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导报 > 头版

2023年海船完工量等指标显著增长

山东船舶业订单排到2028年

2024-02-07 作者: 戚晨 来源: 经济导报
  提升产业竞争力,是目前山东船舶产业继续破浪前行的砝码。通过融链固链,集聚一批龙头引领型和高成长型优质中小企业,山东将凝聚船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导报记者 戚晨 济南报道

  近日,多家造船业上市公司披露新签订单或在手订单完工消息。从行业数据看,2023年山东新承接海船订单量、完工量、手持订单量等造船行业指标均显著增长。
  “专精特新”企业长期专注细分领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山东持续推进海洋强省建设,在经略海洋这篇大文章的谋篇布局中,“蓝色新动能”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底色。
生产任务
排到2028年

  1月31日,第五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蓬莱中柏京鲁船业有限公司(下称“京鲁船业”)为德国Nordic Hamburg公司建造的首艘1400TEU集装箱船“BG GREEN”轮如期举行交船仪式。同日,系列船的第二艘也顺利试航归来。
  “BG GREEN”轮于1月15日解缆试航,1月18日顺利返航,在船东、船检、服务工程师以及公司相关人员的共同配合及努力下,首艘船耗时68小时。系列船第二艘更是在多艘新造船连续试航的前提下,仅用时38小时便高效完成所有的试验项目。可以说,“BG GREEN”轮的交付和后续船的试航,是京鲁船业向全球市场展示其技术实力和服务品质的重要时刻。
  2023年12月12日,在招商局金陵船舶(威海)有限公司,芬兰船东定制的一艘货值约10亿元的高端客滚船完成交付,驶向欧洲。
  “订单火爆、生产繁忙,我们目前手持造船订单27艘,生产任务已排至2028年。”招商局金陵船舶(威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倪维松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艘交付的船集运输、旅行、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山东船舶制造企业凭借强大的实力,迎来发展良机。
  “尽管全球航运市场已恢复常态水平,但在船舶更新换代超级周期下,叠加航运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中国船企发展势头良好。”倪维松表示。
  英国造船和海运业分析机构克拉克森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新船订单同比下降18.7%,但中国船企承接了更多新船订单,市场占有率达58.9%,连续三年全球第一。
与国际顶尖同行
“掰手腕”

  “专精特新”的灵魂是创新。能与国际顶尖同行“掰手腕”,这份底气来自持续不断的投入创新。
  近日,第五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烟台洛姆电子有限公司的镀锡铜线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放线、退火机、酸洗等作业。该公司研发的耐高温镀锡铜线是国内首创含稀土元素的助剂,以其独创的热重熔拉光处理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下转5版

  “专注于专用特种线材领域,销量居国内前三;通过美国ul产品安全认证,出口美国、俄罗斯、德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排名第48名。”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几年通过与科研机构合作,研发出船用投弃式测量仪的微细双芯平行信号传输线,攻克耐击穿、数据传输不失准等技术难题。
  “从找准方向,到有所成就,需要常年在细分领域专注创新,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才能在该领域拥有话语权。”倪维松告诉经济导报记者,“专精特新”企业具有专业程度高、创新能力强等特点,蕴藏着较大的成长空间和市场潜力。尤其是在船舶制造领域,企业必须要纵深发展,要创新发展,更要在国际市场中敢于“亮剑”。
  1月30日,中国船舶集团青岛北海造船有限公司与全球航运巨头达飞集团举行集装箱船甲醇双燃料改装项目的签约仪式。自2018年起,达飞集团与北海造船的合作稳健前行,屡获丰硕成果,已成功交付集装箱船加长改装项目、新加混合式洗涤塔改装项目、新加压载水处理装置以及推进器换新等坞修项目共40余艘。特别是在2021年后,双方合作迈入一个新阶段,签署了10艘5500TEU集装箱船的建造合同,进一步深化了新造船合作关系。
  经济导报记者了解到,2024年新的合作项目——集装箱船甲醇双燃料改装合同的签订,双方共同开启新的合作篇章。北海造船副总经理姚洪山表示,项目合作显著增强了船厂在国际船舶改造市场的竞争力,相信未来会有深层次合作。
配套产业链发展迅速
  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链是山东省11条标志性产业链之一,围绕这条产业链,一批具有行业竞争力的船舶制造及配套企业坚持创新,发展迅速。
  作为轮船的动力源,山东攻关船用高速电机,在产业蓝海开辟出新赛道。近日,我国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正式交付,其电机用上“德州造”。
  “‘爱达·魔都号’拥有136个系统、2万多台电力设备,其中4000多台电机由我们生产。在所有电力系统配套企业中,我们的占比达20%。”德州恒力电机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恒力电机”)特电电机部部长王山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介绍,从国内首个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首个大型邮轮,到雪龙号南极科考船等特殊船舶,恒力电机频频亮相,填补行业空白船用高速电机。
  据了解,在2018年以前,恒力电机的船用低速电动机毛利只有5%左右,为实现突破,从2018年开始,公司每年拿出营业收入的13%投入研发,联合中科院电工研究所、山东大学等科研院校进行材料、减震、降噪等领域的攻关。
  “公司研发的船用高速电机在保证各项性能的基础上,达到每分钟8万转,是普通电机的27倍。进入产业化阶段后,我们又申报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并且我们的‘舰船用高速电机设计及工艺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也被省发展改革委列为新旧动能转换重大产业攻关项目。”恒力电机副总经理刘宝芳表示,如今公司生产的电机已经占到船用电机市场份额的85%,连续5年营收增长率超15%。
  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目前在船舶制造及配套产业,山东已经分别有13家、21家企业入选国家级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提升产业竞争力,是目前山东船舶产业继续破浪前行的砝码。通过融链固链,集聚一批龙头引领型和高成长型优质中小企业,山东将凝聚船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山东船协副秘书长苏波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