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山东省惠民县风电装备产业基地涂装车间,工作人员对风电轮毂进行涂装。 郭绪雷 摄 |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第八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入选名单,滨州市辖内的山东开泰抛丸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创新金属科技有限公司、益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滨州裕能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国创精密机械有限公司5家企业入选,占全省11.1%,同比增长400%。
滨州深入实施“种子”企业全周期培育模式,强化梯度培育、聚力科创引领、优化营商环境,全力培育企业从“幼苗”成长为“参天大树”,打造优质企业“滨州力量”,推动先进制造业做大做强、做优做实。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培育9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45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打造了一批制造业单项冠军强企方阵。
“培土固本”
优化企业成长环境
滨州积极帮助企业争取政策红利,激活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对新增入选专精特新“小巨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分别给予50万元、80万元资金奖励。制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建立“政策推送、清单服务、梯次培育、协同发展、融资保障”全流程优质企业培育体系。印发《创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职称评审机制具体措施》,打通单项冠军企业人才培养晋升渠道,夯实企业发展基础。
成立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帮扶小队,分赴10县区、287家企业开展培育提升行动。同时,依托工业企业大走访大调研、成就企业家梦想等活动,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集中收集梳理企业申报难题,破解申报痛点难点,实现全程辅导闭环,确保单项冠军企业培育工作不断档、有后劲。
“选种育种”
构建企业成长路径
滨州建立了金字塔式优质企业培育体系,打造高成长中小企业—小巨人—单项冠军企业发展格局,促进企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带动提升。
按照“储备一批、培育一批、成长一批、壮大一批”原则,滨州对百户重点企业、专精特新等各类优质企业名单进行梳理,建立滨州市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库,目前在库企业119家。
滨州分县区、分层次开展制造业优质企业培育提升活动,围绕企业专业化发展、经营管理、创新能力等7个方面精准施策,分析短板弱项,“一企一策”订制成长方案,持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倡树“十年磨一剑”之风,引导企业立足锻长板,巩固优势领域,持续领跑细分赛道。2023年,全市14家企业入选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名单,同比增长27%;9家企业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新增212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同比增长140.9%,均创历史最好成绩,为培育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提供了充足后备力量。
滨州市有56家企业生产的产品产量或市场占有率列全球或全国第1位(共53项)。益丰新材、开泰抛丸2年内从“小巨人”成长为国家级单项冠军;裕能电子凭借锂离子电池、半导体等微电子制造技术关键材料领域的突破,在当年入选省级单项冠军的基础上,又获评国家级单项冠军;国创精密用1年时间实现从“小巨人”到省级单项冠军再到国家级单项冠军“三级跳”。
“扶苗壮苗”
增强企业内生动力
持续不断的研发创新是赢得话语权的底气。滨州聚焦科技创新赋智企业成果转化,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推动创新资源、研发群体、产业需求联动发展。
全市建立工业设计中心、“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等科技创新项目梯次培育库,入库项目245个,精准化、系统化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15家企业入选省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同比增长200%;5家企业入选山东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26个项目入选省企业技术创新项目计划,预期实现年销售收入119.7亿元,利税24.6亿元;新认定市级研发平台99家,同比增长12%;亚光家纺通过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复核,10年蝉联“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荣誉。
聚焦质量品牌赋值企业价值攀升,滨州深入开展工业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提升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增强企业设计及创新能力,提升企业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京博石油化工入选全国质量标杆企业(全省共7家),6家企业入选省级质量标杆,实现总量翻倍。4家企业入选第二批“好品山东”品牌名单,“魏桥”品牌连续20年入选“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单。
聚焦智能制造赋能企业改造升级,滨州坚持把智能制造作为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的主攻方向,加快智能制造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推广应用。新增省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3家,创历史最高水平,数量居全省第1位。13家企业入选省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同比增长86%。其中,滨州市8家企业入选智能工厂,入选数量位列全省并列第2位。逐步打造覆盖高端装备、新材料、高端化工、智能纺织等全产业链核心领域的体系网络,推动生产制造与智能化提升融合发展。
“强树造林”
塑造优良产业生态
“单项冠军企业代表着全球细分行业的最高水平,是制造业发展的领头雁、排头兵。”滨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姚振祥说,“我们将充分挖掘‘冠军’成功基因,‘强树造林’,塑造优良产业生态,培育更多单项冠军企业,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印发实施《滨州市制造强市三年攻坚行动计划(2023-2025)》,聚力实施产业链集群发展、主导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等十一大专项行动,全力推动全市制造业规模总量上台阶、质量效益上水平、企业培育上档次。轻量化铝新材料产业集群入选全省首批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高端化工产业链入选全省首批产业链“数字经济总部”项目,4家企业上榜2023中国石油和化工民营企业百强榜单(全省第2位)。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上榜2023中国百强产业集群,滨州市1区3企业入选省级轻工纺织行业数字“三品”示范名单。
印发实施《制造业延链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提升全产业链发展效能,抢占产业链供应链主导权。实施标志性产业链提升行动,将做优企业个体与强链补链相结合,做大单项冠军企业群体。
