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东平县戴庙镇一圣女果大棚内种植户采摘忙。 |
泰安银行积极支持春耕备播,针对春耕备播“农时短、需求急”的特点,抢先抓早,提前部署各项工作,优化资源配置,持续提升服务质效,为春耕备播保驾护航
阳春三月,春管、春耕、春种进入了繁忙阶段,泰汶大地上,正徐徐展开美丽动人的“春耕画卷”。为购买种子、化肥、农机提供支持,为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产业链建设助力,一场场金融“春雨”正滋养春苗。
让金融活水触达
“最后一公里”
金融支持春耕备播,要顺应农时、提早发力。春耕生产有序开展,泰安银行已提前组建金融服务小队,让更多金融活水触达“最后一公里”。
“资金是我的一块心病,没有钱,很多活根本没法干。”郑先生是东平县戴庙镇远近闻名的种植大户,目前承包着19公顷土地,经营种植15个大棚。可最近流动资金缺乏,原有老旧大棚得不到及时维修和养护,让郑先生犯了愁。
泰安银行东平戴庙支行了解到客户的困难后,第一时间组织客户经理联系到郑先生,向其制定出专属的贷款方案,郑先生很快就获得了20万元的贷款,而且享受了利率补贴,极大降低了资金成本。“手续简单,放款很快。别小看这笔贷款,这使原有的大棚得到了及时的维修和养护,避免了经济损失。”郑先生拿到贷款后开心地说。
春暖花开,正值农时,泰安银行积极支持春耕备播,针对春耕备播“农时短、需求急”的特点,抢先抓早,提前部署各项工作,优化资源配置,持续提升服务质效,为春耕备播保驾护航。截至目前,泰安银行累计投放春耕备播贷款超4000万元,惠及农户30余户。
推行“农政银担”模式
“您的账户已到款300万元。”接到手机银行推送的短信,肥城市丰益合作社负责人安军把短信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
安军吃惊的是,个人贷款300万元那是大事,跑上几个月都是常态。而他的这笔贷款,从网上提出融资申请到收到款项,仅花费几天的时间。安军所负责的粮食合作社占地34.9公顷,最近几年面临着合作社转型升级,资金缺口比较大。鲁担惠农贷解了燃眉之急。
安军算了一笔账,“以前在银行机构贷款100万元,1年的利息就是6万至7万元。而如今通过‘惠农贷’,同样的贷款数额,利息1年只有2万至3万元。”有了充足的资金支持,安军对未来充满信心。
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从小农经济到合作社规模化经营,新型经营主体已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主力军。但是,农业主体普遍存在的轻资产、缺抵押、信用记录不完善等问题,导致金融机构对涉农业务的内在积极性不高。在这种情况下,由山东省农业发展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推动的“农政银担”合作模式,带着支农、惠农的使命应运而生。“通过在农户、政府、银行和担保机构间实现信息互通、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合作共赢,结成了乡村振兴金融支农共同体。”山东省农业发展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泰安市管理中心肥城办事处业务副经理朱凯表示,针对农户的不同需求,该公司产品在鲁担惠农贷的基础上做了细分,推动由农户“贷款难”向担保“省心力”、由传统“送资金”向服务“全链条”、由放款“靠腿跑”向全程“掌上办”转变。截至今年2月,肥城市累计担保5491户,金额27.47亿元,在保农户1146户,金额6亿元。
金融服务进村入户
春耕时节,繁忙的不仅是农民,还有无数深入农村末梢的涉农金融机构工作人员。他们让更多金融服务进村、入户、到田,增强农业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稳定性。
泰安市银行业、保险业加大对春耕春种的金融支持,全力为春耕保驾护航。“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泰安监管分局督促指导全市银行业、保险业加大金融支农惠农力度,强化信贷投放,开通绿色通道,简化贷款审批流程,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全力做好2024年春耕备播工作。”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泰安监管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产品创新方面,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泰安监管分局积极引导全市银行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支持“三农”领域产品体系,持续为农业生产注入金融“活水”;同时,聚焦重点领域,指导全市银行机构聚焦种粮大户、农机农资供应、粮食加工流通、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突出抓好金融支持工作。
在各项政策支持下,金融“活水”源源不断流入“三农”领域。据统计,今年以来,泰安市主要涉农银行机构累计发放春耕备播类贷款39.69亿元,同比增加79.27%;截至目前,春耕备播类贷款余额14.18亿元,同比增加29.62%,惠及农户2876户。
做好春耕备播工作,是粮食丰收的重要前提。春耕是检验金融服务“三农”能力的一场大考,泰安市各级金融机构将积极创新产品和服务供给,深化支持实体经济和产业的能力,为增强农业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稳定性贡献更多金融智慧。 (苏婷)
