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全国自然资源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日照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荣获“全国自然资源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2023年以来,日照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聚焦生态文明建设,科学谋划、守正创新、统筹布局,严守资源安全底线、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维护资源资产权益。走出了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主导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开启了日照自然资源和规划管理的新篇章。
一条心 守牢耕地保护红线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
日照市创新实施了《日照市乡镇级耕地保护责任奖惩实施方案》和“纪行联动”机制,持续压实各级耕地保护政治责任、主体责任和共同责任,守牢耕地保护红线。
2023年,日照扎实开展永久基本农田非耕地核实处置,全市耕地面积连续三年实现净增加;耕地占补平衡完成入库项目60个、面积达9356亩,全市耕地占补平衡指标在全省率先“由负转正”;违法用地维持在较低水平,新增违法用地总量持续减少。
2023年日照市督察反馈的问题全部整改完成,被日照市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评为“先进集体”。
一张图 为绿水青山保驾护航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阐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揭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道理,指明了实现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新路径。
日照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成立工作专班,建立服务专员包保重点项目机制,全程跟踪服务。加强“产业地图”升级版建设,深化“标准地”改革,加快存量土地盘活处置,确保了各类项目应保尽保。
2023年完成建设用地报批85个批次、20个单独选址用地,面积11887亩;完成供地435宗、面积18900亩;超额完成上级下达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任务。五莲县入选国家级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岚山区、莒县获评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
一体系 谋划好城市发展蓝图
国土空间规划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城镇开发边界是“三区三线”重要组成部分,城镇开发边界怎么划、怎么管、成果怎么落地,既是当务之急,也是长远之计,需要落好“关键子”。
日照市积极对接“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加快推进“多规合一”,完善“三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2023年,《日照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获得省政府批复,莒县、五莲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在全省率先通过批复;完成25个试点村庄规划编制,助力乡村振兴;完成国土空间规划体检,建立了年度体检+专项体检+社区体检多层级评估体系;完成城市更新、社区生活圈、海岸建筑退缩线等专项规划编制,助力精致城市建设。
一张网 为守护绿水青山蓄势增能
生态本身就是价值,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因此要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守牢生态保护的“红线”。
对此,日照市围绕推进林长制由“全面建立”向“全面见效”转变,明确四级林长5556名、民间林长168名、专职护林员2117名,全面构建起“组织在市、责任在县、运行在乡、管理在村”的森林资源保护发展新机制,实现了林有人管、责有人担,构筑了保护青山绿水的安全网。
在推进林长制工作走深走实的同时,日照市还在探索矿产资源规范化管理和矿山生态修复新途径,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保护和系统治理。林长制工作连续两年获全省绩效评价“优秀”等次,林业植物检疫试点经验全国推广;建成省级绿色矿山12处,市级绿色矿山2处;“日照市沭河流域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项目”获山东省级财政2500万元资金支持,占全省资金总额的1/4。
一扇窗 深化“放管服”精准施策
营商环境是区域核心竞争力和软实力的集中体现,也是关系到区域未来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日照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直击痛点问题,不断深化自然资源放管服改革,提升便民利企水平。抓住群众期盼和企业需求,加大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力度,全面推动安置房办证;率先在全省推行“工业厂房分幢登记服务”,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多融资渠道;出台《日照市出让土地配建高层次人才住房实施意见》,创新产权型人才住房实施政策。
透过破解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这扇窗户,能看到一幅幅深化“放管服”、稳经济促发展、精准施策的画面。
2024年,日照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紧紧围绕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主线,深刻把握市委“项目突破年”活动部署,在全市系统开展“大抓落实年”活动。
坚持党建引领,统筹自然资源保护与保障两项重点任务,聚焦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三个导向”,深化专班包保、绩效考核、改革创新、能力提升“四项工作机制”。全力以赴推进耕地保护、要素保障、规划引领、生态保护修复、营商环境、数字赋能、执法监管和安全底线等“八项重点工作任务”,为推动日照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海滨城市贡献自然资源力量。
