,提高产品附加值;引导软体家具企业加强设计创新,提升舒适度、功能性、智能化水平,走差异化发展之路,培育一批在全国具有较强影响力的软体家具品牌。
(二)壮大优势产业集群,优化产业布局。综合考虑历史、地域、原材料、人才、物流、产品互补等多方面因素,完善产业链配套,加快发展一区一特色产业,形成“东西南北中”片区互相支撑、带动全省产业集群共同发展的产业布局。东部胶州/高密片区依托青岛国际运输枢纽优势,大力发展家具物流、家具展销产业,面向国内国际高端需求,做强实木家具品牌;西北部宁津片区发挥实木家具制造基地优势,以生态定制产业园为引导,培育集群内自主品牌壮大,不断拓展国内国际市场资源;北部周村/邹平片区,发挥软体家具产业链配套优势,推进产品研发和智能制造升级,加快制造能力和品牌知名度提升;南部临沂片区发挥兰山区和费县人造板材制造基地优势,支持本土品牌壮大,培育和引进更多板式定制家具头部生产企业落地。
(三)提升高质量产品供给,深化绿色安全生产。提升家具产品供给水平,从源头出发,提高绿色环保材料供给,丰富功能性人造板材的品类。加大实木家具产品节能备料技术的研发,通过技术改造,提高原木利用率和附加值,减少林业资源浪费。促进低质人工林木材、小径材木材改造并作为家具原料的实木化高附加值利用。提升产品设计,增加家具品种,满足高颜值、多样化定制需求,改善供需“失配”矛盾,提升家具品质适应消费升级,鼓励发展汇聚信息、物流、大家居消费品等资源的智能家居。
(四)持续提升设计服务,增强创新能力。鼓励宁津、高密、周村、临沂等产业集聚区建立原创设计平台,鼓励企业创新功能设计,优化外观设计,探索人体工效学设计,推行个性化设计,打造特色产品,提高产业附加值。依托专业院校和企业研发平台组织开展创意设计培训和创意设计大赛,培育原创设计人才,推动设计成果转化与推广。鼓励协会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大创意设计高端人才引进,鼓励传承与创新相结合,提升全省家具原创能力和水平。
(五)加强品牌体系建设和保护,做好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培育壮大知名品牌,支持设计、生产、营销等综合能力较强的企业继续加大产品策划和宣传力度,扶持优质企业打造高端品牌。扶持提升区域品牌,引导产业集群、产业园区、特色小镇等产业聚集区做精做专。支持原创设计品牌,鼓励优秀原创设计企业和设计师落户山东,提升全省家具原创品牌影响力。加强品牌保护和推广,建立社会监督、行政监管、司法维权相结合的品牌保护体系。支持传统家具文化和工艺的资源保护与开发。深挖潍坊嵌银家具,菏泽鲁锦屏风椅,滨州、菏泽和临沂的草柳编,阳信和临清传统家具修造工艺等国家及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文化价值。
(六)加快推进“数实”深度融合,提升智能制造水平。持续推进数字化经济,培育数字化建设典型。引导支持基础良好的智能家居企业持续推进大数据应用、数字化建设工程,推动开展跨领域、跨区域协作,加快产业链上下游数字化协作,逐步实现全流程技术、业务、运营、管理数字化改革,培育数字化建设典型。加快工业互联网与生产服务体系融合。推动家具产业与工业互联网平台、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平台合作,培育发展工业互联网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共享制造、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新业态新模式。继续推进家具企业智能化机械化升级改造。
(七)加快流通渠道多元化布局,推进服务模式创新。推进传统卖场转型升级,积极牵手新零售进行数字化改造,探索多业态融合,由“大家居”向“大消费”布局迈进,满足多元化场景消费、多样化体验消费。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消费,搭建电商平台,探索新零售门店建设,以用户为核心提升物流仓配、安装服务、消费金融、保养维修、精装配套和一站式购齐等服务体验。加强模式创新与平台合作,探索“云服务”、社区零售等新模式,加强与设计师平台、装饰公司及家装互联网平台、精装房平台合作,实现销售渠道多元化。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产学研用研究室 王鹏)
山东家具行业,作为全省优势传统产业以及省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现代轻纺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链条完整、配套较为齐全。今年1-4月份,山东省家具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1%,高于全国同行业3.6个百分点,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但依然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生态链不完善、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不足、产业规模和品牌影响力较弱等问题。
山东家具产量居全国前列
(一)产业发展现状
2023年山东省规模以上家具企业333家,实现营业收入258.52亿元;生产家具4798.7万件,居全国前列。
1、产品结构方面:山东省重点发展实木、软体、板式定制家具三大类产品。其中,实木家具营业收入约占全省总量的50%,软体家具约占20%,板式定制家具约占20%。
