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东林产业总产值跃升为6373亿元,这意味着山东以全国1%左右的森林面积,创造了约7%的林业产业总值。要确保林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提升山东林业产业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能力和水平
◆导报记者 杜杨 实习生 吴光冕 茌平报道
在上周举办的山东省林产业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培训班会议上,相关专家透露,山东省已经成立了25个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工作站,而山东省林产业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工作站正是其中之一。会议认为,要确保林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提升山东林业产业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能力和水平。
据介绍,2023年山东林产业总产值跃升为6373亿元,这意味着山东以全国1%左右的森林面积,创造了约7%的林业产业总值。究其原因,山东林业产业的四大机制、四大优势、四大载体、四个关键,彼此间进行了最佳组合,各自优势得以充分发挥,使山东林产业形成了“链式”爆发。
四大机制
助政策体系化
近年来,山东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战略机遇,完善政策措施,引领产业化经营深入发展。
健全政府引导机制。山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科学利用林地资源促进全省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全省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性文件,形成推动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导向。
健全规划引领机制。省、市、县各级部门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产业发展规划,对特色主导产业建立“一个特色产业、一个生产基地、一个龙头企业、一支技术队伍、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
健全政策扶持机制。把林业产业纳入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重要内容,在基础设施、用地审批、财政扶持、贷款贴息、展会补贴、技术改造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和保障。
健全社会联动机制。成立山东省林业产业联合会、经济林协会、林木种苗协会、花卉协会、木材协会、家具协会等社团组织,指导帮助成员和企业了解政策、共享信息、交流合作,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四大优势
做大做强特色产业
立足各地优势,因地制宜,特色林业产业在山东遍地开花。
首先,发挥历史名产优势。运用现代化经营理念,发展历史名特产品,扩大生产规模,开发精深加工,形成特色优势产业。如,枣庄市将发展枣庄石榴产业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2023年产业总产值近30亿元。
其次,发挥林木资源优势。菏泽市凭借2028万立方米的林木蓄积量,大力发展木材加工产业,产值达1786亿元。各地充分利用独特的森林、湿地资源发展森林旅游业,年接待游客达到1.2亿人次,直接带动相关产业产值529亿元。
三是发挥生产优势。临沂市依托物流和木业生产的良好基础,建成了年交易额120亿元的全国最大的板材专业批发交易市场“中国装饰板材城”,构建起木业产业“前店后厂”的发展模式,成为全国最大的板材生产、交易和出口基地。
第四,发挥区位优势。山东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地带,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全省林木种苗面积发展到200万亩,年产各类苗木4亿多株,销往西北、东北等10多个省份,年产值达到500亿元。
四大载体
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山东发挥园区、企业、基地、电商等载体作用,实现林业产业全链条、多层次、全方位发展。
拉长产业链,推进产加销融合。引导扶持林业龙头企业向下游精深加工方向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目前全省林业企业达到1万家,其中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51家,省级林业龙头企业94家。
建设产业园区,推进产业集聚融合。全省建立各类林产品生产加工园区30多个,形成产业集群体系。如创建潍坊寿光木材加工产业示范园区、曹县家居产业示范园区等6处国家级林业产业示范园区。
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培育发展集生产基地、文化体验、旅游观光为一体的观光果园、观光苗圃、森林公园和林园综合体,实现一二三产业互促共进、融合发展,让林区变景区、基地变公园、生态变商品。
利用“互联网+”,推进线上线下融合。推动线下体验与线上销售相结合、网络直销与传统营销相结合,拓展产品销售渠道。充分发挥电商产业园集聚赋能作用,形成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及产品供给链。
四个关键
助力名品名牌打造
靠质量打造品牌、靠特色优势树立品牌、靠文化内涵提升品牌、靠诚信维护品牌,山东林业产业品牌名满天下。
强化科技支撑。通过建立院士工作站、专家顾问团、技术创新联盟、开展送科技下乡以及建立标准化示范园、示范企业、示范基地等多种方式,推进企业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和标准化生产。目前,山东拥有国家林业标准化生产企业11家,制定生产技术标准150多个。
强化质量安全监管。每年组织开展食用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检、风险监测和苗木质量抽检,目前,山东食用林产品质量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苗木抽查合格率达到100%。
强化品牌创建。目前,有32个林产品获得中国驰名商标,86个获得山东名牌、97个获得山东著名商标,18个获得山东省区域公用品牌,74个获得企业产品品牌。沾化冬枣等8个地理标志产品入围“中国品牌价值评价区域品牌榜”。
强化宣传推介。每年举办世界人造板大会、世界牡丹大会、中国林产品交易会,打造了一批知名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2023年,创新举办第十八届中国林产品交易会,参展企业752家,签订合同意向120亿元,现场交易1.2亿元,建设中国林交会云平台,线上观展人数65万人次,入驻商家300余家、商品1000余个。