阳春三月,春管、春耕、春种进入了繁忙阶段,泰汶大地上,正徐徐展开美丽动人的“春耕画卷”。为购买种子、化肥、农机提供支持,为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产业链建设助力,一场场金融“春雨”正滋养春苗。
让金融活水触达
“最后一公里”
金融支持春耕备播,要顺应农时、提早发力。春耕生产有序开展,泰安银行已提前组建金融服务小队,让更多金融活水触达“最后一公里”。
“资金是我的一块心病,没有钱,很多活根本没法干。”郑先生是东平县戴庙镇远近闻名的种植大户,目前承包着19公顷土地,经营种植15个大棚。可最近流动资金缺乏,原有老旧大棚得不到及时维修和养护,让郑先生犯了愁。
泰安银行东平戴庙支行了解到客户的困难后,第一时间组织客户经理联系到郑先生,向其制定出专属的贷款方案,郑先生很快就获得了20万元的贷款,而且享受了利率补贴,极大降低了资金成本。“手续简单,放款很快。别小看这笔贷款,这使原有的大棚得到了及时的维修和养护,避免了经济损失。”郑先生拿到贷款后开心地说。
春暖花开,正值农时,泰安银行积极支持春耕备播,针对春耕备播“农时短、需求急”的特点,抢先抓早,提前部署各项工作,优化资源配置,持续提升服务质效,为春耕备播保驾护航。截至目前,泰安银行累计投放春耕备播贷款超4000万元,惠及农户30余户。
推行“农政银担”模式
“您的账户已到款300万元。”接到手机银行推送的短信,肥城市丰益合作社负责人安军把短信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
安军吃惊的是,个人贷款300万元那是大事,跑上几个月都是常态。而他的这笔贷款,从网上提出融资申请到收到款项,仅花费几天的时间。安军所负责的粮食合作社占地34.9公顷,最近几年面临着合作社转型升级,资金缺口比较大。鲁担惠农贷解了燃眉之急。
安军算了一笔账,“以前在银行机构贷款100万元,1年的利息就是6万至7万元。而如今通过‘惠农贷’,同样的贷款数额,利息1年只有2万至3万元。”有了充足的资金支持,安军对未来充满信心。
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从小农经济到合作社规模化经营,新型经营主体已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主力军。但是,农业主体普遍存在的轻资产、缺抵押、信用记录不完善等问题,导致金融机构对涉农业务的内在积极性不高。在这种情况下,由山东省农业发展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推动的“农政银担”合作模式,带着支农、惠农的使命应运而生。“通过在农户、政府、银行和担保机构间实现信息互通、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合作共赢,结成了乡村振兴金融支农共同体。”山东省农业发展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泰安市管理中心肥城办事处业务副经理朱凯表示,针对农户的不同需求,该公司产品在鲁担惠农贷的基础上做了细分,推动由农户“贷款难”向担保“省心力”、由传统“送资金”向服务“全链条”、由放款“靠腿跑”向全程“掌上办”转变。截至今年2月,肥城市累计担保5491户,金额27.47亿元,在保农户1146户,金额6亿元。
金融服务进村入户
春耕时节,繁忙的不仅是农民,还有无数深入农村末梢的涉农金融机构工作人员。他们让更多金融服务进村、入户、到田,增强农业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稳定性。
泰安市银行业、保险业加大对春耕春种的金融支持,全力为春耕保驾护航。“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泰安监管分局督促指导全市银行业、保险业加大金融支农惠农力度,强化信贷投放,开通绿色通道,简化贷款审批流程,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全力做好2024年春耕备播工作。”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泰安监管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产品创新方面,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泰安监管分局积极引导全市银行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支持“三农”领域产品体系,持续为农业生产注入金融“活水”;同时,聚焦重点领域,指导全市银行机构聚焦种粮大户、农机农资供应、粮食加工流通、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突出抓好金融支持工作。
在各项政策支持下,金融“活水”源源不断流入“三农”领域。据统计,今年以来,泰安市主要涉农银行机构累计发放春耕备播类贷款39.69亿元,同比增加79.27%;截至目前,春耕备播类贷款余额14.18亿元,同比增加29.62%,惠及农户2876户。
做好春耕备播工作,是粮食丰收的重要前提。春耕是检验金融服务“三农”能力的一场大考,泰安市各级金融机构将积极创新产品和服务供给,深化支持实体经济和产业的能力,为增强农业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稳定性贡献更多金融智慧。 (苏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