2、产业集聚方面:山东省家具产业集聚发展程度较高、规模效应明显、集聚发展程度较高,形成了“腹地三足鼎立”“省界四心环绕”的产业布局,产业集群(含上下游产业链)主营业务收入约占全省家具及木制品行业主营业务收入的35%。
3、产业链方面:山东省人造板产业在全国居领先地位,临沂市被誉为“中国板材之都”,是全国最大的胶合板生产基地、出口基地,人造板出口交货值居全国第一位。青岛被誉为“中国木工机械名城”,济南是全国知名的雕刻机生产加工基地,济青两地形成集群优势。山东省部分原辅材料供应能力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玻璃、不锈钢、贴面纸等配套能力较强,滕州等地已形成玻璃深加工产业集群,临淄形成贴面纸(板)加工集聚区,博山形成不锈钢厨具加工基地。
(二)产业存在的问题
1、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山东省家具设计产业不强,缺乏设计平台和设计人才,产品创新依赖广东、浙江设计机构。研发投入不足,全省家具产业研发费用平均占比为1%左右,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研发和应用不足。智能家具、医养家具、适老家具等研发滞后,缺少智能家居模块开发服务和有竞争力的优势产品。
2、家具产业文化发掘滞后。山东省家具制造企业文化内涵发掘和包装意识不强,文化营销理念滞后,产品推广往往囿于工艺材质,难以满足消费者对现代美学和文化的需求,难以适应新兴主流消费群体需求。
3、品牌影响力整体较弱。山东省家具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龙头企业、领航品牌较少,品牌意识薄弱,总体呈现大而不强态势,企业单体抗风险能力较弱,制造优势未能有效转化为竞争优势、效益优势。国家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潍坊嵌银家具、菏泽鲁锦屏风椅、滨州和临沂的草柳编等区域特色品牌推广不足,优秀传统家具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力度不够。
4、数字化转型发展不均衡。山东省家具产业进入数字化转型“深水区”,龙头企业引领数字化智能化生产浪潮,板式定制、床垫等可标准化生产产品数字化转型较快,实木家具由于工艺结构复杂,全线自动化、数字化生产仍面临许多技术难题。整体来说,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大部分家具企业数字化技术、高端自动化设备应用水平普遍较低。
5、供应链结构有待优化。山东省家具产业土地、资本、劳动等传统生产要素边际效益递减,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新生产要素投入不高。供应链存在缺口,涂料、五金、胶黏剂、面料等需异地选购,木材长期依赖进口,采购成本居高不下。软装饰品、设计、制造、流通等资源南北差异大,制约了品牌打造和家居服务业发展。
6、流通市场体系不完善。山东省家具流通渠道以卖场为主,全国及省内连锁家居卖场销售总面积偏大,上游地产商、下游装修公司分流消费流量,线下渠道竞争激烈。线上线下新零售、电商平台C2M定制等销售新模式开拓不足。外贸出口以贴牌生产为主,利润率普遍偏低,受国际形势影响,部分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出口家具实施贸易壁垒,出口形势不断面临挑战。
7、集群发展不均衡。受历史、市场需求、产业链配套等多重因素影响,山东省家具产业分布广泛,形成9个产业集群,但产业集群发展不均衡,在企业数量、企业规模、产业配套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集群间各自为战,缺乏整体布局规划,难以达成产业互补、协作共赢。部分集群主管部门对家具产业重视不够,在编制区域产业规划时与城市规划、土地规划衔接不紧密,导致多个集群内家具产业发展受限,产业规划思路和布局难以落地。
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需求侧管理”为行业带来新发展机遇。国家层面“需求侧管理”导向将推动消费升级和提高消费能力,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十四五”末,我国城镇化率预计达到65%左右,预计2025年超过100万城市群人口占比达到32.5%,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将超过5.6亿人,形成超大规模国内消费市场,为家具产品提供了潜在的市场需求,家具产业发展迎来新机遇。
(二)数字经济推动产业深刻变革。数字经济成为引领新时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数据资源成为新生产要素,5G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刻改变现代生产消费模式,从产品设计、大规模定制、柔性化生产到智能家居和全屋互联,家具产业工业化信息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以劳动密集型为特征的传统家具产业,将逐渐转变为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