加强“国字号”企业培育,截至目前,滨州已累计培育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级质量标杆等“国字号”企业17家,成为引领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在新发展阶段,我们应将培育发展单项冠军企业置于新型工业化大局中,汇聚多方力量,壮大冠军队伍,为做强做大先进制造业集群提供有力支撑。”姚振祥说。(李伟伟 赵长麟)
滨州深入实施“种子”企业全周期培育模式,强化梯度培育、聚力科创引领、优化营商环境,全力培育企业从“幼苗”成长为“参天大树”,打造优质企业“滨州力量”,推动先进制造业做大做强、做优做实。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培育9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45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打造了一批制造业单项冠军强企方阵。
“培土固本”
优化企业成长环境
滨州积极帮助企业争取政策红利,激活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对新增入选专精特新“小巨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分别给予50万元、80万元资金奖励。制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建立“政策推送、清单服务、梯次培育、协同发展、融资保障”全流程优质企业培育体系。印发《创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职称评审机制具体措施》,打通单项冠军企业人才培养晋升渠道,夯实企业发展基础。
成立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帮扶小队,分赴10县区、287家企业开展培育提升行动。同时,依托工业企业大走访大调研、成就企业家梦想等活动,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集中收集梳理企业申报难题,破解申报痛点难点,实现全程辅导闭环,确保单项冠军企业培育工作不断档、有后劲。
“选种育种”
构建企业成长路径
滨州建立了金字塔式优质企业培育体系,打造高成长中小企业—小巨人—单项冠军企业发展格局,促进企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带动提升。
按照“储备一批、培育一批、成长一批、壮大一批”原则,滨州对百户重点企业、专精特新等各类优质企业名单进行梳理,建立滨州市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库,目前在库企业119家。
滨州分县区、分层次开展制造业优质企业培育提升活动,围绕企业专业化发展、经营管理、创新能力等7个方面精准施策,分析短板弱项,“一企一策”订制成长方案,持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倡树“十年磨一剑”之风,引导企业立足锻长板,巩固优势领域,持续领跑细分赛道。2023年,全市14家企业入选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名单,同比增长27%;9家企业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新增212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同比增长140.9%,均创历史最好成绩,为培育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提供了充足后备力量。
滨州市有56家企业生产的产品产量或市场占有率列全球或全国第1位(共53项)。益丰新材、开泰抛丸2年内从“小巨人”成长为国家级单项冠军;裕能电子凭借锂离子电池、半导体等微电子制造技术关键材料领域的突破,在当年入选省级单项冠军的基础上,又获评国家级单项冠军;国创精密用1年时间实现从“小巨人”到省级单项冠军再到国家级单项冠军“三级跳”。
“扶苗壮苗”
增强企业内生动力
持续不断的研发创新是赢得话语权的底气。滨州聚焦科技创新赋智企业成果转化,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推动创新资源、研发群体、产业需求联动发展。
全市建立工业设计中心、“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等科技创新项目梯次培育库,入库项目245个,精准化、系统化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15家企业入选省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同比增长200%;5家企业入选山东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26个项目入选省企业技术创新项目计划,预期实现年销售收入119.7亿元,利税24.6亿元;新认定市级研发平台99家,同比增长12%;亚光家纺通过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复核,10年蝉联“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荣誉。
聚焦质量品牌赋值企业价值攀升,滨州深入开展工业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提升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增强企业设计及创新能力,提升企业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京博石油化工入选全国质量标杆企业(全省共7家),6家企业入选省级质量标杆,实现总量翻倍。4家企业入选第二批“好品山东”品牌名单,“魏桥”品牌连续20年入选“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单。
聚焦智能制造赋能企业改造升级,滨州坚持把智能制造作为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的主攻方向,加快智能制造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推广应用。新增省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3家,创历史最高水平,数量居全省第1位。13家企业入选省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同比增长86%。其中,滨州市8家企业入选智能工厂,入选数量位列全省并列第2位。逐步打造覆盖高端装备、新材料、高端化工、智能纺织等全产业链核心领域的体系网络,推动生产制造与智能化提升融合发展。
“强树造林”
塑造优良产业生态
“单项冠军企业代表着全球细分行业的最高水平,是制造业发展的领头雁、排头兵。”滨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姚振祥说,“我们将充分挖掘‘冠军’成功基因,‘强树造林’,塑造优良产业生态,培育更多单项冠军企业,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印发实施《滨州市制造强市三年攻坚行动计划(2023-2025)》,聚力实施产业链集群发展、主导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等十一大专项行动,全力推动全市制造业规模总量上台阶、质量效益上水平、企业培育上档次。轻量化铝新材料产业集群入选全省首批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高端化工产业链入选全省首批产业链“数字经济总部”项目,4家企业上榜2023中国石油和化工民营企业百强榜单(全省第2位)。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上榜2023中国百强产业集群,滨州市1区3企业入选省级轻工纺织行业数字“三品”示范名单。
印发实施《制造业延链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提升全产业链发展效能,抢占产业链供应链主导权。实施标志性产业链提升行动,将做优企业个体与强链补链相结合,做大单项冠军企业群体。
加强“国字号”企业培育,截至目前,滨州已累计培育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级质量标杆等“国字号”企业17家,成为引领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在新发展阶段,我们应将培育发展单项冠军企业置于新型工业化大局中,汇聚多方力量,壮大冠军队伍,为做强做大先进制造业集群提供有力支撑。”姚振祥说。(李伟伟 赵长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