◆导报记者 杜杨 实习生 吴光冕 茌平报道
在上周举办的山东省林产业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培训班会议上,相关专家透露,山东省已经成立了25个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工作站,而山东省林产业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工作站正是其中之一。会议认为,要确保林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提升山东林业产业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能力和水平。
据介绍,2023年山东林产业总产值跃升为6373亿元,这意味着山东以全国1%左右的森林面积,创造了约7%的林业产业总值。究其原因,山东林业产业的四大机制、四大优势、四大载体、四个关键,彼此间进行了最佳组合,各自优势得以充分发挥,使山东林产业形成了“链式”爆发。
四大机制
助政策体系化
近年来,山东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战略机遇,完善政策措施,引领产业化经营深入发展。
健全政府引导机制。山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科学利用林地资源促进全省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全省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性文件,形成推动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导向。
健全规划引领机制。省、市、县各级部门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产业发展规划,对特色主导产业建立“一个特色产业、一个生产基地、一个龙头企业、一支技术队伍、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
健全政策扶持机制。把林业产业纳入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重要内容,在基础设施、用地审批、财政扶持、贷款贴息、展会补贴、技术改造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和保障。
健全社会联动机制。成立山东省林业产业联合会、经济林协会、林木种苗协会、花卉协会、木材协会、家具协会等社团组织,指导帮助成员和企业了解政策、共享信息、交流合作,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四大优势
做大做强特色产业
立足各地优势,因地制宜,特色林业产业在山东遍地开花。
首先,发挥历史名产优势。运用现代化经营理念,发展历史名特产品,扩大生产规模,开发精深加工,形成特色优势产业。如,枣庄市将发展枣庄石榴产业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2023年产业总产值近30亿元。
其次,发挥林木资源优势。菏泽市凭借2028万立方米的林木蓄积量,大力发展木材加工产业,产值达1786亿元。各地充分利用独特的森林、湿地资源发展森林旅游业,年接待游客达到1.2亿人次,直接带动相关产业产值529亿元。
三是发挥生产优势。临沂市依托物流和木业生产的良好基础,建成了年交易额120亿元的全国最大的板材专业批发交易市场“中国装饰板材城”,构建起木业产业“前店后厂”的发展模式,成为全国最大的板材生产、交易和出口基地。
第四,发挥区位优势。山东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地带,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全省林木种苗面积发展到200万亩,年产各类苗木4亿多株,销往西北、东北等10多个省份,年产值达到500亿元。
四大载体
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山东发挥园区、企业、基地、电商等载体作用,实现林业产业全链条、多层次、全方位发展。
拉长产业链,推进产加销融合。引导扶持林业龙头企业向下游精深加工方向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目前全省林业企业达到1万家,其中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51家,省级林业龙头企业94家。
建设产业园区,推进产业集聚融合。全省建立各类林产品生产加工园区30多个,形成产业集群体系。如创建潍坊寿光木材加工产业示范园区、曹县家居产业示范园区等6处国家级林业产业示范园区。
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培育发展集生产基地、文化体验、旅游观光为一体的观光果园、观光苗圃、森林公园和林园综合体,实现一二三产业互促共进、融合发展,让林区变景区、基地变公园、生态变商品。
利用“互联网+”,推进线上线下融合。推动线下体验与线上销售相结合、网络直销与传统营销相结合,拓展产品销售渠道。充分发挥电商产业园集聚赋能作用,形成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及产品供给链。
四个关键
助力名品名牌打造
靠质量打造品牌、靠特色优势树立品牌、靠文化内涵提升品牌、靠诚信维护品牌,山东林业产业品牌名满天下。
强化科技支撑。通过建立院士工作站、专家顾问团、技术创新联盟、开展送科技下乡以及建立标准化示范园、示范企业、示范基地等多种方式,推进企业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和标准化生产。目前,山东拥有国家林业标准化生产企业11家,制定生产技术标准150多个。
强化质量安全监管。每年组织开展食用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检、风险监测和苗木质量抽检,目前,山东食用林产品质量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苗木抽查合格率达到100%。
强化品牌创建。目前,有32个林产品获得中国驰名商标,86个获得山东名牌、97个获得山东著名商标,18个获得山东省区域公用品牌,74个获得企业产品品牌。沾化冬枣等8个地理标志产品入围“中国品牌价值评价区域品牌榜”。
强化宣传推介。每年举办世界人造板大会、世界牡丹大会、中国林产品交易会,打造了一批知名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2023年,创新举办第十八届中国林产品交易会,参展企业752家,签订合同意向120亿元,现场交易1.2亿元,建设中国林交会云平台,线上观展人数65万人次,入驻商家300余家、商品1000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