(三)工业互联网应用将改变家具产业制造模式。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将成为家具制造业转型关键,通过工业互联网赋能家具制造,推进产业流程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机械化、智能化改造,加快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模式与产业融合,推进5G、人工智能、物联网在制造流程中的应用,实现人、机器、数据的融合,加快建立新型家具工业生态系统。
(四)设计引领品质提升,体验提升服务价值。消费升级带来高品质高颜值产品需求增长,家居产品的美学价值在消费抉择中的占比逐渐提升,消费颜值时代来临。体验经济加速到来,全场景解决方案替代单一产品消费成为大势所趋,一站式置家、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解决方案将有效提升全消费周期服务价值。
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
(一)培育龙头领军企业,提升产业竞争力。培育重点门类龙头领军企业,鼓励企业做大做强,提高设计水平,推进智能制造,引导中小企业加强与龙头领军企业的协同创新、配套合作,打造良好的产业生态,增强产业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引导实木家具企业走产品高端化发展道路,提高产品附加值;引导软体家具企业加强设计创新,提升舒适度、功能性、智能化水平,走差异化发展之路,培育一批在全国具有较强影响力的软体家具品牌。
(二)壮大优势产业集群,优化产业布局。综合考虑历史、地域、原材料、人才、物流、产品互补等多方面因素,完善产业链配套,加快发展一区一特色产业,形成“东西南北中”片区互相支撑、带动全省产业集群共同发展的产业布局。东部胶州/高密片区依托青岛国际运输枢纽优势,大力发展家具物流、家具展销产业,面向国内国际高端需求,做强实木家具品牌;西北部宁津片区发挥实木家具制造基地优势,以生态定制产业园为引导,培育集群内自主品牌壮大,不断拓展国内国际市场资源;北部周村/邹平片区,发挥软体家具产业链配套优势,推进产品研发和智能制造升级,加快制造能力和品牌知名度提升;南部临沂片区发挥兰山区和费县人造板材制造基地优势,支持本土品牌壮大,培育和引进更多板式定制家具头部生产企业落地。
(三)提升高质量产品供给,深化绿色安全生产。提升家具产品供给水平,从源头出发,提高绿色环保材料供给,丰富功能性人造板材的品类。加大实木家具产品节能备料技术的研发,通过技术改造,提高原木利用率和附加值,减少林业资源浪费。促进低质人工林木材、小径材木材改造并作为家具原料的实木化高附加值利用。提升产品设计,增加家具品种,满足高颜值、多样化定制需求,改善供需“失配”矛盾,提升家具品质适应消费升级,鼓励发展汇聚信息、物流、大家居消费品等资源的智能家居。
(四)持续提升设计服务,增强创新能力。鼓励宁津、高密、周村、临沂等产业集聚区建立原创设计平台,鼓励企业创新功能设计,优化外观设计,探索人体工效学设计,推行个性化设计,打造特色产品,提高产业附加值。依托专业院校和企业研发平台组织开展创意设计培训和创意设计大赛,培育原创设计人才,推动设计成果转化与推广。鼓励协会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大创意设计高端人才引进,鼓励传承与创新相结合,提升全省家具原创能力和水平。
(五)加强品牌体系建设和保护,做好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培育壮大知名品牌,支持设计、生产、营销等综合能力较强的企业继续加大产品策划和宣传力度,扶持优质企业打造高端品牌。扶持提升区域品牌,引导产业集群、产业园区、特色小镇等产业聚集区做精做专。支持原创设计品牌,鼓励优秀原创设计企业和设计师落户山东,提升全省家具原创品牌影响力。加强品牌保护和推广,建立社会监督、行政监管、司法维权相结合的品牌保护体系。支持传统家具文化和工艺的资源保护与开发。深挖潍坊嵌银家具,菏泽鲁锦屏风椅,滨州、菏泽和临沂的草柳编,阳信和临清传统家具修造工艺等国家及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文化价值。
(六)加快推进“数实”深度融合,提升智能制造水平。持续推进数字化经济,培育数字化建设典型。引导支持基础良好的智能家居企业持续推进大数据应用、数字化建设工程,推动开展跨领域、跨区域协作,加快产业链上下游数字化协作,逐步实现全流程技术、业务、运营、管理数字化改革,培育数字化建设典型。加快工业互联网与生产服务体系融合。推动家具产业与工业互联网平台、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平台合作,培育发展工业互联网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共享制造、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新业态新模式。继续推进家具企业智能化机械化升级改造。
(七)加快流通渠道多元化布局,推进服务模式创新。推进传统卖场转型升级,积极牵手新零售进行数字化改造,探索多业态融合,由“大家居”向“大消费”布局迈进,满足多元化场景消费、多样化体验消费。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消费,搭建电商平台,探索新零售门店建设,以用户为核心提升物流仓配、安装服务、消费金融、保养维修、精装配套和一站式购齐等服务体验。加强模式创新与平台合作,探索“云服务”、社区零售等新模式,加强与设计师平台、装饰公司及家装互联网平台、精装房平台合作,实现销售渠道多元化。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产学研用研究室 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