(李翠)
2023年以来,日照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聚焦生态文明建设,科学谋划、守正创新、统筹布局,严守资源安全底线、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维护资源资产权益。走出了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主导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开启了日照自然资源和规划管理的新篇章。
一条心 守牢耕地保护红线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
日照市创新实施了《日照市乡镇级耕地保护责任奖惩实施方案》和“纪行联动”机制,持续压实各级耕地保护政治责任、主体责任和共同责任,守牢耕地保护红线。
2023年,日照扎实开展永久基本农田非耕地核实处置,全市耕地面积连续三年实现净增加;耕地占补平衡完成入库项目60个、面积达9356亩,全市耕地占补平衡指标在全省率先“由负转正”;违法用地维持在较低水平,新增违法用地总量持续减少。
2023年日照市督察反馈的问题全部整改完成,被日照市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评为“先进集体”。
一张图 为绿水青山保驾护航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阐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揭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道理,指明了实现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新路径。
日照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成立工作专班,建立服务专员包保重点项目机制,全程跟踪服务。加强“产业地图”升级版建设,深化“标准地”改革,加快存量土地盘活处置,确保了各类项目应保尽保。
2023年完成建设用地报批85个批次、20个单独选址用地,面积11887亩;完成供地435宗、面积18900亩;超额完成上级下达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任务。五莲县入选国家级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岚山区、莒县获评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
一体系 谋划好城市发展蓝图
国土空间规划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城镇开发边界是“三区三线”重要组成部分,城镇开发边界怎么划、怎么管、成果怎么落地,既是当务之急,也是长远之计,需要落好“关键子”。
日照市积极对接“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加快推进“多规合一”,完善“三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2023年,《日照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获得省政府批复,莒县、五莲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在全省率先通过批复;完成25个试点村庄规划编制,助力乡村振兴;完成国土空间规划体检,建立了年度体检+专项体检+社区体检多层级评估体系;完成城市更新、社区生活圈、海岸建筑退缩线等专项规划编制,助力精致城市建设。
一张网 为守护绿水青山蓄势增能
生态本身就是价值,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因此要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守牢生态保护的“红线”。
对此,日照市围绕推进林长制由“全面建立”向“全面见效”转变,明确四级林长5556名、民间林长168名、专职护林员2117名,全面构建起“组织在市、责任在县、运行在乡、管理在村”的森林资源保护发展新机制,实现了林有人管、责有人担,构筑了保护青山绿水的安全网。
在推进林长制工作走深走实的同时,日照市还在探索矿产资源规范化管理和矿山生态修复新途径,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保护和系统治理。林长制工作连续两年获全省绩效评价“优秀”等次,林业植物检疫试点经验全国推广;建成省级绿色矿山12处,市级绿色矿山2处;“日照市沭河流域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项目”获山东省级财政2500万元资金支持,占全省资金总额的1/4。
一扇窗 深化“放管服”精准施策
营商环境是区域核心竞争力和软实力的集中体现,也是关系到区域未来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日照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直击痛点问题,不断深化自然资源放管服改革,提升便民利企水平。抓住群众期盼和企业需求,加大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力度,全面推动安置房办证;率先在全省推行“工业厂房分幢登记服务”,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多融资渠道;出台《日照市出让土地配建高层次人才住房实施意见》,创新产权型人才住房实施政策。
透过破解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这扇窗户,能看到一幅幅深化“放管服”、稳经济促发展、精准施策的画面。
2024年,日照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紧紧围绕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主线,深刻把握市委“项目突破年”活动部署,在全市系统开展“大抓落实年”活动。
坚持党建引领,统筹自然资源保护与保障两项重点任务,聚焦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三个导向”,深化专班包保、绩效考核、改革创新、能力提升“四项工作机制”。全力以赴推进耕地保护、要素保障、规划引领、生态保护修复、营商环境、数字赋能、执法监管和安全底线等“八项重点工作任务”,为推动日照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海滨城市贡献自然资源力量。
(李翠)